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香港皇室国际拍卖公司大陆艺术品市场征集处
陈立德的写实作品造型准确生动,色彩醇厚丰富,近乎完美,在肖像、人体、建筑和风土人情等题材方面都留下了中国漆画最具说服力的写实经典。色漆不具备油画颜料笔转变色的洒脱和表现冷暖色调微妙推移的自如,但是,大漆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语言特色和得天独厚的创造肌理的能力,因此,在表现性和呈示性的绘画领域里,漆画创作享有充分的自由。陈立德在《欧行札记》系列作品中通过绘画空间逻辑语法的探索性抅建,揉入主观色彩欲望,隐喻的去表达某种微妙而丰富的体验,作品《欧行札记之双子教堂》,视觉对空间纵深无限延伸的自然渴望被阻断,左侧建筑群略向中心倾斜的结构直线与右侧树木曲展着向上延伸的枝干呼应了哥特式教堂仰望穹苍的召唤,斑驳的碎金与灰色基调或微妙或强烈的对比多层次的烘托了欧洲宗教文化典型苻号的沧桑与凝重。路面上的车流无声的提示了时空节点。这件作品的媒材为大漆与银。技法运用上较为率性自由,建筑,树木与路面的表现技法为堆漆与莳绘交替运用,天地同步贴金和罩明,画面具有浑然天成的整体感。用传统的漆艺技法融合西式的形色和“浅箱式”透视打造出的画面充滿磨显的肌理和温润含蓄的质感,传统材料的美感连同艺术家点石成金的智慧完全被固结在画面中,在此,当代思想融入传统大漆,构建了他对当代艺术语境的鲜活感受与经验的一种表达方式。
陈立德《谜》
材料:大漆、麻绳
尺寸:画心30×30cm,外框81×81cm
创作年代:2020年
发表: “中国当代漆艺术名家陈立德卷”第57页,浙江美术出版社
二、当代观念性的实验
扎实的写实功底使陈立德有理由做一个优秀的写实画家,但是他并没有将自己局限在一条路上,其内在艺术基因和外在影响决定了他的选择--走在时代的前沿,从题材到手法,从油画到漆画,探索大漆的物质性与精神性融合为具有东方诗意美感的当代艺术形式。早在“85美术新潮”时期陈立德就开始了当代观念的实验,1985年,他与十几位泉州艺术青年成立了"泉州BYY视觉艺术研究会",简称“BYY画会”,吹响了泉州响应全国“85美术新潮”运动的一只号角。时任会长的陈立德投入到现代艺术的创作实验当中,积极探索艺术的现代精神属性,当时对当代艺术理念的探索一直影响到他今天的漆画创作。
陈立德《纠缠》120cm×160cm 2019年
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当代观念因素,不是纯粹物质性的陈述和装饰,也并不是在意一种材质或是表现形式,而是不断延伸和深化自己的创作,使大漆材料的独特性成为维持表达方式和文化差异的物质基础,巧妙融入当代艺术的叙事性、抒情性中,物质性在陈立德的作品中显现了更大的精神性特征。在《荷塘》中,用传统大漆材质来视觉形象化,在情景中折射出传统文化的隐喻联想出东方的诗意。艺术家的立意构思与表现技巧结合得天衣无缝,使天然大漆工艺材质的细腻与肌理利用的恰到好处,漆彩的涂抹所具有的写意性也得到了发挥。“荷与“和”、“合”谐音,中华传统文化是“荷(和)为贵”的,经常以荷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象征高洁事业、和谐世界,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组成了高洁的和谐世界,传统寓意在这件漆画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作品《元》中,极简形态的人物被安排在三个片段式的抅成空间,增添了画面的叙事性..运用镶嵌、堆漆、莳绘、贴金、罩明、磨显等传统大漆技艺,将蛋壳、瓦灰等材质创造出独具质感的肌理效果,黑白灰的关系,线的交汇,色彩肌理的对比与统一均得到了很好的处理。
陈立德《谜底》 100X100 cm 2023年
“我一直对战国,秦汉漆画的语法逻辑和抽象构成形式深感兴趣。把长期对某些当代绘画形态的关注思考与源自传统文脉的启迪放入我这混沌大缸里沉淀发酵蒸馏,兴许能酿成一壶风味独特的好酒。”这是艺术家的一种自我期望,《乌托邦情结》《楚汉相争》《艺术江湖》《形态研究系列》等作品将这种期望展现的淋漓尽致,从平面构图、色彩搭配、抽象造型到自由透视的构图的规律都独具战国、秦汉漆画艺术的特色,表现出战国、秦汉漆画艺术的高度抽象和主观表现特征。用抽象表现灵魂,正如美国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所言“他是生命的形式和情感的形式”。通过这一系列的当代艺术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陈立德对古代大漆艺术的深入研究,这种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与高超的当代艺术造诣是他让大漆穿越时空,与当代艺术产生共鸣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