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长江国际拍卖公司销售推荐火爆征集中

名称:香港长江国际拍卖公司销售推荐火爆征集中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3.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2245321

更新时间:2025-09-04

发布者IP:203.168.22.212

详细说明

  香港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销售推荐火爆征集中

  李苦禅 (1899-1983) 唱春图

  镜心 设色纸本

  69x34 cm.27 1/8x13 3/8 in.约2.1平尺

  题识:

  淑仪大夫正之,苦禅。

  钤印:

  李苦禅印

  说明:

  1.得自上款人家属。

  2.Lot 8190-8191为同一藏家收藏。

  RMB:55,000-80,000

  Lot 8209

  周思聪 (1939-1996) 暮归

  镜心 设色纸本

  67x46 cm. 26 3/8x18 1/8 in. 约2.8平尺

  题识:

  暮归。己未夏日思聪写。

  钤印:

  思聪

  说明:

  Lot 8199-8214为听雨轩收藏。

  RMB:30,000-50,000

  Lot 8211

  田世光 (1916-1999) 傲霜

  镜框 设色纸本

  69x69 cm. 27 1/8x27 1/8 in. 约4.3平尺

  题识:

  田世光于昆明湖畔柳浪庄上。

  钤印:

  公炜、田世光

  说明:

  Lot 8199-8214为听雨轩收藏。

  RMB:20,000-40,000

  Lot 8208

  魏紫熙 (1915-2002) 黄山松云

  镜心 设色纸本

  67x45 cm. 26 3/8x17 3/4 in.约2.7平尺

  题识:

  一九七三年魏紫熙画于南京。

  钤印:

  魏、紫熙

  说明:

  Lot 8199-8214为听雨轩收藏。

  RMB:20,000-40,000

  吴昌硕(1844-1927)雪景

  1919年作 镜心 水墨绫本

  134.2×40.4 cm

  【题识】极目山涯更水涯,槎枒古木噪寒鸦。纷纷桃李皆销歇,天上飞来六出花。己未孟春之初,拟笪江上笔意,纵不形似而神在个中,明眼人自能辨之。吴昌硕年七十有六。

  【印文】吴俊之印、吴昌石、归仁里民

  千百年来,雪景山水一直是画家们钟爱的题材,在吴昌硕为数不多的山水画作品中,雪景占了很大比例。吴昌硕爱雪,西泠印社收藏有吴昌硕80岁时书写的《雪庐横幅》,纸本,篆书,34×104cm,款署「映雪勤读,立雪尊师,以雪为庐,其见道深耶。」吴昌硕表现雪景山水时,在处理手法上很明显是学习蒲华的大写意,主要是通过留白和渲染来表现雪。吴昌硕不仅爱画雪景,也爱作雪景山水题画诗,他在一首雪景山水题画诗中写道「老夫画山不画雪,自有雪意来豪端」,透露自己创作雪景山水的心得体会。

  黄宾虹(1865-1955)敬亭山纪游

  1951年作 镜心 设色纸本

  89×36 cm

  【题识】敬亭山西有万松亭、虎窥泉,唐李白、刘禹锡、司空图各有篇咏。余游此因写其略,辛卯八十叟宾虹。

  【印文】黄宾虹、取诸怀抱

  【出版】《朴存画集:纪念黄宾虹先生一百五十周年诞辰》第85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

  【说明】

  1.1897年,三十四岁的黄宾虹应邀赴芜湖,旋复返歙,道径宛陵,游敬亭山。留下深刻印象,遂一再写之,此为其一,此作为日本雪江堂旧藏。

  2.雪江堂创立于1963年,创始人西园寺公一(1906-1993)与中国政府及民间渊源深厚,1949年后,一直从事中日友好工作,是日中友好协会创始人,大力推动两国非官方的交流活动。1965年,「雪江堂」获中国政府特准购进齐白石作品百余件,筹划在日本巡回展出,并得郭沫若为展览题词。又于1981年,在新宿举办美术展,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黄宾虹、徐悲鸿等作品悉数参展。

  黄宾虹《敬亭山纪游》局部

  1897年,三十四岁的黄宾虹应约前往芜湖,随后折返歙县。在这一往返途中,他经过宛陵,并游览了敬亭山。敬亭山自古以来,便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黄宾虹自然也被其独特的景致所触动,这次游历成为了他日后创作的灵感源泉。

  这幅1951年黄宾虹八十岁所作的《敬亭山纪游》,画面中山峦连绵起伏,以浓墨反复皴染,表现出山体的雄浑与厚重。墨色从浓到淡的细腻变化,生动地体现了山石的质感和立体感,彷彿触手可及。山上的树木,通过浓墨点簇的方式呈现,尽显树木的繁茂与生机。山间缭绕的云雾是这幅画的一大亮点,黄宾虹以淡墨轻盈地渲染,使得云雾如同有了生命一般,在山峦间缓缓流动,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空灵意境,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灵动感和空间感。在构图上巧妙地搭配远近景物,前景的树木、溪流与远景的山峦相得益彰,而恰到好处的留白,如同天然的云雾和天空,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使整幅画充满了东方哲学中的虚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