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鼎汇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寻珍觅宝询盘咨询

名称:香港鼎汇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寻珍觅宝询盘咨询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5.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2277758

更新时间:2025-09-07

发布者IP:203.168.22.212

详细说明

  香港鼎汇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寻珍觅宝询盘咨询

  齐白石(1864~1957) 螃蟹

  立轴 水墨纸本

  102×33.5 cm,约3.1平尺

  RMB 350,000-450,000

  题识:借山吟馆主者齐白石八十七岁尚未还湘。

  钤印:齐白石、容颜减尽但余愁

  齐白石善于以天真童趣简洁的笔法,将他在农村成长与对大自然所观察的点滴入画。题材入画虽异于传统文人画,但诙谐天真,毫不做作。齐白石的精妙之处,在于他能以极简的笔触营造丰满的空间感,所营造的画面简约有致;他不崇尚摹古,大胆建立自己的风格,选择写意画法。

  白石老人画蟹源于生活,手法一变再变,蟹壳画成三笔,蟹壳和蟹足均有质感,自成一格。他五十多岁时画蟹壳几无质感,墨色团积。六、七十岁时蟹壳以数笔划出凹凸质感,长足大钳已十分生动,但仍缺乏灵气,大钳不张,两眼细长。齐白石八十岁至九十岁左右,将蟹壳概括为三笔,壳的质感强烈。所画长足既有质感,又能表现出长足的细毛。白石老人创作的榜蟹看起来有种横行的动感,很是形象。

  齐白石(1864~1957) 群虾

  立轴 水墨纸本

  136×34.5 cm,约4.2平尺

  RMB 600,000-800,000

  题识:客谓昔人画虾者谁人?余曰朱雪个能得神似,余偶有画者得形似,难矣。余所言,客信之。白石并记。

  钤印:木居士

  齐白石笔下的绘画曾有“三绝”之誉,即画虾、画蟹、画鸡,其中又以画虾最富盛名。盛名之下,是白石老人长久以来无论是对古人的学习、或是对自然的观察,厚积薄发的结果,曾有诗歌云:“苦把流光换画禅,功夫深处渐天然。等闲我被鱼虾误,负却龙泉五百年”,又曾对弟子言“吾画虾几十年始得其神。”

  白石老人画虾,得益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少年时代所观察的溪流中的游虾,为画家付诸毫端。早年齐白石的笔下,游虾的排布有着溪流中的游弋的动感。早期的创作中,画家仍然会画出溪流两侧的河岸,而随着抽象化程度的提高,画家将河岸移去,只作墨虾,虽然画面中只有群虾,却能令观者根据画家的经营位置,群虾的疏密排布,营造出溪流中竞游的效果。

  在画家看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对于虾只个体本身的描写,是一场形与神之间的博弈,更是贯穿了白石老人艺术创作的始终。

  此件《游虾》,画家通过题识中与客问答,阐述了自己的创作理念,“朱雪个能得神似,余偶有画者能得形似,难矣。”可见齐白石于历代画家中,更看重八大山人之神似。此件中之群虾已成早年之典型面貌。

  齐白石(1864~1957) 闻雷当变

  立轴 水墨纸本

  64×33.5 cm,约1.9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题识:闻雷当变。白石老人。

  钤印:白石翁

  说明:附荣宝斋证书。

  白石老人擅长以乡间动物入画,朴素的题材,以大写意的笔墨写就,独步近现代画坛。在齐白石的笔下,青蛙与蝌蚪是其笔墨意趣的体现,曾题画记其少年事略有云“予少时居星塘老屋,与蛙为邻,今日故能画蛙。”亦曾对友人云:“蟹是有壳的,蛤蟆是无壳的,若画蛤蟆的身子和腿同螃蟹一样,那算什么艺术呢。”诚然,在白石老人的笔下,寥寥数笔写成蛙之身躯,后腿更是关键,落笔既是准确的造型,又富于力量感,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画家画家笔下的蝌蚪亦是生动可爱,淡墨水纹之上,一笔浓墨点出蝌蚪头部,一笔扫出尾巴,看似简单两笔,动感十足,其间亦有交流呼应,一派天然之趣。

  白石老人画蝌蚪与青蛙,常题以宋代张维诗句“熟梅天气雨初收,何处蛙声隔水楼。赤鲤闻雷争变化,汝能烧尾跃云否。”民间有蝌蚪闻雷尾脱一说,雷声响起,蝌蚪闻之脱去尾巴,长为成蛙,从单纯的水生动物演化成为水陆两栖。在前人看来,雷声有着不可思议的催化作用。白石老人以此题入画,亦是取其“闻雷而变”、“烧尾跃云”,将来一跃而起,亦可见老人作画之巧思。

