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香港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征集开征藏品征集
华北区194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无齿新票全套版张
共100套,上中品,无齿版票非常少见,天津范兰如旧藏。
估价:RMB20,000-40,000
华东区1944年山东战邮第一版毛主席像5分旧票全张20枚
印于报纸上,销“宁泰四第二”小三格未置日期日戳,轻微破损影响至3枚邮票,上中品,此票全张存世不足五件,非常珍罕,带展页,香港著名集邮家关卓然律师旧藏。
估价:RMB50,000-100,000
潘鉴良:中国香港著名集邮家,集邮研究深厚,尤其精通解放区时期邮票及邮政史,是此领域的绝对权威,曾参与编著重要集邮文献《红印花邮票》,为集邮爱好者提供了宝贵学习研究资料。他还是邮票鉴定专家,凭借精湛鉴定技术,为众多集邮爱好者提供权威鉴定服务,其签发的鉴定证书具有高度的国际认可及可信度,有力保障了集邮品交易,推动集邮市场健康发展。潘鑑良先生积极参与集邮活动,多次受邀参加中华全国集邮展览等重要活动参展,其展品常引得观众驻足观赏。他还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担任亚洲集邮联合会理事,在国际集邮界有广泛影响力,为亚洲及世界集邮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继陕甘宁特区之后在华北建立的最早的抗日根据地,其邮政及邮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1937年10月底在阜平县成立临时邮政总局,并开始发行邮票。
晋察冀边区1937年半白日徽5分新票一枚,上品
它是中共抗战史上第一枚邮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且存世真品目前仅见5枚,远远少于著名珍邮红印花小字当壹圆,极为珍罕。
源流:保罗•霍克(Paul Hock)、古庄昭夫、潘鉴良
拍卖记录:
(1)1983年10月19日瑞士Robson Lowe拍卖第593号,成交价20,250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约18万元)
(2)2001年11月24日香港Spink拍卖第1030号
估价:RMB700,000-1,000,000
半白日徽5分邮票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见证,诞生于 1937年12月的晋察冀边区,由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发行,是边区最早的邮票之一。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下,物资匮乏,印刷条件极为简陋,该邮票由高晋材绘图设计,在五台县城石印作坊采用石印平板印制,面值为法币。1938年1月停售,10月停用。无齿孔,纸质粗糙,却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深刻的历史内涵,展现了非凡的珍贵性。
邮票主图是半个青天白日徽志,呈倒三角形,徽志局部图案位于其中,右上角标有 “晋察冀边区” 字样,左下角为 “伍分”,下方有 “临时邮政” 文字。徽志图案不仅反映了当时根据地与国民党政权的复杂关系,更蕴含着边区军民对国家统一和抗战胜利的期望与信念。
这枚邮票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其稀有性。由于当时发行量极少,且历经战争的动荡,保存至今的数量极为稀少。如今,它不仅是集邮爱好者眼中的珍品,更是研究抗日战争时期邮政历史、政治历史和革命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亦是抗日根据地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印量有限,使用时间短,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邮票中的珍品。
邮票发行及特点:
初期邮票:1937年12月,边区临时邮政发行第一套邮票“半白日图”邮票,主图是半个青天白日徽志,采用石印方式印刷。其后于1938年2月发行第一版“全白日图”邮票1套2枚,6月发行第二版“全白日图”邮票1套3枚。
抗战军人纪念邮票:1938年8月26日,为优待抗日战士通信,边区临时邮政印制了1套1枚不标面值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共3万枚,免费发给抗战军人使用。邮票主图是一全副武装向前冲锋的军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第一套纪念邮票、第一套军人专用邮票,也是第一套无面值邮票。
1938年中旬,河北唐县临时邮局发行了“唐县临时邮政邮票”1套2枚。1945年开始筹划印制“抗战胜利纪念邮票”,1945年12月由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发行,主图为八路军骑兵和步兵高举旗帜冲锋陷阵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