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征拍热线正规授权

名称:苏黎世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征拍热线正规授权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9.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2071643

更新时间:2025-08-21

发布者IP:183.9.68.106

详细说明

  苏黎世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征拍热线正规授权

  吴彬是明代后期的著名画家,其作品以人物形象夸张的佛教题材绘画和壮阔奇伟的巨嶂山水最动人心,在晚明诸多绘画名家中风格独树。然而由于清代以来文人画在画坛主导地位日盛,其人其艺遂逐渐隐没于画史之中,生平事迹多不可考。20世纪下半叶,随着以高居翰先生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中国画的解读和研究,吴彬以变形主义大师的身份进入中国美术史研究者的视野,其后众多学者通过对画史、时人诗文信札、方志、书画题跋等文献的梳理,结合对吴彬作品的分析,亦只是大致理清了其生平概况。

  吴彬,福建莆田人,字文中、文仲,号壶谷山樵、枝隐、枝隐头陀等,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明代万历、天启年间。他少年学画于家乡,今见其署有年款的最早作品为1565年绘于杭州的《雁荡山图》,可知其早年曾游历浙江,其后再往南京,叶向高在《枝隐庵诗集序》中称他“侨寓白门,名其所居曰枝隐庵,日匡坐其中,诵经

  礼佛,吟诗作画。”成为一名极具文学修养的职业画家,期间结识焦竑、顾起元、董其昌、米万钟等文人,并得到主流文化圈的认可。万历中因擅画被荐入宫廷,《福建通志》《兰陔诗画》均记载他曾请旨前往四川地区“观剑门岷峨之胜,下笔益奇。”吴彬宫廷画家的身份持续到天启朝晚期,《无声诗史》称他因“阅邸报于都门,见魏党擅权之旨,则批评而訾议之,被逻者所侦,逮系削夺”,约于魏忠贤事败后被释。吴彬传世最晚的纪年作品为1626年《方壶图》,其后活动少见记载。

  吴彬的绘画作品以人物、山水为主。而今日所能见到的其最早和最晚年作品均为山水画,可知对山水的创作贯穿其艺术生涯的始终。研究者在对吴彬纪年作品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山水画风格从学习古人到形成独特的“奇幻”风格经历早年和中晚年两个创作时期,而天津博物馆所藏两件吴彬作品,正反映了他不同时期的山水画面貌。

  《天香深处图》—山水立轴的早期尝试

  《天香深处图》轴(图一),纸本设色山水作品,纵190厘米、横69厘米。画家以篆书自题“天香深处图 万历丁亥菊月壶谷山樵文仲吴彬写。”“万历丁亥”为明万历十五年(1587)。吴彬现存最早纪年作品为前述1565年作《雁荡山图》卷,其后为1568年作《临唐六如万松山图》卷,天博藏此轴似为吴彬传世纪年作品中最早的山水画立轴。

  图一 明 吴彬 天香深处图轴

  (天津博物馆藏)

  画面前景绘古松、板桥,一位文士徘徊道路之上,童子捧书跟随;他的身后是由左右两岸山石夹成的水面,山势起伏,树木葱茏;水面尽处山谷中坐落一处村居庄院,院落由竹篱围拢,东西跨院,前后两进,后院筑有三层楼阁,树林中两文士对坐而谈,仆从侍于其侧;林后主峰山势渐起,又有群峰并峙,房屋、庙宇掩映于山石、林木之中,山路蜿蜒、瀑流曲折。画作笔墨秀雅、设色浅淡,作者营造了高山流水中文人雅士悠游林下的理想生活场景,画意受到吴门绘画中注重对文人庭院活动描写的影响。

  图一 明 吴彬 天香深处图轴(局部)

  (天津博物馆藏)

  画法上作者多采用细线长皴来表现山体走势,圆转的笔墨线条通过浓淡变化及层层叠加塑造出山峦起伏的态势和山峰逐渐隆起的形态,辅以浅绛设色的运用表现山石的体积感。尤其在画面中部及左上部两处对山脊部分的描绘中,山脉两侧以简单的墨笔皴染产生了阴影效果,给人突出的印象。此外,山头矾石的铺陈和大小树木的布置也和对山体的直接描绘一起塑造出作者笔下山川的葱郁苍秀。

  构图上作者没有简单地采用传统山水画中惯用的一水两岸的方式,而是选择展现更为复杂的山水图景。图画下部以一半的篇幅描绘了山石、林木环抱的水面,村居院落安排在画面正中心位置,其后才逐渐铺陈出对山体的描绘,这种构图在立轴山水画中较少出现,吴门绘画中文人园林生活与自然山水结合的绘画可能影响到吴彬的创作,但显然他亦进行了较大的创新。画面中景物繁多,作者描绘更是面面俱到,大到山势走向,水流聚散,小到室内桌案陈设、水岸围栏的布置均严谨细致。值得一提的是,画家在庭院中描绘了一块太湖石,在画面左下角也画有一方形态突出的山石,似自然天成亦可能是人为布置的景观,可见吴彬对以太湖石为首的玩赏石的关注和描绘在其创作的早期即已开始,这与晚明赏石之风的流行似具有一定关系,其后吴彬与爱石成癖的米万钟的交往颇深并精心描绘了米所收藏一方美石,即著名的《十面灵璧图》,得到众多文人的题咏。

  以上简单对《天香深处图》轴进行了分析,在吴彬这幅早期山水作品中,其山水中最具特色的“奇幻”色彩并未出现,绘画在总体风格和画法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于构图有所创新,而景物繁密、描画细致的个人风格则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