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中信国际拍卖公司关于钱款交接情况明细
溥儒(溥心畲)、张大千、黄君璧。此三家在1949年渡海到台湾省,他们的国画艺术创作生涯跨越海峡两岸,均有很高的造诣,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大家,所以被称为“渡海三家”。
“渡海三家”中溥儒和张大千成名很早,渡海前就享有,有“南张北溥”的称誉。另外,张大千和齐白石又称为“南张北齐”。黄君璧渡海前也已是画家。溥和张,张和黄早在抗战时期就是艺友。渡海后,更是在艺术创作和台湾国画艺术的传播推广上,贡献,对画坛影响深远。
本次“观止”“雅怀”两专场力求梳理三家渡海前后风格之变化,作品均流传有序或有出版著录,以供集赏。
五来一大千
图片
Lot 2024
张大千 1899-1983 春长好
镜心 设色纸本 1978年作
68×41 cm 约2.5平尺
估价:RMB 500,
【出版】
1.《张大千书画集》集第87页,台湾历史博物馆,1980年。
2.《张大千书画集》下集第36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3.《形象之外张大千的生活与艺术》第85页,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
【著录】《形象之外 张大千的生活与艺术》第106页,九哥大出版社,1983年。
【说明】胡理家族收藏。
图片
Lot 2036
张大千 1899-1983 红拂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03×45 cm 约4.2平尺
估价:RMB 1,000,0
【题跋】吴山青。名出尘事,出尘慧眼方能识慧人,英雄惟使君。晓色分晓妆新,天下纷纷,安呈论虬髯是解人。丙子十一月,花绿华降日。鹤绿居士倚声。印文:倚声
【萧平题跋】大千先生早岁真迹,所写仕女安坐石上,手持红拂尘,乃风尘三侠中之红拂女也。仪态闲适,神思含情,足见大千手笔之妙。戈父萧平识。印文:萧平、戈父
【展览】「迈上新时代绘画创作高峰——人美‘大红袍’出版30周年作品展」,人美美术馆,北京,2023年11月6日-12月3日。
【出版】《迈上新时代绘画创作高峰——人美「大红袍」出版30周年作品集(近现代卷)》第56-57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23年。
红拂女,出自唐人小说《三十三剑侠传》中的《虬髯客传》,是杨素家中的歌妓 ,本姓张,江南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相传为隋唐时的女侠,「风尘三侠」之一。红拂女一直是中国古代「奇女子」的代表,清代《红楼梦》中林黛玉曾赋诗赞红拂女:「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具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张大千所绘的《红拂女》,并不多见。但是,以其他风格形式创作的仕女画,便常有一稿多本的现象。例如他在1930年代就已画过许多幅《天女散花》;按文献所见,至少有5-6幅。由此可见,在大千仕女画中,《红拂女》有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稀有性和珍贵性,因此也就容易显出重要的价值。
此图绘红拂女静坐于石上,人物采用传统的三白开脸,细目小口,面带浅笑,体态轻盈婀娜,发髻勾染细致,颇有质感。先以淡墨勾定仕女轮廓,由面部起依次画鼻头、人中、口唇、两眼、面型轮廓、两耳、鬓发,后始画发眉。而后,于所有淡墨线条之上又加一道焦墨,运笔转折虚实兼备,阴阳凸凹效果立显。衣纹行笔娴熟流畅,线条质量。服饰基本不用色染,只用线条勾出衣纹褶皱,仅在领口、袖口处以淡赭石色轻染。巾帻用浅蓝色,而拂尘则用朱砂,间或以墨线勾画而成;人物坐处之石则以淡石绿色染出。此三处用色鲜亮,意为调和画面,使画面更加鲜活而有生气。纵观全图,仕女身形比例适当,形态逼真;衣纹均匀工整,笔法细腻,一丝不苟;设色雅艳有致,精神内敛,神情可掬;人物表情流露出一副顾影自怜的神态。尤其对于眼神的描绘,显现出一种含情脉脉,秀骨内敛的静态之美,真可谓是「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图片
Lot 2039
张大千 1899-1983 渊明赏菊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29年作
141×56 cm 约7.1平尺
估价:RMB 1,500,0
