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藏品交易服务费

名称: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藏品交易服务费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9.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1287480

更新时间:2025-06-26

发布者IP:203.168.26.83

详细说明

  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藏品交易服务费

  赵之谦《潘曾绶墓志铭》的文化精神与碑学革新

  光绪九年(1883)正月廿二日,时任工部尚书的潘祖荫在父亲潘曾绶病逝后,作出了一个极具文化意义的抉择——邀请赵之谦撰写并书丹墓志铭。潘祖荫选择赵之谦并非偶然。作为晚清碑学运动的代表人物,赵之谦的书法“合隋唐结构、北魏笔法为一炉”,其独特风格在咸丰、同治年间已声名鹊起。而潘祖荫本人则是著名的金石收藏家、学者型官员,两人在学术与艺术上有着深厚的共鸣。

  赵之谦接受委托后,历时近一年完成这件作品,其间“书函往还,颇费时间”,直至岁末“墓志刻成已入冬矣”。这种不厌其烦的创作过程,体现了他对书写潘曾绶墓志铭的敬畏之心。墓志铭在传统文化中具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神圣性,要求创作者在有限的空间内既要准确传达逝者的生平事迹,还要符合墓志文体特有的庄重风格。赵之谦面临的正是这样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挑战。

  清代中期以后,随着金石学的兴盛,书法家逐渐突破帖学传统,转向汉魏碑刻寻求新变。赵之谦作为碑学的中坚人物,早年学颜真卿,后转习北碑,最终形成“颜底魏面”的独特风格。《潘曾绶墓志铭》正是这一风格的典型代表。

  相较于传统唐楷墓志的端庄整饬,赵之谦在此作中融入北碑的方峻笔法,使点画更具金石味。如横画起笔多取侧锋切入,收笔时顿挫明显,带有《张猛龙碑》的峭拔感;转折处则外方内圆,兼具唐楷的稳健与魏碑的雄强。这种融合并非简单拼凑,而是基于对碑刻刀意的深刻理解,使书写既保留毛笔的流畅,又具备石刻的凝重。

  在结字上,赵之谦打破了唐楷的匀称法则,采用“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手法。如“卿”“赠”等字,左右结构故意错落,形成动态平衡;而“潘”“铭”等字则强化主笔,使字形在严整中见险绝。这种处理方式源于他对《龙门二十品》及六朝墓志的取法,但比早期碑派书家(如邓石如、包世臣)更注重书写性,避免了生硬摹刻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