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香港皇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艺术品图录
此件御制诗文描金描银山水楼阁六方壶全器繁复的光影层次,气度、力度,皆是不同凡响。而此器的帝王意趣,最终落在了壶肩上的乾隆御制五言诗〈雨中留余山居即景〉:「径穿玲珑石,檐挂峥嵘泉。小许亦自佳,昨来龙井边。」出自乾隆皇帝之手,收录于《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二,创作于乾隆二十七年。
此壶为上世纪极富盛名的美国华侨王度先生旧藏,并曾录入1990年《壶中天地・17期》。传承显赫,倍增收藏价值。
文房长物之设,理应放置在明清园林空间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所谓长物,此处取义于文震亨《长物志》,照四库卷首案语,「所论皆闲适游戏之事」,白话来说,便是文人造器思想主导下的茶壶,在实用泡茶功能之外,还兼具文人游于艺的赏玩等价值。
简言之,若园林是个迥异于现实世界的异质空间,那么文人的书斋便是一个室内化的小型桃花源,而文房长物的功能,便是秉承文人的理想与意志,营造出一个可供避世、自我修复的乌托邦。而如明末文震亨的《长物志》、屠隆《考槃余事》、高濂《遵生八笺》等著作,便是当时文人对于如何营造一方小天地所提出的指导。
LOT1282
清早期·若牧款百果壶
款识 :若牧(刻款)
镌刻 :仙家风味好,花菓四时同。若牧。
高 11.5cm 长 15.2cm
RMB:1,800,000-2,300,000
说 明
附原配老木盒。
参 阅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康熙·陈鸣远制紫砂百果壶
展 览
“文心造物·器承茶香—文人紫砂古今名壶特展”,中国茶叶博物馆,2024年。
本次拍品1282,清早期·若牧款百果壶壶身上的五言对句「仙家风味好,花果四时同」,除了以「仙家风味」四字切茶,以「花果」切百果造型主题,还以「四时同」揭示造器命意。
具象上,若牧款百果壶以石榴为身,莲藕为流,菱角为把,把下又有板栗,壶底莲蓬、莲花、核桃,以香菇作盖钮,花生、荔枝,数种豆果四布全器,好似时间临在到此器时,只是轻轻绕流而过,不予消损。
若牧款百果壶之所以体现了文人造器的设计思维,便在于百果壶将时间永远停驻于豆果成熟的时间节点,这在抽象意义上,便如「不知有汉,遑论魏晋」,与桃花源永恒的安宁和乐相呼应了。此件百果壶既具有茗壶功能,又极具赏玩意趣,介于有用、无用之间,正为「长物」,而其更大的意义,或许在于作为案头清供,参与营造文人心目中的桃花源。
此件若牧款百果壶在历代仿生花器中堪称登临绝顶,也在于其工艺难度。紫砂仿生器首要面临的难题,便是是否真能「仿生」;更难的在于,最高妙的仿生并不纯粹是自然主义式的描摹,而是能否攫取神意赋形,有时为了真正写实,艺术创作容许某种程度上的写意,删除芜秽,取其精粹。此件百果壶之难却不止于此,因其「百」果,果实的排布能否彼此调和又是个问题。
其三则是烧造的技术难题,百果壶为了仿生,采用了各种不同泥料抟制塑形,而不同泥料的发色不同,耐火度不同,泥料在不同温度底下的发色也不同,因此窑烧之时变量极大,因此陶手必须事先掌握泥性,必须调整到入窑在同一温度下统一烧造时,能成功烧出预期中的颜色。若牧款百果壶造型巧丽,工艺难度极大,因此在历代百果壶中,甚至在历来所有紫砂仿生器中,都堪称是数一数二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