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价格什么藏品成交好
观音菩萨像
北京宫廷 清康熙(1661-1722)
木纻漆金 高61厘米
估价:RMB 1,200,000-1,500,000
康熙一朝,开清代宫廷佛造像之先河,既承继明代造像特点,又开创了清代造像崭新的风格。纵观中国宫廷佛教造像艺术之历史,康熙宫廷造像有着承上启下的节点地位,材质奢华不计成本,工艺考究精益求精,其杰出的品质代表了清代宫廷造像的最高水准。此尊康熙宫廷制木胎金漆观音像,整体的瑰伟高昂之态,稳重若金字塔式的构置,一种法度庄严的造像艺术具体地显现于虔诚者的面前。虽体量宏伟,原供信众远瞻礼拜,但匠师于细节处皆悉心经营,首重面容之静谧慈悲,微微侧首之态顿消呆板,赋予造像灵动气韵;璎珞珠串、钏镯踝饰等华美装束,尽显风范。双足趾尖轻扬,双手姿态精妙刻画,天衣飘扬灵动,肩花迸发向上,更令整体栩栩如生。
菩萨头戴五叶宝冠,冠叶镂空,缠枝环绕;双耳上的扇形冠结旁有花朵装饰,缯带婉转飘扬;耳垂饰叶型璫。发髻高挽,髻顶饰摩尼宝,余发披肩,蜷曲柔美。面部五官舒朗,线条柔和,眉形宛若展翅的海鸥,眼睑内敛,鼻梁平直挺拔,精致细腻,表情深沉内省,面庞方正,开脸极为优美,面含稚气,是明显的康熙特色。菩萨姿挺拔而又绰约多姿,头和双肩微微向右倾侧,两臂顺势抬起于胸前结说法印,跏趺坐姿;左右手各牵一枝莲花,开于肩头,分别放置净瓶和金刚杵;莲枝十分繁茂,为其他造像中所少见。菩萨肌肉丰满圆润,匀称有力,肢体饱满,腰肢柔和;手脚指修长纤细,动作形象自然,彷佛能触摸到躯体的质感和温度。比例舒适,手、脚等细部极具写实性,符合康熙宫廷佛像的相好标准和传统表现形式。造像周身佩戴璎珞钏环,连珠纹大小相宜,串成精细华丽的手镯、项圈,自然的垂挂在身上,流光溢彩,摄人心弦。裙裳、帔帛的质感较强,尤其在纹褶的处理上,转折起伏流走自然,颇为洒脱生动,在严谨细腻中见飘逸之美,富丽堂皇的同时又富有生机和活力,体现了皇家气派的雍容华贵的佛像样式。
造像艺术多金铜铸造而后鎏金,当然,宫廷高规格造像绝不仅限于铜,还不乏木、夹纻等其他材质,存世量少只因工艺繁琐,特别木质造像,纯然于手工匠师雕琢而成,其木质的可塑造性而使其工艺精尽细微得以表现和传达,在刻画的的一刀一痕之间尽露造型的完美之象,在一种规制的样式风格体系中表现的更加深刻而完备。
近现代文物专家、大学者王世襄先生在其《清代匠师作则例》一书中就有谈到,宫廷制作木雕佛像是十分严谨的。书中《圆明园则例》对三样楼木雕大佛每个制作部分都有详细描述:“三样楼成造大佛,先做木胎部分,竖立楠柏木主心木……周身雕做胎形,终像衣纹、眉眼、撕发……花冠透雕西番花草……”其后佛像的装金装銮也有详细记载,《圆明园则例》佛674:“佛像周身使漆,见肉金,衣纹筛扫金。每尺用:严生漆五钱,退光漆四钱,笼罩漆四钱,漆铢六钱,潮脑五分,红金十八帖……”。极其考验雕刻师功力,难以量产,故也造就了漆木造像稀缺且独一无二的特性。
再者,形势动荡不安的时代,木质造像较易受人为破坏,这也是如今较难碰到御制珍品的重要原因。加上大多数人天生对大漆过敏,大漆是漆木像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因此能驾驭此项技艺的匠师屈指可数。大漆本也非常“娇气”,每道工序都必需等漆彻底阴干才能继续下一步,稍微欠缺一点耐心都会前功尽弃,一尊漆木造像成品起码历时数月、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此耗费时力,所出成品非精品莫属,尤其体量较大的造像。
建于康熙年间的皇家行宫,承德避暑山庄的溥仁庙内就供奉着一尊大体量的木胎漆金无量寿佛(图一),该像糅合了汉、藏、蒙地区传统造像元素,风格独树一帜。这尊观音菩萨坐像亦有不少相似之处,开脸柔和,眼尾略微低垂,配饰镶嵌宝石,璎珞于胸前自然垂落,连珠纹颗粒分明,绸裙衣纹简单带过,完美融合了华丽与雅致,同为典型康熙风格,甚至可能同样出自中正殿念经处。在美国费城美术馆收藏有一尊木雕漆金的红圣海观音像(图二)与本尊造像为同一时期作品.
此尊木雕漆金观音菩萨像躯体壮硕,肌肉劲健,体态优美舒展,造型大气完美,尺寸高大,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非凡的艺术美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康熙宫廷木胎漆金造像的艺术精品,我们能够感受他们所体现出来的一个王朝鼎盛时期的恢宏气度,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