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鼎汇国际拍卖公司收费标准拍卖时间总征

名称:香港鼎汇国际拍卖公司收费标准拍卖时间总征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9.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1835740

更新时间:2025-08-04

发布者IP:183.46.64.205

详细说明

  香港鼎汇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收费标准拍卖时间总征

  故宫博物院藏有齐白石1930年代左右所画的一件《白石草堂图》,远处两座“馒头山”一红一蓝,疏疏落落的丛树穿插画面,树下掩映白墙黑瓦的山居,赭色淡染地面,两位老者结伴走向草堂。

  齐白石1930 年代初作《白石草堂图》99×3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具双题,一题曰“白石堂图。此图百劫之余,梦中所见之景物也,因画藏之,白石山翁并记”,又题曰“林密山深好隐居,牛羊常过草都无。昨宵与客还家去,犹指吾庐好读书”,并特此加一句:“此诗真梦中语也。”所言“梦中”、“隐居”、“还家”等词,构成了白石老人经典的“山居”题材创作的关键词。

  传统中国山水画常有以“隐逸”为主题的创作,这与中国文人追求的向内自省和精神独立的隐逸思想直接相关。以此为基础派生出“山居”、“书斋”、“草堂”、“对晤”、“隐居”等等不同的画题,这类山水画多以家山情怀构筑自己的精神乐园,以遁世、隐逸的思想注入到每一个画面中,成为其草堂图系列山水画的重要特点。它们的基本图式是:远离喧嚣的野外环境中,树木环绕下,书屋、草堂、居所掩映其间。屋室不作华厦,多以陋室示人,屋主人或于屋内,或于室外,状闲逸态。

  图左:齐白石《蕉屋》 180×47cm 辛冠洁先生旧藏

  图右:齐白石1928 年作《青松白屋图》 156×44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很显然,齐白石山水画中有一部分继承了上述的传统,但他笔下无论是“山居”亦或“草堂”均与传承有所异同。他继承了传统山居图归隐、出世的精神内核,而对其图式的描绘则是独创性的,这也正应了齐白石自己所说的:“我画山水,布局立意,总是反复构思,不愿落入前人窠臼”。

  图左:齐白石1932 年作《山水十二条屏之雨后云山》 128×62cm 重庆市博物馆藏

  图右:齐白石1925 年作《雨后山光》 98×49cm 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在他早年最有名的《石门二十四景》和《借山图册》中均有关于“山居”题材的创作。在此之后,从1920年代到1950年代,山居图的创作一直是其山水画创作的大宗。尤其1920年代中期到1930年代中期,齐白石山水画创作的高峰期,山居图屡为其所描绘。1925年的《雨后山光》,1928年的《雨后云烟》、《青松白屋图》,1920年代末的《蕉屋》,1932年的巨制《山水十二条屏之雨后云山》等等大作均是“山居”系列的创作。

  本幅局部一

  此件《雨后山居图》未落年款,白石题曰“此余旧作,置之将廿年。客来强欲索取,八十八岁白石题记”,以此可大约推知本幅与前述名件的成画时间大约相同,作于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雨后山居图》尺幅超过7个平尺,这在齐白石的山水画创作中属大尺幅创作,其画面是典型的“山居”样式:远山、近树、疏林、栅栏、村屋。不一样的是白石所篆五字“雨后山居图”点出此为雨后之景,故远山与近树不作过多的细节刻画,也不用色彩处理,而是以粗疏的笔法水墨写意,以示“雨初过去山如染,丛树无尘任倒斜”的雨后山间之景。

  本幅局部二

  无论是山居还是草堂,画里面无论有人还是无人,画里的人无论是老者还是童子,“山居图”都深刻着白石老人对于家乡的眷恋。齐白石的前半生一直都生活在湘潭老家的乡村,其成长经历中的童年、青年、中年都是在乡间度过,当他离家北上住进繁华都市时,当他开始进行大胆的变法时,衰年画作中反反复复出现类似山居图等思乡情怀的画面,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齐白石的山水画创作最基本的两个母题便是“家乡景观”和“远游印象”,这在他早年五出五归期间和之后的大量创作都可以看到,这两个母题可以看做是齐白石山水画最基本的图式来源。而其精神内核与传统文人山水画最大的不同,便是始终如一的贯穿着家乡印记,这种强烈的印记反复出现在山居图的描绘当中,成为“归隐、出世”的传统意境之外,独属于齐白石的画语表达。

  本幅局部三

  苏立文曾说:“齐白石少量的山水画是他最富原创性的作品。强烈的色彩以及率真、欢悦的气氛置于简洁的形式构成之中,这是他的艺术中最少受其他艺术家影响的作品”,在其山居图系列中,尤其如此。虽然他的山居图依然脱胎于传统的概念,但所表现出的绘画技法、构图以及意境等,完全是自己的。同时,齐白石在他的山居图里更多的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归宿和精神家园。身在北京的齐白石说自己“身行万里,鸟倦归还”,这是他的企愿,回不去家乡的齐白石只能借助一轴轴的山居寄托情感。当来客相求这轴白石自珍了20年的“山居”时,他定然是极为不舍极不情愿的。所以,当“山居”不得不易主时,“孩童”心性的齐白石才要在画上重重的题上“强欲索去”这四个字。

  湘潭杏子坞星斗塘

  Lot 3114

  齐白石 1864~1957

  芭蕉书屋

  立轴 水墨纸本

  68.5×33.5 cm. 约2.1平尺

  RMB: 1,200,000-2,200,000

  题识:天涯亭一饮主人白石。

  钤印:白石山翁

  出版:

  1.《齐白石作品集》,第99页,荣宝斋出版社,2014年版。

  2.《翰海二十周年精品录·书画卷》,第369页,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

  来源:北京拍卖会,2009年5月8日,第23号拍品。

  说明:

  天涯亭原在钦州城东平南古渡头,明初于城东门口重建,1935年迁至今址。白石五出五归时曾数到钦州,期间常访天涯亭,所见亭迹为明时旧物。每当他登亭远眺,总不免有游子之思,白石尝自称“天涯亭过客”,并刻印一方以志其时之思。故在本幅画旧日钦州风物时,白石方以“天涯亭一饮主人”自称。

  齐白石一生五次出游,三次到钦州,分别是1906年,1907年和1909年,都是应同乡好友郭人漳之邀,他请齐白石来钦州,一是教他的如夫人学画,二是为他代笔作应酬画。在第二次到钦州时,恰巧中越边疆不靖,兵备道派兵巡逻。齐白石趁此机会,随军到东兴。他站在高处,环视越南芒街,便走过铁桥,到达北仑河岸,游览了越南山水。他亲眼看到中越一带山清水秀,野蕉数百株,丛立成林,映得满天成为绿色世界,人行其中,连影子都变作了绿颜色。他对此绝佳美景念念不忘,屡以此题材作画。

  《白石老人自传》谈到东兴之游说:“这东兴在北仑河北岸,对面是越南的芒街,过了铁桥,到了北仑河南岸,游览越南山水。野蕉数百株,映得满天都成碧色。我画了一张《绿天过客图》,收入借山图卷之内。那边的山水,倒是另有一种景色。”

  《借山图》册作于1910年,即齐白石远离归来的第二年,是根据远游写生与记忆创作的,今藏北京画院。这就是说,收入《借山图》册中的《绿天过客图》是这个题材最早的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