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香港鼎汇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25拍场安排合作要求
清乾隆•宫廷铜错金银无量寿佛
尺寸:20.5cm.High
RMB: 250,000-350,000
无量寿为阿弥陀的梵语意译,因此,阿弥陀佛亦称“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有两种装扮,佛装时称为“阿弥陀佛”,菩萨装时称为“无量寿佛”或“长寿佛”。藏传佛教寺庙中的“长寿三尊”即为长寿佛、白度母和尊胜佛母的组合,象征福寿吉祥。无量寿佛的面部表情特征一般看上去显得静穆高洁,双手结禅定印托一宝瓶,跏趺端坐。此尊造像为清代仿东印度帕拉风格的作品,像身在经历长期氧化之后呈现出暗色的皮壳,这是清乾隆仿古造像的一大特点。
佛像头戴花冠,束发高髻,耳上扇形冠结横出,耳际处宝缯自然上扬。面容寂静,身材匀称,两肩帔帛自然拂于体侧。上身袒露,佩饰耳、珠宝项链、长链、手镯、臂钏和脚镯。下身着裙,裙上装饰错金、错银等花卉纹饰,具有明显的清代制作工艺特点,多见于西藏雪堆白风格造像。单层莲座上沿饰连珠纹一周,座面铺有卷草纹坐垫。下承多角叠涩式台座,中间雕有金刚杵、凤鸟和双狮,为帕拉地区是十世纪左右的台座样式。背光镂空,样式当为仿效噶当巴唐卡上的图饰,缠枝花卉贯穿其间,雕有兽面、凤鸟和狮羊。本品整体造型比例协调,工艺特点鲜明,铸造工艺精湛。堪称乾隆时期宫廷佛造像的典范之作。
明•宫廷荚纻观音坐像
尺寸:25cm.High
RMB: 300,000-600,000
此尊观音坐像为大漆荚纻制作,夹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制像因质轻,便于携运,由于其制造工艺繁复制作成本极高且制作周期很长,自古便有一漆十铜的说法,可见荚纻造像的珍贵程度,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早期的脱胎夹纻佛像大都流落国外,现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及西雅图博物馆(Seattle Art Museum)各藏有唐代的夹纻脱胎佛坐像。
观音造像开脸方圆慈悲,极具感染力观之瞬间把人带入静谧祥和的佛国世界。璎珞及双肩头发为二次堆塑而成,工艺精湛,细节处理到位,腿部衣纹处理细腻为典型的明代宫廷造像。发髻高耸,头冠及化佛已失,肩宽胸厚给人以厚重之感,右手于胸前结说法印,左手于腿上食指中指微曲结禅定印,观音造像工艺华丽,漆面打磨光滑明亮,漆色上乘。时代风格鲜明突出,身型圆润饱满,法相慈悲肃穆,气韵生动流畅。
此尊造像比例准确,做工极其考究,宗教感染力强,为难得的上乘之作。夹纻漆器又称「脱胎漆器」「干漆夹纻」,其主要成分是天然生漆、天然纻布及瓦灰等,制作工艺复杂,经过烘干,打磨,夹纻等48道工序完成,是漆艺中难度最高的一门手艺。唐释慧琳注《释迦方志》卷上, 「夹纻」条,注云「按《方志》本义,夹纻者,脱空像漆布为之。」后世称干漆夹纻为「脱胎」或「脱沙」即脱胎漆器。经过干漆夹纻工艺的处理,佛像色彩鲜艳,呈现出一种光润亮泽的质感,并且不易开裂,变形,能更好地保存佛像原本的神韵,细腻的纹路和流畅的衣纹。夹贮属漆器工艺当中的难度较高之做法,多见于明清宫廷。
得一夹纻像,便可得一座寺院。
夹纻造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世人称为“行像”。然而也正因此,破坏与流失,造成了夹纻像的存世稀少。本像形神俱美,因其存世稀少,因其工艺经典,因其神性庄严,是一件包含历史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更具精神价值的佛像,其珍贵程度难以诉于言语。可以说,拥有这件佛像,便有了建造一所庙宇的资本。甚至,它本身就是一座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