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皇室贵族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权威鉴定拍卖平台
1897年,三十四岁的黄宾虹应约前往芜湖,随后折返歙县。在这一往返途中,他经过宛陵,并游览了敬亭山。敬亭山自古以来,便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黄宾虹自然也被其独特的景致所触动,这次游历成为了他日后创作的灵感源泉。
这幅1951年黄宾虹八十岁所作的《敬亭山纪游》,画面中山峦连绵起伏,以浓墨反复皴染,表现出山体的雄浑与厚重。墨色从浓到淡的细腻变化,生动地体现了山石的质感和立体感,彷彿触手可及。山上的树木,通过浓墨点簇的方式呈现,尽显树木的繁茂与生机。山间缭绕的云雾是这幅画的一大亮点,黄宾虹以淡墨轻盈地渲染,使得云雾如同有了生命一般,在山峦间缓缓流动,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空灵意境,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灵动感和空间感。在构图上巧妙地搭配远近景物,前景的树木、溪流与远景的山峦相得益彰,而恰到好处的留白,如同天然的云雾和天空,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使整幅画充满了东方哲学中的虚实之美。
黄宾虹(1865-1955)西湖皋亭
立轴设色纸本
94×30 cm
【题识】李檀园旧居西湖皋亭,兹写大略,宾虹。
【印文】黄宾虹
【鉴藏印】唐兰审定真迹
黄宾虹山水画法图例
《西湖皋亭图》描绘的是晚明著名文士李流芳(号檀园)在西湖皋亭的旧居景致。画面采取传统山水画的高远构图法,自下而上,由近而远,形成纵深延展的空间感。下方以繁密的树林与奇石为开篇,中景中树木穿插错落,枝叶郁茂,隐现亭阁;上部则是峭壁奇峰,云烟缭绕,写尽皋亭山的幽深与雅静。整幅画如游目骋怀般展开,有一种从尘世归隐的沈静意味。
弘一(1880-1942)行书「以戒为师」
镜心水墨纸本
20×50 cm
【题识】以戒为师。信愿法师供养,一音。
【印文】弘一
丰子恺、沈尹默几人相忆在江楼·行书陆游诗
1947年作 成扇 设色 水墨纸本
18.5×51 cm
【题识】
1.几人相忆在江楼。应南先生雅属,丁亥孟夏子恺画。印文:丰子恺、石门丰氏
2.老夫乘兴复西游,远跨秦吴万里秋。尊酒登临遍山寺,歌辞散落满江楼。孤城木叶萧萧下,古驿滩声虢虢流。未许诗人夸此地,茂林修竹忆吾州。绵州魏成县驿有罗江东诗云: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戏用其韵,放翁。应南先生雅正,尹默。印文:沈尹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