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国丰福德国际拍卖公司征集费用公司合作机构
满人贵族像
中原 清早期
夹纻 高41厘米
估价:RMB 25,000-40,000
清代建立后,满洲贵族成为统治阶层,无论在官职、土地、财富及社会影响力方面都处于上层。其生活方式和穿着通常体现了他们的高贵身份。此外,他们还参与皇家各类祭祀、围猎、政务和重大典礼。这些场合往往要求他们身着庄重的服饰,进一步彰显了他们的尊贵地位。此像即为一尊清早期满人贵族像。其开脸爽朗,脸型狭长清瘦,鼻梁挺直,鹰钩鼻、嘴部小巧,嘴角微扬。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从容,整体给人华贵的贵族气质。此像脸型雷同康熙、乾隆二帝脸型,据考证,满洲族群面部特征亦是长脸,鹰鼻,鼻挺,符合特征。其脑后有满人传统的发饰,发辫规整且精巧,雕刻细致入微,这些细节足可见工匠深切把握了满人的特点。
此尊满人贵族像身着常服,头戴常服冠,冠形简洁而庄重。其内着常服袍,外着圆领对襟常服褂,纽扣排列整齐,袖口略宽大。脚穿黑色皂靴,靴形设计简洁而耐看,鞋尖稍微上翘。这是一副典型的清代贵族常服打扮。清人上至皇帝,下至品官,都要穿常服,除明黄色外,颜色大抵统一,多为石青色。此像服饰衣纹雕刻精湛,线条流畅,纹理简洁,服饰褶皱自然且生动,内袍下摆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整体使得衣袍的质感和动感得以真实呈现。
另外,此像双手的动作极具层次感,右手微微抬起,指尖自然张开,动作温和而不失礼貌,左手则自然垂下,整个人物呈现出安定而从容的姿态。这种动作细节不仅传达了人物的稳重与谦恭,也彰显了清代贵族的礼仪文化。
更为难得的是,此像使用夹纻工艺,夹纻是以蘸着生漆、灰的纻麻纵横交错五到六层形成的中空像,轻便易携,不易开裂。夹纻胎制作技艺难度高,工艺复杂精细,且使用大漆材料奢华,多为宫廷御制,更可见此像贵族地位的尊崇。
总体来看,此尊满人贵族像无论从脸型到服饰,都展现出满洲贵族的典雅与庄重。整体形态稳重大气,细节处理精致入微,无不体现出清早期贵族阶层的崇高地位和身份。
释迦牟尼佛像
北京 清康熙(1661-1722)
檀香木漆金 通高61厘米佛高26厘米
估价:RMB 400,000-500,000
此尊木质漆金释迦牟尼佛像尺寸巨大,品相完美,而且背光底座完整一套,整体显庄严法度。佛陀头部高肉髻,头部圆融,面部若饱月华满之象,如清空皓月,透满光华。五官刻画精稳准确,比例协调而露祥和之相。着披肩式袈裟,躯体宏阔厚实,肉盈满且光韵丰实。双臂圆柔筋健,右手结触地印,左手于腹前结禅定印,表现的正是释伽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降魔成道的姿势和形象,呈跏趺坐于满莲花瓣座上。手和脚的精微细琢微妙而传神,袈裟衣褶层次井然,折迭穿插而自然的着于佛陀的躯体,一痕一纹之间无一丝刻露的痕迹。袈裟的纹饰转折轻柔曼妙,可见工艺之熟稔精妙。佛陀坐于宽大而精丽的方形束腰式金刚座上,台座造型饱满华丽,极具特色。莲座雕刻成大莲蓬形式,中间为圆形莲蓬台,下饰一圈单层覆莲,瓣尖呈饱满三摩尼宝形。此种为明末出现的莲瓣形式,康熙时期已流行使用,而将莲座整体刻画成大莲蓬形式,则可见喀尔喀蒙古造像传统的融入。莲座下接方形束腰须弥金刚座,束腰四面均雕有二狮拱卫一大鹏金翅鸟的经典佛教图案,具浓厚的藏传佛教典型风格。
极为难得是本尊造像背光和底座也是原装一套,同为木雕漆金,整体错落有致、繁而不乱,无声的阐释了清代宫廷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背光由外向内依次雕饰西番莲、金刚墙和宝相花纹。西番莲是佛教东传最典型的图纹标志,借喻佛国世界“净土”、“吉祥”之意。金刚墙代表对佛界时空的护持,为密教结界法五种之一。宝相花是由莲花、牡丹、菊花等名花组合演变而来的,是佛教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形图纹。整体构图堪称完美无缺气韵十足,复杂的工艺让人眼前一亮,工艺精湛,叹为观止!在精致的艺术技艺的刻制下,施以漆金工艺,饱满华丽之造像面目呈现了一尊辉丽庄严的具有宫廷仪度而法相宽容、精微而高阔庄严的释迦牟尼佛造像,令观者在虔礼之际心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