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品推荐藏品挑选
清中期 碧玉雕夔龙纹提梁瓶
H:22 cm
来源:日本藏家
器皿取整块碧玉为材,玉料上乘,玉质纯净细润,光华内蕴。瓶盖呈半圆形,顶与盖子形状一致,颈一周饰如意头纹,两侧透雕莲草作耳,连接提梁,提梁光洁无纹,打磨细致,玉光润泽,做工精巧,转动自如,典雅大气。整器既取三代彝器之古貌,又有时代新风,是一件乾隆朝仿古佳器。次为日本回流所得,配以木盒。
卣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除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常见的器形外,还有筒形、鸟兽形等,有盖和提梁,便于携带,流行时间不长,战国后期逐渐消失。乾隆皇帝好古尊古,于玉雕器物制作上,颇多参考古青铜器之处,虽意在追古,但并不完全模仿旧物造型。以此提梁卣为例,参考商周青铜器的形制,结合清代器物与纹饰造型而作,反映了乾隆皇帝仿古而不拟古之新意,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宫廷玉器精品。
参阅:《华夏古玉—鉴赏篇 集大成的清代玉器12》, 杨伯达编,美国中华艺文基金会出版,1996年出版,第96页,图版48
Lot10594
明 白玉红沁雕猪坠
L:4.2 cm
玉猪玉质黄白玉,包浆浑厚,满红色沁,古朴滋润,平卧状,体呈矩形,前鼻拱起,双耳肥大,以阴线刻目、嘴、耳,面目刻划简洁清楚。侧股肥厚,四肢短小,蜷缩收拢。运刀简练有力,线条流畅,造型写实生动。玉猪有一由背及腹的穿孔,矩形孔,可作佩戴穿绳之用。猪为财富的象征此件玉猪造型简洁,是颇具唐宋玉器风格的一件珍品。
Lot10606
清 白玉雕金刚杵、金刚铃两件一组
L:6 cm;L:4.6 cm
金刚杵法器,白玉质地,选材上乘,温润细腻,制作精致,打磨细腻,作勒子型,寓意刚正吉祥。金刚杵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杵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障碍修道的恶魔,为密教诸尊之持物或瑜伽士修道之法器。
金刚铃在藏传佛教寺院仪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代表证悟空性的智慧。铃的里面是空的,这个代表世间万物都没有自性的空性。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清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喇嘛打鬼》有云:“以长教喇嘛披黄锦衣乘车持钵,诸侍从各执仪仗法器拥护”。法器其实是实践佛道的器物,同时也是实践佛教礼仪与佛法生活的器具,是与修行相合为一的。
新疆和田玉白玉红皮独籽 喜相逢
约4×2.4×1.3 cm 约20.4g
附证书
此坠以新疆和田玉红皮独籽料雕就,玉质润美,红皮粲然, 大面积保留了玉料天然的红皮,鲜艳靓丽,尤为难得的是整体较为干净,且料型完整,故而更显珍贵。
整件作品巧用红皮,并予以俏色巧雕,作者将红皮俏雕成两只喜鹊,喜鹊肥硕饱满,牡丹花竞相开放,自然之趣与构思的奇巧结合得相得益彰,作品雕工精致细腻,作品工料俱佳,值得藏家关注。
Lot10974
陈小林 和田玉碧玉粉青 微雕心经平安牌
约6×4.2×0.7 cm 约53g
附证书
陈小林,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水墨画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刻微雕” 项目传承人。自幼师从祖父陈瑞宽学习唐楷,二十六岁经季羡林先生介绍,从师启功先生学习书法字之结构。他以刀代笔,单刀直入,追求气韵为尚,一气呵成之骤成手法,其风格直追写意入玉,彰显金石之气。作品被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博物馆收藏。此作品为粉青碧玉之上品,如此纯正均匀的粉青玉料,其颜色清雅,为标准青绿色,低饱和度,给人高级之感;料质油性润泽,打灯似无结构,触感温润,细腻异常。玉牌方正,尺寸较大,一面以阴刻微雕《心经》,字仅1mm见方,下笔有力而简洁,犹如并非雕刻于玉石之上而是书写于宣纸之间,是书法技巧与玉石雕刻完美相合,字字犀利充满力量感。料珍工精,工艺非凡,值得藏家关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