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国丰福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驻华大陆总征集点
后有沈周长题,称弘治戊午三月时,宿田到访,因为连日阴雨,宿田留宿数日,闲谈间提到王维“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的诗句,宿田便以此为题,命笔图之。宿田即韩襄,字克赞,号宿田,长州人。善医,有高行,与沈周为莫逆交。
据文徵明父亲文林的记载,弘治戊午(1498)年春,文林将赴任温州,杨君谦邀吴门诸友为文林送行:
“戊午春,将赴温州,杨君谦礼部邀饯于虎丘,同集者沈启南、韩克赞二老,幅巾杖藜,韩从子寿椿与朱性甫青袍方巾,唐子畏徐昌国并举子巾服,而余与君谦独纱帽相对,会凡八人,人各为侣,适四类不杂:鸟歌当离筵,东风逗微雨。会合饮中仙,两两各相侣。二老行纡徐,二妙足高举。儒袍联鲁生,乌纱对宾主。酒半散林壑,寻诗缕肝腑。词锋挽落晖,酣战走旁午。冥搜隘八极,光焰互吞吐。珠玑落吾手,拾袭谁敢侮。悠悠大块内,何物不参伍。嗟余独行迈,弃斥无所求。”
通过文林的记载可知,此次的聚会主要有杨君谦、沈南、韩襄、朱性甫、唐寅、徐昌国以及韩襄儿子韩寿椿八人。在此次饯别活动中,沈周作《南峰饯别文温州》一首,以志依依惜别之情。此《王维诗意图》的创作时间,与此次聚饮的时间大体同时。
沈周与韩襄二人为至交,沈周赠韩襄多首诗作,沈周伯父沈贞八十岁时,韩襄来贺,宿于沈周家中。成化十六年(1480)元旦,沈周为韩襄作《荔柿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五月,二人同赏吴镇《画竹卷》,沈周临成《淇园春雨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成化二十一年(1485),沈周生日,韩襄来贺,沈周作《雪馆情画图》相赠,又为其作《瓶荷图》(天津博物馆藏)。
此卷《王维诗意图》,是沈周72岁所作,距其离世刚好十年,但此时的沈周虽到暮年,但翻阅沈周的年谱和编年图目可知,此时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多于以前。此时沈周的画风愈发简逸豪放,笔墨更为自由奔放,不拘泥于细节刻画,却能意境空灵深远。色彩运用上亦趋淡雅,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与精神的表达,展现出历经岁月沉淀后的超脱与豁达。
此卷曾为周家赉旧藏。周家赉,近代收藏家。字多龄,一字梦公。湖南宁乡人。斋名梦水山房。王南屏曾藏一卷李日华《竹懒三绝图卷》,上钤“多龄审定”“周梦公读画记等印”;国家图书馆藏一册《瘗鹤铭》拓本,为何绍基旧藏“水前拓”割裱本,此亦曾为周家赉旧藏。
▍后语
大概在十年后的秋天,沈周辞世。好友故人皆知,他这十年所画最多、最妙,也最动情。就像这幅卷轴,从王摩诘诗句起意,沿着一场雨后幽谈,走入一个安静而深远的春日梦境,仿佛化作了这幅画中悠悠飘荡的云烟,永远停留在那个雨后的春日里。
如今这卷《王维诗意图》,静静流传至今,历经数百年风雨,仍自有一份温润从容的气息。它不仅是一位沈周暮年之笔,也是一段友情的见证,一次雨后的留白,一场心境的写照。此卷所绘的,并不只是山水屋舍,而是沈周那一代文人内心的天地。他们对自然有敬,对至交有情。水痕山势,都是沈周深藏心底的念想,轻描淡写,却意味无穷。
愿今人观之,能如雨后身在山中,心里也能得其清远之意。此件《王维诗意图》卷中题跋交映,文献可考,诚为石田先生晚年山水中罕见之精品。若识者得此宝卷,还望善藏,细品,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