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驻华征集拍卖公告
大千七十年代初居于美国加州环荜庵中,每到秋天,优胜美地的红叶漫山遍野,唤起他的思乡之情。日落时分,知更鸟会在高高的树顶上仰头向天,歌声如同暖阳照亮心房。它那橙色的胸腹,曾经让十七世纪欧洲移民在新大陆思念起故乡的知更鸟,它的啼鸣打破冬季的沉闷,预示春天的到来,使漫漫冬日成为遥远的回忆。
1972年初,大千为布置环荜庵,四处寻觅中国的花树,因而笔下关于吟咏花木诗歌和作品也增多起来。大千曾在老友侯北人的陪同下,走遍远近各城所有花圃,不惜重金购买大量的奇花异卉。曾戏言:北人与我,真成了寻花问柳的朋友了。大千作《向侯北人乞海棠》诗:“君家庭院好风日,才到春来百卉开;想得杨妃新睡起,乞分一棵海棠栽。”侯北人即将园中两株垂丝海棠和两株西府海棠送到环荜庵。大千作诗称赞报答:“自辇名花送草堂,真成白发拥红妆;知君有意从君笑,笑此狂奴老更狂。”老友马晋三以宫粉梅花一株相赠,大千作《梅花图》诗二首还报。又作《寒梅图》,寄赠老友张学良将军。至六月下旬,眼疾初愈,左眼复明。七月,环荜庵落成,心情大好。据称园中画室十分宽敞。全用落地玻璃窗,地毯铺好,规模宠大,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画廊,一端设有大画桌,桌案上铺深蓝色的毡子。“先生落笔迅速准确,可知他的眼力确实是复元了。”常在环荜庵内接待老友来访。乘兴题诗作画。
本年大千从春日起准备“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在序言中回顾了自己的绘画历程:学染织于日本西京、学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梅师酷好八大山人,喜为花竹松石。至流离海外,遍游欧洲南北美,卜宅巴西。予年六十,忽撄目疾,视茫茫矣,不复能刻意为工,所作都为减笔破墨。世以为创新,目之抽象,予何尝新?破墨法固我国之传统,特人久不用耳。老子云:得其环中,超以象外,此境良不易到,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其庶几乎!本年应香港老友沈苇窗请,作《七十四岁自画像》。画题:苇窗索我尘埃貌,退笔粗疏眼更花;格是无心着泉石,故山挂梦已无家。强烈表现了深沉的故国之思。秋季,于旧金山砥昂博物馆举行“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预展。场面隆重壮观,观众络绎不绝。祝贺酒会的中外来宾达两千余人,不少艺术评论家、收藏家、美术工作者等从各地赶来参展。这一年美国洛杉矶市授予大千荣誉市民称号,当地华侨团体为之举行热烈的庆贺。
再题此画是在1976年,与友人共度端午节。节过端阳日,蒲觞满自斟。大千兴怀感旧,将此画题赠友人。上款人或为茮原,江兆申(1925-1996),字茮原、椒原,安徽歙县人。画家、美术史家。民国三十八年随溥心畬研习诗文。创作以山水画为主。从事中国画绘画史研究,于吴门画派用功尤深,颇有建树。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副院长。著有《关于唐寅的研究》、《文征明年谱》等,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1976年初,台湾老友江兆申来美开会,至环荜庵拜访大千。二人乘兴长谈。经过反复考虑,大千决定听从老友劝告,举家迁回台北居住。也是在本年3月,大千应台北故宫之请,担任该院管理委员会委员。此一时期多次由美返台,五月间,台湾电影耆宿吴树勋征得大千的同意,动用六部摄影机,历时半月,自编自导主演拍摄《张大千的绘画艺术》纪录影片。详细记录了先生日常作画的经过和心得,为大千艺术广泛宏扬的一次。人到晚年,异国秋深忆故枝,终于回到舒适的故乡,解开羁旅之愁,那是大千晚年对故土的深切眷恋与文化归根的最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