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皇室国际拍卖公司实力怎么样快速出手

名称:香港皇室国际拍卖公司实力怎么样快速出手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5.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1947881

更新时间:2025-08-12

发布者IP:203.168.22.196

详细说明

  香港皇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实力怎么样快速出手

  乾隆时期,玉册的制作进入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乾隆皇帝的倡导,二则是因为随着回部的平定,清政府控制了和田玉的开采,为宫廷玉器制作提供了充足的玉源。乾隆朝所制作的玉册内容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御制诗文,体现出乾隆时期以帝王为中心的宫廷文事活动的昌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此件乾隆“御制济源盘谷考证”玉册就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乾隆御制诗文作品。

  玉册共计四片,每片两面均刻有精雕填金的山水图像或文字。其中第一片正面刻盘谷寺图,背面刻《御制济源盘谷考证》正文,第二片和第三片两面均刻考证正文,第四片正面刻考证正文,山水亭桥图。四片玉册被装帧成书册形式。每片为一页,每片的一面和与其相对应的拓片墨本共同组成一开,玉片和拓片左右交错对应。每页先用厚纸板依玉片和拓片大小挖出中间部分,将玉片或拓片嵌入其中,然后,再用暗花黄绫将四边纸板裱糊。整个玉册的前后环衬也同样用暗花黄绫装裱。上下配刻有山水图案的紫檀木板,上板正面中心长方形边框内用银片镶嵌隶书“御制济源盘谷考证”八字。观察该玉册,为典型的宫廷玉册装帧形式。玉册上所刻《济源盘谷考证》一文,收录于乾隆《御制文二集》卷二十一中,是一篇地理考证文章。该玉册的所有图文都和这篇御制文密切相关,因此,厘清此文的写作背景对我们了解此件玉册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济源盘谷考证》的写作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两篇名作《送李愿归盘谷序》和《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有关。唐贞元十七年(801)韩愈因至京师求仕未进,闲居于洛阳,心情郁闷。恰值友人李愿游洛阳后欲归盘谷,韩愈因此作此文送别李愿。文中以生动的笔触,借李愿之口,抨击了达官贵人的骄奢淫欲,势利之徒的卑躬钻营,表达了对隐居之士洁身自好的赞赏向往,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激愤心情。该文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现实性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苏轼言其”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而已”。十年以后,韩愈收到虞部郎中卢云夫送李愿归盘谷的两首诗,于是又写下了《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的诗篇,描写向日追寻李愿盘谷之行,阅读卢诗之感受,以及志将归隐的心境。韩愈这一文一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范例,传颂不绝。

  清代对皇子教育十分重视,皇子年及六岁便开始读书生涯,所学内容广泛,古文诗赋则是必修课。乾隆皇帝也是如此,从儒家经典到名家名篇,莫不涉猎。唐代韩愈的著作也是他阅读学习、为文作赋的范本,其中的《送李愿归盘谷序》和《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更是“少小芸窗为日课,背诵章句熟行行”1,作为日课反复诵读。也使乾隆对韩愈奇峻的文笔,对李愿高逸的品格十分钦佩,深深嵌入其脑海之中。

  乾隆七年(1742)秋,乾隆皇帝谒东陵,回銮时乘便游览了蓟州盘山,并写下《游盘山记》一文。文中乾隆皇帝考证了盘山的历史,及与盘山相关的名人事迹。他不仅认为此山即是汉代名士田畴隐居的田盘,同时亦怀疑这里也是前述韩愈诗文中提到的名士李愿避世的盘谷。因此讲到:“韩昌黎文所称太行之阳有盘谷者,无从考其非是,而其为隐者之所,盘旋则一也。山亦有盘谷寺。”2他之所以如此认为的原因,是因为将韩愈诗文中对盘谷的描述与盘山的自然环境进行对比,二者多有吻合之处。如太行之阳、隐者之所、深谷盘旋、燕川、方口等,关键是这里还有个盘谷寺,名称相同,更增加了李愿所居盘谷就在这里的可能性。因此,后来乾隆皇帝在咏盘山和盘谷寺的诗作中不时将其与李愿隐居挂钩,多次提到李愿,显然是将这里视作了李愿隐居的盘谷。

  乾隆十九年(1754)二月二十八日,乾隆驻跸盘山行宫,敕命蒋溥、汪由敦、董邦达等在康熙《盘山志》基础上重新纂修盘山新志,年底成书,第二年刊刻,定名《钦定盘山志》。其中《天章》部分收录了乾隆皇帝歌咏盘山的百余首御制诗文。新志卷四述及盘山名胜时,编纂诸臣虽然知道乾隆皇帝将盘山盘谷视为李愿隐居之盘谷的看法有误,但由于天章俱在,无法更改,为与乾隆御制诗文的观点保持一致,便在盘谷条下做了这样的记述:“盘谷在盘山中央,旧称唐李愿隐处”,并引录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于后。这更强化了乾隆自己对盘山盘谷即是李愿隐居之盘谷所作考证的自信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