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公司总征集处总办事处
罗稚川生平简述
江西是元代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教化兴盛,文人辈出,“元诗四大家”中的虞集(1272-1348)、范梈(1272-1330)、揭傒斯(1274-1344)都是江西籍的文坛巨擘,他们的诗文中多留有关于罗稚川的记载。罗稚川以绘画为业,作品以“李郭画风”为主,撷取诸家之法再师造化,树石学荆浩、关仝;小景学惠崇、赵令穰;山峦人物学马远;画风工稳严谨,笔致精健秀劲,墨色清润古雅。揭傒斯(1274-1344)称其:“落笔欲轻赵大年”(《揭傒斯全集》P89);元至正八年(1348)进士林弼称其:“坡陀树石绰有荆关风度”(《林登州集》卷二十三);明初陈琏(1370-1454)称其:“郭熙后有罗稚川,妙画往往人传”(《明诗综》卷十九)。
他的交游广泛,其中不乏当时的文坛、艺坛名流和朝廷实权官员,如:赵文(1239-1315)、虞集(1272-1348)、李倜(约1250-1327)、廼贤(1309-1368)等等,其声誉之隆显,不仅在江西地区有名,在北方也有“图画河朔尽流传”(范梈《范德机诗集》卷六)的美誉。时人评其艺术水准:“丹青夸绝代”(迺贤《金台集》卷一),“妙画往往人争传”(《明诗综》卷十九),“妙墨往往追古人”(傅若金《傅与砺诗集》卷三)。但由于归隐文人的身份及传世作品稀少,时过境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造成了现在很多艺术爱好者对他所知甚少。
《纯白斋类稿》、《林登州集》、《明诗综》
二、生卒年考略
罗稚川的生卒年不可确知,根据元代文人在罗画上的题诗推算(参见文后附录),活跃于13世纪后半叶至14世纪初,即为南宋末期至元前期。
①元人迺贤(1309-1368)《金台集》卷一中有《罗稚川山水十韵为甬东应可立题》诗,其末尾两句为:“千古沧州意,含情忆稚川”,其时罗氏或已下世。
②元人范梈(1272-1330)《题稚川芦雁图》中有“不见罗生心惘然,图画河朔尽流传”之句,诗意中有怀想之情,范梈生于至元九年(1272),卒于天历三年(1330)。
③元至正八年(1348)进士林弼题罗氏《秋浦捕鱼图》中有“谁其画此老稚川”之句,推想罗氏享年应较长。
④元代诗人虞集(1272-1348)《题董生画》:“李公昔守清江上,翰墨交游有稚川”。李公指李倜(约1250-1327),他为“临江守”是“大德戊戌”(大德二年,1298年)的事,可知此时罗稚川还在从事创作活动。
三、《中国古代画家辞典》讹误之辨
《中国古代画家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记载,罗稚川为南宋镇守四川成都的将领,虞集(1272-1348)曾以诗句“忆昔侍郎镇成都,将佐盈庭宾客趋。锦官城外笳鼓发,驷马桥边高盖车”记录其早年生涯。该辞典还提及,理宗端平三年(1236)金兵攻陷成都,宋亡后罗稚川彻底改变人生轨迹,开始隐居,入元不仕。诸多关于罗稚川生卒的检索资料,多沿此说法,但经严谨考辨,这实则存在谬误。
据元代虞集《空山歌》所载,他在“弱冠”之年曾见罗稚川“挥翰甚风流”。从虞集出生年份1272年下推,约1292年时罗稚川尚在世。若罗稚川在1236年已任镇守成都的将领,至1292年其年龄远超常理,故《中国古代画家辞典》等沿用材料中对罗稚川身份及生平时间线的记载,极有可能混淆了不同人物事迹或存在时间错讹,在美术史研究中需审慎甄别。
《中国古代画家辞典》P169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虞集所著《道园学古录》卷二十八,关于罗稚川的诗《空山歌》全文如下:
《空山歌》
高空之山聂公宅,稚川作图才数尺。
秋天薄云千仞表,春雨乔林百年物。
忆昔侍郎镇成都,将佐盈庭宾客趋。
锦官城外笳鼓发,驷马桥边高盖车。
先庐旧在小东郭,丞相祠前同寂寞。
严公同访杜陵家,退之亦到淮西幕。
峨眉嵯峨久不归,江水娱人秋日晖。
坐看蓬莱变桑海,自古南城天下稀。
公子亲迎陈氏馆,我初至抚犹弱冠。
看君挥翰甚风流,岂想重逢鬓毛换。
君言中间一再来,数见先公胸次开。
莺花风雨必求友,水竹园林持酒杯。
嗟予晚岁始能退,宁有文章惊海内。
平生不受简书畏,故家高致君应最。
图中山色积翠浓,虽欲舍子将焉从。
蜀人相如最能赋,行倚山木歌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