【鉴藏印】蕉舍、厚甫书画之章
【题签】张大千居士人物画。民国十八年己巳作(一九二九)蕉舍收藏。
【展览】「迈上新时代绘画创作高峰——人美‘大红袍’出版30周年作品展」,人美美术馆,北京,2023年11月6日-12月3日。
【出版】《迈上新时代绘画创作高峰——人美「大红袍」出版30周年作品集(近现代卷)》第54-5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23年。
【说明】顾毓琇旧藏,原藏家得自顾毓琇本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张大千的高士画中主要以摹古入手,展现出一派隽永的古典情调。笔意尤取唐寅、仇英之法,人物形象高雅脱俗、清隽秀丽。场景多在山野田园悠然遨游,与自然融为一体,悠闲高逸的意境跃然纸上。
此幅在人物画中篇幅颇大的《渊明赏菊图》,画面描绘了东晋人陶渊明因不忿时事动乱和官僚腐败而去职归隐田园山林的生活瞬间,诗人悠然拄杖立于假山前,与俯身采菊刚巧回头的童子相视而笑,人物骨胳肌肤,头冠华服,假山修竹,满地金菊,无一不精工细刻,娓娓道来,烘托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氛围。全图布局稳妥,笔墨明润爽利,层次分明,实为个中。
图片
张大千手写菜单
卷轴钤藏家顾毓琇先生收藏印,并获顾氏题签。顾毓琇与张大千的友谊始于一九二零年代,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两人成为知己,张大千经常在顾毓琇家中作画,以诗唱和,有一次顾访巴西,张大千还亲自为顾发大乌参,盛情款待,便有了的《宴顾毓琇等菜单》作为友谊经久不衰的见证。一甲子之余是《幅渊明赏菊图》方才堪堪释出。以顾氏昔年地位,对此卷如此爱重,可以想见作品的珍贵。
图片
接见合影
旷世通才顾毓琇
顾毓琇,1902年12月24日生于江苏无锡,1922年赴美留学,1927年博士毕业后,以「非线性控制」研究饮誉国际应用力学界。回国后先后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首任工学院院长、国民教育部次长、国立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中央大学校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20世纪50年代后历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1972年退休,定居美国费城。他学贯中西,文理兼通,其学术建树横跨科学、教育、文学、戏剧、音乐、佛学等,堪称奇迹,曾被媒体称为中国历史上在人文和科学领域取得世界公认的成就的大师。从1972年至1992年多次回国探亲、参观访问、应邀讲学,先后受到人亲切接见。
图片
Lot 2037
张大千 1899-1983 李白行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2年作
98×47 cm 约4.1平尺
估价:RMB 500,
【萧平题跋】大千先生三十三所写太白蕉下吟真迹,自识中道及东瀛所藏梁风子简笔太白行吟图,自谓斯作与张大风有似,惜不得周亮工题,有趣,有趣。萧平识。印文:萧平
【展览】「迈上新时代绘画创作高峰——人美‘大红袍’出版30周年作品展」,人美美术馆,北京,2023年11月6日-12月3日。
【出版】《迈上新时代绘画创作高峰——人美「大红袍」出版30周年作品集(近现代卷)》第58-5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23年。
1939年之前乃为张大千艺术的时期,主要风格是文人画的清新俊秀。有其个人之生活体验与情感,画面上充分流露出一种清新秀丽的人文气质,是大千早年的俊秀面貌。
此幅作品创作于1932年,届时张大千33岁,此幅中李白形象便直接借自梁楷《李白行吟图》,寥寥数笔描绘出青莲居士正度步吟咏,帻带飘扬,若有所思,悠然立于芭蕉树下,又以花青与墨染画出几片芭蕉,于幽秀之中自具劲挺之气。人物整体形象几乎全由淡墨勾勒,衣袍则以高速的线条勾勒完成。画家自题学梁风子,虽是学梁楷的减笔,但衣纹的线描仍有些钉头鼠尾描的意味,而衣角和褶皱处则用略干的淡墨炸开笔锋狂扫,成功表现了诗仙的放浪不羁,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当时闲适的生活状态和放达的艺术情怀。
此年大千与善孖、黄宾虹、谢玉岑等人同游浦东顾氏园观桃,与叶恭绰、吴湖帆同游苏州,组织成立「正社书画会」,并移居苏州网师园。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