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福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结果征集

名称:国丰福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结果征集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8.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2221852

更新时间:2025-09-02

发布者IP:203.168.22.212

详细说明

  国丰福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结果征集

  关于《湾东草堂图》的流传,我们可以从本图的收藏印及张丑、顾复等历代著录可以大略考知。张丑完成于明万历四十四年的《清河书画舫》详细地著录了沈周这件作品。据他记载,沈周落款下分别钤有“启南”、“江乡深处”、“怀麓”三方印章,位置与本图完全一致。图上这三方印章印泥不同,“启南”当然是沈周自用印,“江乡深处”、“怀麓”自然是收藏印了。因为印泥不同,可证这是两位藏家所钤。考明人号“怀麓”者有二人,都是沈周的友人。一为李东阳,他有《怀麓堂集》传世。一为杨一清。⑪两人都是一代名宦,著名的文士,都雅好收藏,与沈周颇有交集。李东阳比沈周小二十岁,杨一清则小三十岁左右,所以都有可能从沈璞及其后人之手得到此画。“江乡深处”是谁的藏印暂不可知,但他是万历四十四年前的一位藏者则是可以确定的。

  在张丑见过此图以后,它被晚明画家邵弥收得,有本幅右下所钤“吴下阿弥”朱文方印可证。(张丑没著录此印,可知邵氏收藏此图在张丑著录之后)邵弥善画而好收藏古物,据张丑《真迹日录》记载他曾在邵弥处见到他收藏的唐寅《写赠杨季静画卷》及其他文物。可见二人稔熟。邵弥生性孤僻,而张丑交游极广,其得《湾东草堂图》可能便是张丑提供的信息。邵弥之后,清初鉴赏家顾复、卞永誉、吴升都先后欣赏并著录了这幅画,可见此画当时一直在江南流传,而且声名甚著。

  本图的左右最下角分别钤有“大兴元伯章氏书画珍藏图书”、“怀远堂”及“卞永勣印”,藏者亦暂未确知,从钤盖位置看他们应与邵弥前后相去不远。

  乾隆时,此图曾经安仪周过眼并著录于他的《墨缘汇观·名画续录》中。安仪周藏品据自己记载亦有未盖藏印的。《墨缘》著录中有的仅是他见过却并非自己的藏品。本幅没有他藏印,估计是他目见而不能忘怀的。

  晚清时,此图为山东孙毓汶(莱山)收藏,孙氏久居京师,曾任军机大臣兵部尚书,位高责重,但风雅好文,善鉴别古书画。廿年前从他后人家中流出不少明清绘画,品质俱佳,足见其目力不凡。从安氏到孙毓汶手,可知清代中晚期此画长期流传于北京。

  解放后,徐邦达先生曾二次著录此画,一为《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一九六三年上海人美版),一为《改订历代流传绘画作品编年表》(一九九五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版)后此画从孙毓汶家逸出,遂被田洪编录于他的《沈周绘画作品编年图录》并选为封面。

  《沈周绘画作品编年图录》

  总之,从《湾东草堂图》问世至今五百五十余年间,此图由沈周亲手录存于《石田稿》,复经明清历朝藏家鉴定家递藏著录,从江南辗转至北京,因为各路藏家的珍护,收藏得宜,终于保存完好,神韵不失,亦可称幸事。

  行文至此,这篇关于沈周《湾东草堂图》的短文应该就此打住。但因为明末另有一件同名画作曾经在江浙地区现身过,虽然如昙花一现般只在李日华《六砚斋笔记》中见过一面,由于画题相同,因此有必要在此稍作考辨。李日华《六砚斋二笔》对该作品的描述十分简单,既未标尺幅大小,亦未标明是绢是纸,只一句“酣浓蓊郁,纯法董源”作其观感。七言诗除第二句“去家仅在一里中”与《石田稿》所录原诗“去家仅在百步中”有二字之别外,全诗都未改动。诗后则不见了张丑、顾复等各家著录及今传之本上沈周关于德韧在田间筑屋耕读养亲的长篇赞词。而只是简单的落了年款:“成化壬辰五月二日为德韫弟作。”但问题就出在这年款上。⑫

  研究者都知道沈周亲手誊录的《石田稿》是一部编年诗稿,然而我们只在成化乙未年所作诗中找到《湾东草堂为堂弟璞赋》这首古体诗。在成化壬辰这年所作的诗中却根本没有这首诗。可见成化壬辰沈周四十六岁时压根没作过《湾东草堂》图及诗。而在成化乙未年所作诗里,《湾东草堂为堂弟璞赋》虽没标明写作日期,但却被沈周抄录在四月二日《句曲王可学阻风有赠》之后,《六月一日入郭》诗前。而嘉德本《湾东草堂图》诗题却有具体时间——“乙未夏五”,恰恰就在四月二日和六月一日之间。可见嘉德本创作时间之不误及沈周誊录次序之正确。光凭这一点,可证李日华所记作于壬辰的《湾东草堂图》已经有了作伪的可能。

  但问题还不仅在于此。前面本文已指出李日华所记《湾东草堂图诗》与沈周手抄有“一里”与“百步”二字之差。大家都知道古代诗文作者在抄录自己的诗稿时往往会改动原作,这是古人“推敲”诗文的认真态度。我们从沈周录存《湾东草堂图》(嘉德本)原诗时将“何信兄弟饕锱铢”,改誊为“何信兄弟专锱铢”一字之改证明沈周录稿时的确也曾作了这种推敲,使辞意更加通俗明达了。复旦大学汤志波先生曾仔细观察过北图的这一手稿,他发现从正统十四年己巳起到成化十九年癸卯沈周五十七岁抄迄止,其间曾以朱墨二色对稿本作过多次删改。⑬而《湾东草堂为堂弟璞赋》诗却始终不曾改动过,在稿本中一直保持着抄写时的原样。

  可是我发现,沈周晚年却对此诗作了修改。今藏上海图书馆的明正德元年安国本《石田诗选》里,这首诗的第二句已改作“去家仅在一里”中了。我所以说此处二字之差的改动是出自沈周之手。一是因为这部《诗选》刻印时沈周还健在,编刻者不可能擅作主张随意改动他的诗文。二是“百步”与“一里”这种十分具体的记程数字,只有像沈周这样对沈璞老家与新宅之间的距离非常了解者才会作出这样的改动。从老宅至“一里”之遥的田间,应该更符合沈璞离群索居的隐逸打算,“去家仅在百步”,则沈璞大可不必重建新宅了。因此,这二字之改,就更符合实际情况,更符合逻辑。这应该是沈周深思熟虑认真推敲的结果。

  可是李日华《六砚者二笔》里所载壬辰本《湾东草堂图》的作伪者显然没见过沈周的那本手稿,他作伪时看到的只可能是沈周晚年刊行的诗集。于是才照搬了诗集“去家仅在一里中”这句。可他又自作聪明地随意添写了“成化壬辰”这个作画日期。安国本《石田诗选》不编年,否则作伪者可能就不会在早年伪作上题一首作者晚年改动了的诗句,使自己再次露出了马脚。因之,李日华所见的《湾东草堂图》必是伪作是完全可以确定的。它作伪时间应该在黄淮本《石田稿》(刻于1503年)及安国本《石田诗稿》(1504-1506年)刻成以后到万历末李日华《六砚斋笔记》完成之前。而这一百余年间,正是苏州地区造假风行,“吴门四家”伪作泛澜之时。(参考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