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寻珍觅宝询盘咨询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寻珍觅宝询盘咨询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3.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2277713

更新时间:2025-09-07

发布者IP:120.235.181.175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寻珍觅宝询盘咨询

  齐白石(1864~1957) 双双雁来、丝瓜对屏

  立轴 水墨纸本

  68×34 cm,约2.1平尺 (每幅)

  RMB 280,000-380,000 (2)

  题识:

  (一)南方有菌名雁来,有草亦名雁来红,同时物也。阿芝。

  (二)此幅画法前人所无,余为故人云生之后人画此四幅,其实为余私淑又添几幅粉本也。惜云生不能看见此本耳。观画者六十老妻。白石山翁并记于借山馆。

  钤印:齐大(二次)

  画家自题签条:齐白石丝瓜。

  说明:依题识知,此画原为四帧,乃白石为“故人云生之后人”画。“云生”应为李嘉绩(1843-1907),字云生。四川成都人,祖籍直隶通州(今北京通县)。其父官于四川,遂随父居于华阳(今成都)。中进士第后,历知陕西保安、千阳、韩城、华州、扶风、邠州、临潼、富平等县。富藏书。李氏经年执政于陕西,与同样曾在陕西为官的樊增祥相较甚密,两人曾共同参加“青门萍社”,多有诗文唱和。李氏或因与樊增祥之交往,而在白石第一次北上纪游的过程中与之相识。

  齐白石曾刻有一印“以农器谱传吾子孙”,以此自喻出身农间。此后即使成为了艺术家,过上了祖母所说的“看到画在锅里煮”的生活后,亦不忘草泥乡里,多以农物入画,菜蔬果品,菌菇山珍,水墨淋漓中,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双双雁来》一帧,白石老人画一株雁来红,其下菌菇二三,何以名曰“双双”,白石老人在题识中自解其中奥妙云“南方有菌名雁来,有草亦名雁来红,同时物也。”全画以水墨出之,通过墨色的浓淡,浓墨线条勾勒,绘出一棵扎实、茁壮,又“色彩斑斓”的雁来红。其下的雁来菌,三棵成株各具向背变化,几笔墨点,又似新株萌芽,生趣纵横。

  另一帧《丝瓜》,亦是水墨写就,浓墨勾写瓜身筋络,几笔淡墨,营造出体积质感。正如题识中所言“此幅画法前人所无”。其后又云“为故人之后所作”,亦希故人之后能以此为粉本,充实画箧。关怀之情,溢于言表。同时未免感慨,故人之不能见此画本。

  作画之时,白石老人有六十老妻在侧观画。数行长题书法自然流畅,行文直截了当,没有风花雪月的吟哦,却充满的对故有质朴的情感,老妻在侧的相伴,更与纯水墨写就的丝瓜相得益彰。齐白石之夫人陈春君夫人长白石老人一岁,“老妻六十”,亦可知此作创作时间约在1920年左右。此时恰正是画家听取陈师曾之建议,自出新意,变通画法之时,亦是艺术创作道路上的重要路口,画家题下“此幅画法前人所无”一句时的得意,由此可知也。

  齐白石(1864~1957) 多多利利

  立轴 设色纸本

  103×34 cm,约3.2平尺

  RMB 880,000-1,080,000

  题识:多多利利。白石老人八十八岁并篆。

  钤印:吾年八十八、齐白石、杏子坞老民

  出版:《齐白石作品集》,第251页,荣宝斋出版社,2014年版。

  来源:北京拍卖会,2008年5月9日,第417号拍品。

  齐白石笔下的荔枝首先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征服观者。晚年的齐白石大胆突破传统藩篱,开创了“红花墨叶”的独特风格——以浓墨挥写枝干、竹篮,以鲜艳色彩点染花果,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在本幅中,饱满的果实以浓艳的红色点染而成,在素白的宣纸上犹如一串串红宝石垂挂。艺术家巧妙地运用了“没骨法”,不事勾勒,直接用色彩塑形,使荔枝呈现出浑圆立体的效果。画幅下方以浓墨勾勒出竹篮,内盛荔枝数颗,仿佛刚刚从枝头摘下,还带着南国的阳光与雨露。

  画中齐白石将荔枝描绘为硕果累累下垂的姿态,这种“垂绦”式构图赋予画面一种谦逊内敛的美感。在传统文化中,“垂”往往与“谦”相联系,齐白石通过这种构图,无意中传达了东方美学中“柔韧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荔枝虽果实累累,枝头低垂,却正显其内涵之丰盈,而下方竹篮中已妥置荔枝,有“得利”之意,寓意吉庆。

  “多利多利”四字篆书款识是理解这幅作品的关键所在。篆书的庄重严谨平衡了荔枝画的活泼随意,使作品在自由奔放中不失法度。“多利”一词源自民间吉祥文化,“荔”与“利”谐音,形成一语双关之妙。齐白石以此二字篆成,表达了对丰饶、顺遂生活的强烈祝愿。这种直白的情感表达在传统文人画中实属罕见,正体现了齐白石艺术“雅俗共赏”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