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国际拍卖公司收藏拍卖公司藏品交易
片玉碎金:姜德明藏当代作家诗笺
(编号:2601-2608)
姜德明先生是当代著名报人,也是作家、藏书家。通过藏书、著书,与古籍专家雷梦水结识,后又与著名藏书家唐弢、阿英、黄裳结为好友,互相交流,成为佳话。姜先生珍藏的名家书画、信札、线装书数量极多,先后通过中国嘉德释出,2023年秋季拍卖会“姜德明藏珍”专题,2025年嘉选3月拍卖会“八方集:姜德明藏近代名家书信专场”,都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本次推出的“片玉碎金:姜德明藏当代作家诗笺”专题则是姜德明先生珍藏的最后一部分。这部分诗笺多是作家们以毛笔书写自作诗词,写在信笺纸或者花笺上,文辞、书法俱佳,颇可玩味,值得珍视。
Lot 2604
郭沫若(1892-1978)行书自作诗《喜雪》
镜心 水墨纸本
1959年作
26.5×19 cm,约0.5平尺
无底价
释文:喜雪。郭沫若。
去冬今春,雪下甚少。昨日起,竟日菲菲,今晨已积累盈尺。雪兆丰年,喜而赋此。
瑞雪盈墀一尺高,菲菲竟日又连宵。晨曦含笑春晖暖,大地欢呼蟊贼消。碧蚂粒期多且饱,白驹蹄望壮而骄。戡天更得天争助,万里银涛乐舜尧。
题识:一九五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Lot 2605
俞平伯(1900-1990) 楷书自作词《重圆花烛歌》
镜心 水墨纸本
1978年作
17.5×25.5 cm,约0.4平尺(每幅)
无底价
↓上下滑动浏览全文
释文:重圆花烛歌。一九七七丁巳作,次年戊午录存。平伯。
重圆花烛歌。一九七七丁巳九月。前丁巳秋,妻许来归,于时两家椿萱并茂,雁行齐整。余未弱岁,君亦韶年,阅历海桑,皆成皓首。光阴易过,甲子再臻,爰永俚言,以纪其事。其年孟冬十九日写讫于北京。
白首相看怜蓬髩,邛距相扶共衰病。燕婉同心六十年,重圆花烛新家乘。苍狗白衣云影迁,悲欢离合幻尘缘。寂寥情味堪娱老,又见当窗秋月圆。
我生之初前庚子,(光绪己亥十二月八日,西历一九〇〇年。)君以娇雏随舅氏。(时方六龄,侍亲自京南下。)锋刃丛中脱命来,柔荑掬饮黄泥水。归来南国尚承平,吴苑莺花梦不惊。泛宅乘槎东海去,骇逢秦楚大交兵。(辛丑秋,舅父出任朝鲜仁川领事,甲辰日俄战争。)还日儿童都长大,三年流水光阴快。花好闲园胜曲园,(闲园,苏州府署园名。)青梅竹马嬉游在。弱弟萦情识面初,外家芝玉近庭除。高丽匣子珊瑚色,小蜡溶成五彩珠。知音好在垂髫际,学抚弦徽从两姊。(君十岁时,学琴于家大姊二姊。)小院琴声佳客来,青荧照读灯花喜。(事见《忆》。)无何一去又天涯,北树南云望眼遮。十载匆匆销帝制,者回迎到璧人车。(一九一七,丁巳九月十六日,成礼于北京东华门寓,时余年十九,妻年二十三。)
新开鸳社辉红烛,撒帐交杯遵旧俗。谁家冠服别心裁,(成昏时余戴红绒缨帽,穿彩绣袍并插金花。盖舅氏意也。)师友观之皆眩目。(方肄业于北京大学。)三朝厨下作羹汤,先例迢迢说李唐。婉娩新人惟肃拜,红氍毹展见尊章。好似金笼怜翡翠,其时海内兵戈屡。钜星光芒亘西天,社会主义初胜利。羹沸蜩螗事几多,无愁沤鹭待如何。蓬莱水浅麻姑笑,绝倒田间春梦婆。
执手分携南又北,两返重洋颜色恧。(音匿。)赢得归来梦里游,湖烟湖水曾相识。清华水木辟尘嚣,讲舍云连多俊髦。九转货郎谷音集,(昆曲社名。)一天烽火卢沟桥。奈何家国衰兴里,兀自关心全一己。莱妇偕承定省欢,朔风劲草良朋意。(先友朱君佩弦自滇赠诗云“亲老一身娱定省”“引领朔风知劲草”。)箕裘堂构尽虚传,旧业园林散夕烟。记否笼城厮抱影,回廊篝火驻军年。(戊子年事。)
童心涉世焉知淑,何限风波经往复。漫与彼相蓦危岑,误得而翁怜比玉。(夙蒙安巢舅氏见知,遂缔丝罗,详燕知草下册。)丽谯门巷溯前朝,五十余年一梦遥。(齐化门京语犹仍元都旧名,盖其故址也。余住老君堂,自己未迄己酉。)此后甑尘不回首,一肩行李(用今语)出燕郊。
燕郊南望楚申息,(申息,春秋时楚之北竟,今信阳等地。)千里宵征欣比翼。罗山苞信稍徘徊,一载勾留东岳集。(罗山在淮南,包信东岳并属息县,在淮北。)小住农家亦夙因,耕田凿井由先民。何期葺芷缭衡想,(曾有此室名,取义于楚辞九歌。)化作茅檐土壁真。村间风气多淳朴,旷野人稀行客独。步寻来径客知家,冉冉西塘(舍西有瀦水。)映萝屋。兼忆居停小学时,(包信小学。)云移月影过寒枝。荆扉半启遥遥见,见得青灯小坐姿。负戴相依晨夕新,双鱼涸辙自温存。烧柴汲水寻常事,都付秋窗共讨论。
君言老圃秋容瘦,我道金英宜耐久。酒中一曲凤将雏,孙曾同庆嘉辰又。晚节平安世运昌,重瞻天阙胜年芳。(谓一九一九年“五四”时。)为君再赋催妆句,退笔拈来字几行。
此与前写本文字稍异,亦信笔书。戊午正月初三日记。
钤印:俞平伯
说明:《重圆花烛歌》是俞平伯为纪念结婚六十周年(六十周年自古被称为“重圆花烛”)而作,全诗近七百言,追忆了俞平伯、许宝驯夫妇相识、相知、相爱、相伴的历程,是二人爱情和生命旅程的重要印记,亦是俞氏七十余年生命轮廓之缩影。俞平伯与许宝驯成婚于1917年(丁巳),到1977年(丁巳)正是一轮甲子,俞氏遂酝酿创作了七言长诗《重圆花烛歌》以作纪念。全诗以时间顺序为纲,追忆了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生活道路,讴歌咏叹了夫妻之间忠贞不渝、诚挚纯真的感情,令人动容。俞平伯在诗中以真挚简朴的语言、乐观向上的心态,记述了60年来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夫妻二人所经历的诸多坎坷以及“晚节平安世运昌,重瞻天阙胜年芳”的美好晚景。
作为俞平伯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性诗作,他曾先后数次书写此内容。最早的版本当属1977年初创时的稿本,本作是戊午(1978年)正月本,与1977年的文字稍异,市场上还曾出现过送给新加坡著名企业家周颖南的戊午三月修订本,三个版本的内容略有差异,除了书法价值,还有重要的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