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征集费用公司合作机构
关公像一组三尊
北京宫廷 清早期
木胎漆金 高15.5厘米 高15厘米 高18.5厘米
估价:RMB 90,000-120,000
这组关公像作于明晚清初,集合了关羽、周仓、关平三大武将,各领英姿,尺寸精细显得有趣又不失气势,乃京作宫廷风格。
正中间关羽端坐宝座之上,开相豪迈,眉眼高挑,鼻子肥硕,手捻长须,似乎暗示观者他的另一雅号“美髯公”。眉头微皱,嘴角却微微上扬,惬意恣肆中不失威严。左侧关平手捧金印,面容清癯,站姿挺拔,眼眉带笑,意气风发,颇有其义父雄风,正如罗贯中笔下所写,“烈烈三分将,堂堂百战身。金戈冲杀气,铁马截征尘。”右侧周仓一手握大刀,另一手掌向下力撑,眉目含煞,眼神犀利,自带所向披靡的英姿。三人皆身着铠甲,身外文袍的流畅纹理具备的动感,结合关平周仓微向外倾的躯体与回顾关羽的情态,在三人间构建起极具戏剧感的微妙联系,使之整体协调,相互呼应。
作为神灵的关羽,最早是以令人惧怕的民间恶神形象出现,至隋代为天台宗智者大师纳入佛教体系,成为护法,慢慢演变而成如今护教利民的伽蓝菩萨。在民间,关羽也被认为是忠义的化身,更作为武财神收到世人的崇拜。甚至在东南亚诸国,关羽至今仍然有着极高的香火。是华人群体中最为有名的神祇之一。
天王像一对
中原 明代
木雕 1:高52厘米 2:高54厘米
估价:RMB 150,000-200,000
在汉传大乘佛教中,天王是护法天神的代名词,位列二十四诸天之中的第一重天。常见的两尊天王造像,通常成对守护于佛祖或菩萨两侧,象征着佛教的庄严与神圣。
此对木胎天王像,以其威武的气势和精致的工艺,展现了护法天神的英姿。天王脸型圆润,眉眼细长,剑眉入鬓,眼神锐利,表情中透露出戏剧性和护法神的英勇。头戴宝冠,身披精细雕刻的铠甲,脚踏战靴,双手合十立于石座之上,铠甲的甲片紧凑而清晰,显示出匠师的精湛技艺。腰间的兽吞装饰简约而生动,与天王的威武形象相得益彰。战袍下摆随风摆动,为静态的造像增添了动感。
释迦牟尼佛像
北京 明代
夹纻 高100厘米
估价:RMB 250,000-300,000
释迦牟尼佛,作为佛教的创始人,被后世弟子和信徒们尊称为“释迦牟尼”,这个名字蕴含着深刻的寓意。“释迦”意味着“能”和“勇”,象征着佛陀具有超凡的能力与勇气。而“牟尼”则代表着“仁”和“寂默”。因此,“释迦牟尼”这个名字,既体现了佛陀的智慧与力量,也彰显了他的慈悲与宁静。
此尊释迦牟尼工艺之精细,令人赞叹。佛像的顶上螺发,规整而圆润,精心雕琢。佛像的面容亲和而悦,脸廓浑圆饱满,透露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气质。五官小巧而细腻,颈部有蚕节纹,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体现了佛陀的庄严,又不失其慈祥与亲切。佛祖坐姿挺拔而端庄,通肩袈裟与腰系长裙,衣纹流畅而自然,突出了衣袍的柔顺与厚重。这种对衣纹的处理,不仅体现了匠人的高超技艺,也赋予了佛像一种生动的动感和立体感。佛像的台座莲花瓣,工艺精细而复杂,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此尊释迦牟尼佛像采用了干漆夹纻工艺,这是一种极为繁琐且难度极高的工艺,通常只有高级匠师才能掌握。夹纻工艺的运用,使得佛像的工艺更加细腻,且材质极其稳定,历经上千年岁月的洗礼而依旧光彩夺目。
此尊佛像,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以其庄严的神态和慈悲的笑容,抚慰着每一个前来朝拜的信徒的心灵,引领他们走向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韦驮像
中原 清早期
木胎漆金 高63.5厘米
估价:RMB 150,000-200,000
相传韦驮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神将之一,又是护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将之首。因释迦牟尼在入涅时,韦驮护佛有功,故而被视为佛教的第一护法神,常供奉于寺庙,面对大雄宝殿,看寺守院,被广大信众祈愿护持佛法,也护修行佛法的众生,长盛不衰。
此尊韦驮面容俊美,圆润中充满亲和力。五官灵动小巧,一副天真无邪。如果细细看去,此尊韦驮眼眸中闪烁着极乐。此尊韦驮以良木雕琢之,以金漆髹饰之,木有古意,大漆华贵使得其数百年依旧完好如新。韦驮戴战盔,着甲胄,飘带绕身,全身金漆璀璨,打磨光滑精细,手叉腰,金刚杵拄于云纹台座上。躯体和甲胄毫无掩饰其是一名猛士。铠甲覆身,甲片点缀,那些甲片像一个个勋章,记录韦驮护法驱魔的荣耀。甲胄雕刻精良,甲如鳞,布局疏朗有序,宛如金属线条游走在铠甲和飘带之上。刚毅遒健,还带有一丝文气。肘与肩上的飘带萦绕流动如线,垂弧似风,让敦实的躯体在视觉上有了轻盈的韵律。
韦驮天有三种姿态,一是金刚杵横放双臂上;二是手持金刚杵,杵尖朝上;三是金刚杵拄地。此尊韦驮正是最后一种。且其中有一点睛之笔,金刚杵正好插在祥云底座的龙嘴中,巨龙于云海中钻出,被韦驮以金刚杵定住,这个巧思更寓意了韦驮整体的勇武和英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