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通知2025拍卖注意
启功(1912-2005)拔苦与乐
1988年作镜心水墨纸本
24×108 cm.约2.3平尺
估价:RMB8,000-18,000
【题识】拔苦与乐。海灯法师重建纪念。一九八八年春启功敬题。
【印文】启功之印、元伯、长庆
【出版】《海灯》第13页,四川省江油市海灯武馆,2018年。
【说明】上款人海灯法师。
拔苦为悲之德,与乐为慈之德。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在佛教中,与乐和拔苦被视为慈悲的两种表现形式。其中,与乐指的是给予众生快乐和福祉,而拔苦则是指帮助众生摆脱痛苦和苦难。这两种行为都是出于对众生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体现了佛教的核心价值观——慈悲。[大智度论卷二十、卷二十七]
启功(1912-2005)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988年作镜心水墨纸本
139×68 cm.约8.5平尺
估价:RMB8,000-18,000
【题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海灯法师惠存,一九八八年四月启功学书。
【印文】启功之印、元伯、长庆
【说明】上款人海灯法师。
做事不要去祈求结果,但要有认真去做的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出自佛教重要经典《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通过解构佛本身的庄严,阐明佛法的真谛是「庄严净土」。净土、极乐世界不只在西方,或是某个缥缈的所在,也可以就在身边,就在当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宗六祖初步悟道,就是这一句话,听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此心本无所住的啊!因为你不明白此心无所住,无所住是毕竟空;有个空的境界,就不对了,就有所住了,就住在空上了,那是住法而生心,住在空法上。所以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则应,过去不留。用常谈的这两句话,勉强描写,就是此心无事,像个镜子,心如明镜台,有境界就照,用过了就没有。
启功(1912-2005)宏扬武德
1988年作镜心水墨纸本
139×68 cm.约8.5平尺
估价:RMB8,000-18,000
【题识】弘扬武德。范应莲居士雅属,一九八八年四月,启功。
【印文】启功之印、元伯、长庆
【说明】上款人范应莲居士。范应莲(1952-2019),生于江油市文胜镇,少时拜一代禅武高僧海灯法师为师,习武学医,因缘契合,被海灯法师收为义子,此后在法师身边精研武学,勤修德行,成为海灯传人。范应莲先生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侦察兵骨干武术集训队总教练、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警卫干部集训队总教练、国防科工委武术集训总教练、江油市海灯武馆馆长、江油市政协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常委、海南省体育总会常务副主席等职。范应莲先生对继承和弘扬海灯法师的武术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启功(1912-2005)行书十一言联
镜心水墨纸本
90×23 cm.×2约1.9平尺(每幅)
估价:RMB8,000-18,000
【题识】大道极处一身一心消浩劫,愿从中来千手千眼显慈悲。观音大士宝殿落成,弟子释海灯顶礼,启功敬书。
【印文】启功、元伯
佛经中,大慈大悲的具体体现,就是观音菩萨的千手千眼。千手代表无限的慈悲,千眼代表无限的智慧。观世音菩萨的本觉妙心与十方如来同慈,与六道众生同悲。他深知众生之苦,因此发下千手千眼之愿,以利益一切众生。为了度尽世间众生,观世音菩萨住于娑婆世界,心怀大悲度世之愿,遍于恒沙世界,无处不现身说法。他的千手千眼,象征着无尽的慈悲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