  齐白石(1864~1957) 水族四屏

  镜心 水墨纸本

  戊子(1948年)作

  100×34 cm,约3.1平尺(每幅)

  RMB 1,800,000-2,800,000 (4)

  题识:

  (一)大贵长年。八十八岁白石老人客京华卅三年。

  (二)寄萍上老人齐白石八十八岁时作。

  (三)白石老人作。

  (四)戊子秋九月,八十八岁白石。

  钤印:白石翁、吾所能者乐事、齐白石、风前月下清吟、吾年八十八、齐白石、最工者愁、白石

  幼年的白石家居湘潭杏子坞,坞边便是波光潋滟、鱼游虾跃的星斗塘。身在他乡的齐白石,像热爱星塘老屋一样的热爱与童年生活为伍的青蛙、草虾、螃蟹和小鱼,热爱它们鲜活的生命。白石对所画诸物观察入微,为的是以创作规律驾驱自然规律,实现赖对象以代言的绘画创造,不失形似而不受形似局限,抒发心底的光明与感触。

  出身农家的齐白石对于这些小精灵最为熟悉,但移至笔下时却不是一味地照搬,而是作了主观地改造,“贵在似与不似之间”。“螃蟹”一帧则通过墨色的变化、线条的勾勒使转,便画出活泼泼的螃蟹,且各个物象有远有近,一种率真质朴呈现在观者面前。

  白石老人曾题画云“于少时居星塘老屋,与蛙为邻,今日故能画蛙”,对于画青蛙齐白石信手拈来,好似乡间的漫步般轻松。“蛙趣”一帧中简洁淳朴的笔调,在衬托了青蛙精准造型外,也强调了全部笔法的速度和力道。大片的留白类同清澈的池水,反衬出画面的灵动。在如此简单的构图中表达出自然的博大情怀,才是这幅画最动人的地方。

  鱼的种类繁多,形象多变,八十多岁的白石老人已对鱼儿的飘深、游动、下钻,转弯等形态了如指掌。他用没骨法画鱼,以湿笔和淡墨交替,描绘的作品使观者在平面的纸上也感到鱼儿的生动活泼,惹人喜爱。再观鱼龙行款之间,阴阳相生相辅,首尾相顾之处,颇多管领之妙;纵便行尾、钤印,亦多经营匠心而出奇制胜。众鱼群乐构图上生动丰富,意境热闹融洽。白石老人更以其沉厚奇拙的篆书题以‘长年大贵’作画题,使本来看似平凡的水墨作品,再添生气及吉祥之意。因谐音和民间传统,鲇鱼和鳜鱼,可有既长寿又大贵之意,配合简洁的构图,炉火纯青的笔墨,使雅俗共赏,更添收藏意义。

  创作此四条屏时正值画家晚年的黄金时期,其状物极为传神,寥寥几笔即写出物象鲜活如生的形态;其用笔尤显功力,浓淡深浅极见变化之微妙。无怪乎,在白石老人笔下的世间万物都是如此得生动活泼,跃然纸上!

  齐白石(1864~1957) 鱼虾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09.5×33.5 cm,约3.3平尺

  RMB 300,000-500,000

  题识:九十五岁白石老人画于北京。

  钤印:齐白石

  齐白石笔下的水墨鱼虾,堪称是近代中国画最具标志性的画题,宣纸之上只绘鱼虾,单纯通过其造型,表现游弋运动之感。中国画大写意的精髓,无怪毕加索亦为之倾倒。

  、

  此件《鱼虾图》作于白石老人九十五岁高龄。老人晚年作画日臻化境,画中双鱼双虾,纯以水墨之功成之,酣畅淋漓,双鱼以淡墨写出脊背鱼鳞,层层叠叠,巧妙地运用了笔墨与宣纸的深化效果,留白作为鱼腹,再写几笔鱼鳍,体量质感立现。大鱼嘴部的描写最是与众不同,晚年的神来之笔最是令人喜出望外,老人的视角下将鱼嘴的动作分列开来,有如慢速快门曝光的成像,令人观之眼前一亮。双虾长须大螯,看似信手拈来,确是老人数十年笔墨之功的结晶,虾只的描写,将粗细、浓淡、软硬不同的笔墨线条配合起来,此时事物在画家的笔下,已经跳出了单纯的具象的写照,更多的是笔墨的抽象,所谓妙在似与不似,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