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藏品交易服务费

名称:香港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藏品交易服务费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9.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1287689

更新时间:2025-06-26

发布者IP:203.168.26.83

详细说明

  香港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藏品交易服务费

  清乾隆 掐丝珐琅西番莲纹龙首带钩

  长:11cm

  估价:RMB 10,000-30,000

  铜胎珐琅掐丝工艺,钩作龙首,方唇阔口,双目圆睁,威仪生动。钩身琵琶状,先掐丝绘就折枝花纹样,再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釉烧制而成。整器明艳华美,雍容瑰丽,实为龙钩中难得之珍品。

  清中期 掐丝珐琅镶画玻璃六方尊式宫灯(一对)

  高:21cm

  估价:RMB 60,000-100,000

  此类灯饰多陈设于宫廷建筑两侧,白天为装饰用品,晚间为照明用器,集实用与装饰于一身,一物两用,新颖别致。宫灯六边形,两侧置一对变形螭龙耳坠金环,发色艳丽。

  边框掐丝珐琅制,内嵌玻璃面板,其中用洋彩料绘制变形花卉,颜色各异鲜艳。置蜡烛于其中,烛光透过玻璃面板,映衬的料彩花卉妍丽非常,栩栩如生,宫灯美轮美奂。

  古代书画板块呈献部分精彩展品,涵盖元、明、清三代力作。其中,以元代大家虞集《隶书十七纸》领衔展出。虞集生于宋元易代之际,为南宋名臣虞允文五世孙。官至奎章阁侍书学士、仁寿郡公。他主修编撰《经世大典》,系统梳理了元代典章制度,成为汉文化在蒙元政权存续的关键人物。虞集诗词文赋均负盛名,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并称“元诗四大家”。书法造诣极高,明初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直叹:“虞集真行草篆皆有法度,古隶为当代第一。”

  是卷《隶书十七纸》笔意沉着,师古而不泥。既见汉隶古拙之形,又透文人诗思之逸。字字如碑版庄重,行间偶有勾改涂乙处,又显即兴真趣。恰如明李东阳评“书家者流,所谓人品高、师法古者,伯生殆兼有之。”

  虞集已知的存世作品寥若晨星,且其墨迹多见于题跋。本卷蒐集十七纸诗文与隶书笔意于一体,更属孤品。历代递藏有绪,文献著录详备。曾见于《壬戌销夏记》《羽琌逸事》《龚自珍全集》等重典。据《羽琌逸事》记,龚自珍庋藏丰富,唯其视为珍品者有“三秘、十华、九十供奉”一说。此卷《隶书十七纸》便收录在案,位列“十华”中。另有查昇、钱泳题签,引首用金粟山藏经纸,极为珍贵。谈志伊、查昇、龚自珍、曾协均等名家递藏,卷后文彭、王穉登、徐渭仁、钮树玉、包世臣、魏源等二十余位学者、藏家、金石名家题跋落款,体现虞书在明清两代文人圈中之重要性与传承价值。此卷兼具艺术性与文献性,为元人书法存世罕品,亦为隶书发展史中不可多得之重器。

  元初著名画家钱选《西旅献獒图》,取材自史实,寓意深远。画面设色妍雅,笔致细腻,人物衣冠异域之风尽现,画面兼具宋元两代气韵逸致。是卷著录出版完整,传承有序,清宫旧藏,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多枚清宫内府玺印,后经景其濬、裴景福、溥儒、张学良及赵从衍递藏。

  本次展览还将带来吴门画派先驱沈周、唐寅的山水佳作。其中,沈周《王维诗意图》卷首有文徵明题“石翁真迹”四字引首,此卷是沈周为其挚友韩襄所作。全卷以温润的笔墨重构王维诗意,江南烟雨朦胧景致跃然纸上。唐寅《谷雨赏花》则描绘春日踏青之乐,构图严整,山水雄峻,人物神采飞扬;自题诗句并钤有“吴郡”“南京解元”“唐寅私印”三印,尤具辨识与珍赏价值。

  与之辉映的,更有刘珏《墨梅诗画卷》,流露明代文人以画寄情的审美旨趣与精神气象,此卷为其罕见的花鸟作品,以书法笔意写梅,笔墨酣畅,动静相生。卷首有沈周引首。以及沈周、闻恭、李流芳等题跋,后接吴宽、夏昶、李流芳等明清诸家题咏,近代经蒯寿枢收藏,王季迁审定,部分钤印载入《明清画家印鉴》等权威著录。刘珏为吴门画派先驱,与沈周交谊深厚,既是其姻亲长辈、亦为师友。刘珏病逝后,其部分收藏转入沈周之手。《墨梅诗画卷》笔墨爽利,梅枝写意与沈周《古槎鸜鹆图》一脉相承,且更显劲健,为沈周师承刘珏的力证。此卷梅枝笔法险峻爽朗,卷后题跋累累、瑰丽非常、蔚为大观,是研究明早中期吴中文人交往的珍贵材料。

  同期现身展出明人黄姬水、张瑞图的书法巨制长卷。黄姬水《草书自作诗》笔意萧散跌宕,气息连贯,清逸中不失豪纵奔放之势。他师承文徵明、祝允明之法外,尤用心于虞世南、王宠二家。是卷诗文皆见著录于《白下集》《黄淳父先生全集》等明刻本,文献可稽,流传有绪。其书法堪称吴门书派中承上启下的代表,惜其传世作品稀少,弥足珍贵。张瑞图《草书长卷》,其作为晚明“奇崛书风”的先导,张瑞图以破坏性笔墨重构草书秩序,与黄姬水的传承性创作共同构成明代书法“守正”与“求变”的两极。

  清初石涛《墨梅册》用墨洗炼,气韵生动。每开皆配以题诗,或咏梅傲骨,或抒逸情,诗画相互映衬,浑然一体。册中一笔一划皆匠心独运,却又见“不拘古法”的奔放挥洒。此册不仅是墨梅题材的臻品,更是清初文人画革新的里程碑。值得并观的更有,髡残1661年作《春景山水轴》,边寿民1747年作《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共同引领观者走进清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1661年,髡残自黄山归南京后,进入了创作高峰期,绘就《春景山水》等一批黄山题材杰作。此轴构图雄奇,主峰巍峨撑起画面,皴法多变,笔墨苍劲,以浓淡干湿表现山石质感,树木葱郁错落,虚实相生。远山空濛,流水隐现,营造出深邃的山水意境。作品承续传统而自出新意,彰显其艺术成熟期的独特风格。该作曾为香港藏家陈仁涛"金匮室"旧藏,屡经权威著录出版,不仅是髡残山水代表作,更是研究其黄山归来后艺术蜕变的重要实证,展现了髡残对自然的深刻体悟与高超的笔墨造诣。边寿民以画水墨芦雁及江南风物闻名,虽被归为“扬州八怪”,然其风格典雅平和,尤以干笔淡墨皴擦独树一帜。

  边寿民《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1747年作)为其晚年精品,十二开分绘梅花、莲蓬、笋菇等江南时令物产,笔墨枯淡而形神兼备,如牡丹花瓣之舒卷、竹笋交叠之形式美感,皆显其高超造型能力与精微墨韵。题跋诗文亦富雅趣,或论食蔬之道,或引陆游诗句,文画相映。此册曾为晚清名臣龚易图旧藏,后流散海外,经Edward L. Elliott家族递藏,1984年参展普林斯顿大学“心灵的图像”大展,轰动一时。1990年创边寿民拍卖纪录,2010年现身香港“敏求精舍”金禧特展,可见此画受到历代藏家的欣赏,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