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福德国际拍卖公司藏品交易务费关于
胡适传世的书法对联不多,多是书信、手稿、题字等形式流传。他的书法是典型的学者书法,文雅、含蓄、隽永、流畅,无雕琢气、造作气、浮躁气和江湖气。虽然没有明确的师承,但从作品上看,胡适显然有着较为深厚的书法功底,尤其是他对魏晋小楷及唐楷的学习尤其到家,且能化为己用。此《行书七言联》点画方圆兼用,笔画厚重敦实,不乏骨力,结体平正中富有巧思,整体风格硬朗而不失隽永,文气十足,体现了胡适作为一代文学大家的学者风度。
齐白石(1864-1957) 篆书五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42.5×38.5 cm,约4.9平尺(每幅)
估价:RMB 2,000,000-2,800,000(2)
题识:梦武先生清属。九九翁齐白石。
钤印:白石、悔乌堂
释文:治道由衡石,王灵起阙廷。
上款:“梦武先生”即于梦武,河北深县人。1930年代初任中华书局邢台分局经理,1938年调任天津分局任经理,1951年任改组后的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天津分公司(新华书店天津店前身)副经理。
说明:文物商店旧藏,包首见文物商店旧签。
篆书在汉以后便走入低谷,直到清代才被重新挖掘,清中期以后名家辈出,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皆为篆书高手,然而他们都以金文小篆为基准,唯有齐白石独开生面,把自己的篆书定位于篆隶之间,与前人拉开距离,在历代篆书中独树一帜。这种介之于篆隶之间的特殊“汉篆”,评者称之为“齐篆”。而“齐篆”在篆书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深受后人喜爱,对当今书法界影响更是巨大。
据款可知,是联作于其晚年,无论结字、用笔皆已到如火纯青的境界,自然天成,乃“齐篆”中精品。与杨永德先生所藏作于82岁时的篆书五言联“治道由衡石,王灵起阙廷”相比,无论篆法、用笔还是落款都极为相似,但更添苍老遒劲之感。细观其作篆,结字方、布局满;用笔中锋为主侧锋辅之;行笔横平竖直,挥洒自如,直如昆刀裁玉,以笔代刀,与其篆刻实为互补。其用墨亦有其独到之处,如其绘画,浓淡相宜,枯润协调,雄浑而恣肆。
齐老是木匠出身,又善篆刻,腕力指力毕竟强于常人,是以下笔稳健苍劲,极其老辣,整体气息雄强,墨色如凝漆,行笔缓慢迟涩,字大力沉,左右横突,筋骨强劲,有一种长枪大戟的洒脱和沉着舒张的宽博,令人叹为观止,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一种教化之外的自然意趣,一种朴实可爱的艺术感染力。
张大千(1899-1983) 行书十二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丁亥(1947年)作
130.5×22 cm,约2.6平尺(每幅)
估价:RMB 280,000-380,000(2)
题识:安陆《菩萨蛮》,稼轩《鹧鸪天》,东堂《烛影摇红》,洺水《沁园春》。丁亥二月,大千张爰大风堂下。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释文:一弄入云声花余歌舞欢娱外,不负看山眼人在晴岚杳霭中。
鉴藏印:成都望山堂藏大千墨迹
出版:《丹青铸史—望山堂书画录》,第162页,中华书局,2011年版。
民国初年,文人盛行集前贤诗词中的优美句子为联。此技以朱孝臧、方地山、梁启超尤为擅长,所集楹联多能脍炙人口。
大千先生二十六岁时,在曾熙老师的指导下,将何绍基藏《张黑女》海内孤本予以集联成册出版。20世纪30年代,因性情相投,与“近代联圣”方地山结为忘年交。大千三十六岁时,方地山即席创作两副嵌字对联馈赠大千。其一云:“世界山河两大,平原道路几千。”其二云:“八大到今真不死!半千而后又何人?”两联皆对仗工整,第二联尤切合大千身份,认为大千画艺继承八大而凌越龚半千,品评颇为中肯。四十年代中期,大千喜读朱孝臧编《宋词三百首》和叶楚伧编《唐诗宋词选》,常将宋词名句集成对联,书赠友人。晚年旅居西方,接触新文化,开拓新视野,偶而为之,时有佳作,如赠好友张群“身健在,且加餐,把酒再三嘱;人已老,欢犹昨,为寿百千春。”联即集宋代黄山谷、辛稼轩等人词句而成,盛传宝岛文坛。
此行书十二言联为大千先生书法精品,墨色苍润,讲求浓淡干湿之变化,行笔疾涩顿挫,粗细有度。文字集宋代张孝祥、辛弃疾、毛滂、程珌等四人词句而成,对仗工整,别有韵味。虽句出他人,但亦蕴含着集句者的巧思,足见大千先生国学素养之深厚,非一般画匠可以企及。
林散之(1898-1989) 草书七言联
镜心 水墨纸本
壬戌(1982年)作
152×28 cm,约3.8平尺(每幅)
估价:RMB 180,000-280,000(2)
题识:壬戌年十月中旬。八十五叟林散耳。
钤印:散之信玺、江上老人、生于戊戌
释文: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
出版:
1.《林散之书法选集》,第103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2.《林散之与扬州》,第264页,广陵书社,2012年版。
说明:
1.蒋永义旧藏。蒋永义(b.1946),江苏扬州市人。自幼爱好书法篆刻,1964年拜扬州印坛耆宿蔡巨川(易庵)先生为师,后又从林散之、孙龙父、桑愉诸先生游学多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扬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竹西印社社长。
2.扬州个园宜雨轩有以此联为底本的抱柱联,在制作抱柱联的时候,年款移至上联的右边,与实物有差异,特提请竞买人留意。据曹如诚《林散之与扬州》一书记载:1982年,林散之的外孙李亚丁在扬州举行婚礼,林散之亲临祝贺。抓住林老在扬州的机会,蒋永义赶到凤凰桥畔的古籍刻印社的宿舍楼,请林老写下了“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的对联。之后,蒋永义便将林老的这副草书对联交由个园使用,真迹仍然珍藏在自己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