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正规授权委託参拍
“我一直对战国,秦汉漆画的语法逻辑和抽象构成形式深感兴趣。把长期对某些当代绘画形态的关注思考与源自传统文脉的启迪放入我这混沌大缸里沉淀发酵蒸馏,兴许能酿成一壶风味独特的好酒。”这是艺术家的一种自我期望,《乌托邦情结》《楚汉相争》《艺术江湖》《形态研究系列》等作品将这种期望展现的淋漓尽致,从平面构图、色彩搭配、抽象造型到自由透视的构图的规律都独具战国、秦汉漆画艺术的特色,表现出战国、秦汉漆画艺术的高度抽象和主观表现特征。用抽象表现灵魂,正如美国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所言“他是生命的形式和情感的形式”。通过这一系列的当代艺术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陈立德对古代大漆艺术的深入研究,这种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与高超的当代艺术造诣是他让大漆穿越时空,与当代艺术产生共鸣的缘由。
陈立德《乌托邦情结》120x120cm 2018年
《艺术江湖》以黄色为主色调,其流动而富有韵律感的线条深赋战国、秦汉的韵味,点、线、面及色块的搭配也颇具当代绘画意味。虽然没有运过多的大漆技艺,但艺术家将粘稠的漆液调入色料,并能够用笔蘸取变得更加粘稠的漆液,而画出行云流水却独具意味的线条已着实令人感叹。画家在战国、秦汉漆画潇洒豪放的气度感召下,《形态研究》系列作品用白、红、黑、黄等中国漆艺的代表色营造一种虚幻而神秘的氛围与奇特的境界,色彩简练,造型抽象,似什么却又非什么,画家遵循着古人一定的规律却又自由发挥着更大的空间。
陈立德《艺术江湖》
材料:大漆、银
尺寸:画心120×120cm,外框127×127cm
创作年代:2014年
发表: “中国当代漆艺术名家陈立德卷”第45页,浙江美术出版社
《楚汉相争》以传统大漆的经典红色为底色,如丝绸织锦般细致的肌理,金属色的锋利感使争斗的写意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用传统大漆技艺将蛋壳、银的肌理,形色的块面结构与线条的交织融合处理得和谐有序,喧闹与宁静,虚幻与现实的界限消融于此。《巴别塔情节》充分运用大面积蓝色,运用贴银、磨显等传统漆艺技法,将深层的理念与随意简洁的手段融为一体,引导观者根据题目寻找到与自己经验世界相重叠的影像,也可以从画面本身延伸想象,补充参与到画面的再创作之中,作品的张力和多义性解读得到了更明显的体现。看懂了是意义看不懂是神秘,体现了当代艺术的特征之一,潜在的暗示统一了传统艺术语言和当代的隐喻性,为观众提供了想象的暧昧空间,带来鲜活的感受并激活观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说《元》还带有对绘画语言的眷恋,绘画材料的热衷,那么《楚汉相争》《巴别塔情节》则基本完全借助于传统材料本身构建形式美感,更为大胆的追求当代艺术观念的视觉新异,前者是古典情境之中增添当代感,后者则完全是一种当代形式,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层朦胧含蓄的面纱,却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形式美感。大漆所表现出来的天趣盎然的朴素意味,与西方造型色彩的创作的手法自然相遇浑然一体,不同的东西却又如此和谐的呈现在一幅具有哲学叙事色彩画面中,可以看出陈立德对于传统大漆艺术语言的深厚造诣,以及扎实的西方绘画功底。即使是抽象作品,也可以窥探到画面结构的严密性、起承转合的有序性以及构思与设计并的隐喻性,使作品带有独特的诗学意味和形式美感。
陈立德《楚汉相争》
材料:大漆、银
尺寸:画心120×120cm,外框129×129cm
创作年代:2017年
展览:
“意境”中国当代艺术展,威尼斯"美术学院主办,2019年
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
艺术厦门“世说新语”--陈立德漆画艺术个展
以东方大漆材质的特性和传统文脉为依托,在当下生活中寻找灵感,表达对生命的思考,经过提炼改造采取当代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哲学思辨角度,使作品表达当代某种存在主义人文精神是陈立德漆画艺术语言构建的恰当方式;他的智慧和执着在于充分发掘传统大漆材质的特征,却超越材料本身,将大漆自然生长起来的特性,带入一个开放性、多义性的当代语境中寻求一种观念的探索,从而推动当代中国艺术多元化的构建,这是陈立德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的关键所在.这对于出生在四十年代的漆画艺术家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大漆既是他的艺术表达工具也是表达本身,将其注入思想性,没有使材料语言的特性成为符号标签,在含蓄与直白的表现中恰到好处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也,是将西方绘画方式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材质当代化结合的一个成功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