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香港皇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25拍场安排合作要求
清康熙•宫廷铜鎏金无量寿佛
尺寸:17.3cm.High
RMB: 150,000-250,000
康熙造像以选材考究,铜质精密,铸造精湛,雕刻娴熟、装饰繁缛、鎏金亮丽而著称,总体上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皇家气韵。现存典型的清康熙造像存世量并不多,一直是藏家所追逐的对象。
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之意译,在藏传佛教体系中,其既为理想的佛国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同时又是可以赐予众生今生世寿的长寿佛。本尊造像面庞方圆,头戴宝冠,上嵌宝石,顶结高发髻,耳侧缯带翻卷,耳垂圆形花珰。双肩宽厚,腰部收束。上身饰连珠式璎珞和长链,手和足部穿钏躅,珠串上宝石硕大厚实,造型较之同期的造像变化多端。下身着长裙,双肩披大帔帛。裙子与帔帛表现手法极为写实,纹褶转折起伏,流走自然,颇为洒脱生动,表现出丝织物的柔软质感。结跏跌坐于莲花宝座上,双手置脐下结禅定印,手托宝瓶。莲花座造型规范,花瓣饱满有力,上下边缘各饰一周圆形连珠纹,连珠颗粒饱满,铸造精致。
此尊虽有明显蒙古造像元素,但身型偏瘦,四肢纤细,躯体挺拔端正,周身饰品嵌满各色宝石,均与蒙古造像之习惯与审美不符。且此尊胎体厚重,金色明丽醇厚,装饰奢华,脸型方圆,却并无明显肉感,整体线条流畅,工艺超群,华贵雍容、瑞气端和的气质一览无余,故推断其为出自清康熙朝宫廷的作品。相似的康熙宫廷造像,可参北京保利,2010年12月5日,编号4585,以 6,048,000元成交,可资参考。
清乾隆•白玉雕龙纹钺
尺寸:16.5cm.High;13cm.Wide
RMB: 110,000-210,000
玉钺最早是新石器时期、夏商周时期独有的玉礼器,也是军事统治权、战争指挥权、王权集于一身的礼仪玉器。《史记•周本纪》中记述的左权黄越就是玉钺象征军事指挥权的历史左证。清代乾隆时期,对历代玉器皆有仿制,并将历史上其它时期的装饰元素融入,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器型。此钺即是这样一件仿古器。
本品以和田白玉籽料为材,致密温润,扁平钺形。其左右对称,分上下两部分。上方雕刻两对称龙纹,龙身刻画以短弧线为主,动感十足。两龙之间巧妙留空,以便系绳悬挂。下方以绳纹为界隔出三个装饰区,自上而下分别为减地浮雕兽面纹、夔龙纹和卷云纹,雕工细腻,打磨光润。整器给人以厚实大气的视觉效果,简朴之造型上饰以精细纹饰,纹饰繁琐却不失清朗,简繁得当,颇耐玩味。器表抛光精细,光亮无晕,手感细腻如触肌肤,可赏可玩。配紫檀木座,纹饰精美,为乾隆朝玉作仿古器之精品。翻阅公典私藏,此类仿古玉钺极为少见,台北故宫博物院及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有同类器,其纹饰造型均与本品一脉相承,可资参考。
明•铜错金银牺形香薰
尺寸:17.5cm.High
RMB: 100,000-200,000
备注:欧洲藏家旧藏
本品香熏仿青铜牺尊之形制成,气息端正高古,由精铜铸造,质地缜密,入手沉重。牺尊的头部,融合了貘尊、牛尊、和犀尊的特点,嘴部像犀,有凹线的装饰,昂首前视,双耳舒展,向上翻起,截面平直;双眼外凸,炯炯有神,身躯丰满而坚实,四肢粗壮,强健有力。腹部中空,其上有一镂空熏盖,牺尊头部、颈部及身体以金银错出花纹,制作精良,造型生动逼真,寥寥数道几何装饰,而将暗沉的铜质器身点缀出明亮生动的效果,香熏包浆温润,色泽深沉,给人以古朴端正之感。
牺尊的造型多来自于战国铜器,所谓「牺」者,对后仿品而言,乃指各种不同的动物造型。明清之际,牺尊成为工匠灵感的来源,本品即为一例,以牺尊之形制成的香熏,被赋予了新的趣味,独具匠心。牺尊最早见于《诗经》:「白牡骍刚,牺尊将将」,牺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牲畜,一般指猪、牛、羊等,如牛称「牺牛」,羊称「牺羊」,许慎《说文解字》称「牺,宗庙之牲也」,《周礼‧牧人》有「共其牺牲」之句;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礼器。《周礼》将牺尊、象尊、着尊、壶尊、太尊、山尊定为六尊,其中牺尊也称献尊。在六尊之中,最为华美的就是牺尊。
《西清古鉴》中著录有一件清宫旧藏西周时期牺尊,亦为银错,与此件对比,十分相似,录于《西清古鉴》卷九,页34、页35;该器虽装饰技法仿古,但其器形及纹饰已脱离上古之藩篱而自成一格,这种融合彰显出铸造者兼收并蓄地艺术风格,摹古的同时又不失其时代精神和艺术风貌,错嵌工整,古韵生动,自成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