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香港皇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品拍卖会结果
在20世纪海派艺术的璀璨星河中,陈巨来(1905-1984)以其"三百年来第一人"的篆刻造诣,用一柄刻刀在方寸之间劈开艺术新境。作为元朱文印的集大成者,他不仅以"光洁醇雅"的印风重振秦汉古韵,更在与徐伯郊、洪洁求、吴湖帆等海上名士的交往中,谱写出文人相重的时代绝响。
吴湖帆与陈巨来的金石之谊,堪称近代书画印交融的典范。作为海派书画巨擘,吴湖帆对鉴藏印的严苛要求,倒逼陈巨来突破元朱文传统范式——其1930年代为“梅景书屋”刻制的《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四欧堂秘笈》等47方印章,以精密如钟表齿轮的章法布局,开创多字印“密不透风而气韵流动”的新境。吴湖帆在《丑簃日记》中赞叹:“巨来刻印,如倪云林作画,简处愈繁,疏中见密。”这种艺术互动具有双向启发性:吴氏将书画的虚实观导入印学,陈氏则以刀痕再现恽南田没骨法的墨韵层次。其合作钤盖于《富春山居图》剩山卷的《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藏印,更成为书画鉴定史上的坐标性标识,见证着艺术家群体对传统美学的集体重构。
徐伯郊是20世纪中国文物抢救史上的关键人物,兼具金融智慧与文物造诣。作为香港秘密收购小组负责人,他以银行家身份周旋于国际文物市场,运用金融手段和法律知识成功购回“二希帖”等国宝,避免珍贵文物外流。其家学渊源赋予的精湛鉴定能力,令张大千折服,促使《韩熙载夜宴图》等稀世名作以象征性价格回归故宫。他创造性利用跨境金融通道,在港英政府监管下智取潘氏宝礼堂千卷宋元孤本,构建起新中国文物回收的隐秘战线。徐伯郊的跨界实践不仅抢救了民族文化遗产,更开创了文物抢救的“非战争外交”模式,在国库空虚的建国初期,以零成本运作完成文化主权的无声宣示,其功绩重塑了文物保护的现代方法论。
陈巨来刻为周节之刻双面自用印
1965年作
材质:寿山石
1.5×1.5×3.4cm
估价:RMB 30,000-45,000
印文:周节之、节之
边款:巨来刻两面印,乙巳六月。
出版:
1.《陈巨来治印墨稿》P19、P43,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年 5 月。
2.《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陈巨来》P82,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年3月。
3.《陈巨来先生自钤印稿》P143、P177,西泠印社出版社,2019年7月。
4.《其安易持——陈巨来先生归里展》P92,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2021年6月。
5.《陈巨来篆刻名品》P69,上海书画出版社,2022年1月。
6.《独秀——陈巨来的艺术世界》,西泠印社出版社,即将出版。
备注:周节之家属提供。
说明:周节之(1920—2008),原名礼予,号息柯,浙江宁波人。幼承家学,并受业于沙孟海,擅书法、篆刻。早年加入龙渊印社及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出版有《周节之印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协篆刻创委会顾问、宁波书画院画师。
作者简介:陈巨来(1905-1984),名斝,字巨来,以字行,号塙斋、安持,晚号瞢叟,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人。赵叔孺弟子。擅书法,尤精于篆刻,刻印功力深厚,工致典雅。一生治印不下三万方。为当代金石大师,著有《安持精舍印话》。
lot 2826
陈巨来为陈仁涛刻“金匮室”
材质:青田石
1.5×1.5×5.9cm
估价:RMB 30,000-45,000
印文:金匮室
边款:巨来刻于申江。
备注:陈仁涛家属提供。
说明:陈仁涛(1906-1968),浙江镇海人。古钱币收藏大家、著名古画收藏家。 生平喜好收藏,精于金石文字。三十年代初得清钱名家张絅伯的指导而爱上古泉,于是广事搜罗,收藏渐富,多位泉家旧藏尽入其室。因藏有西汉王莽时期的一枚国宝“金匮直万”的古币,因名斋号曰“金匮室”。金匮室所藏历代货币,多逾万种,孤品尤伙,皆故宫之所未备。五十年代初期,陈仁涛将所藏 1700 余枚古钱币,其中包括“金匮直万”,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陈氏出版书籍颇丰:《金匮论画》《故宫已佚书画目校注》《金匮藏画集》《金匮藏画评释》《中国画坛的南宗三祖》《金匮论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