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拍卖结果查询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征集处
日记的记录者
亢维恪西安事变之前内战如箭而形势如弦,此后这根形势的弦便悄悄地松弛,这种变化的发生乃以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个人付出命运的代价为前提。杨虎城付出的代价是交出兵权。1937年6月29日,杨虎城从上海坐船开始他的去国之旅。
杨虎城的孙子杨翰出了一本《杨虎城大传》(团结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收集资料最全,书里多次说杨虎城识字不多,张学良的回忆里,直接说杨虎城就是个粗人。杨虎城口才很好,讲演很出色,所以民国时有言论集行世。通常来说,写日记是文化人的习惯,杨虎城不是文化人,也没有这种习惯,但这次去国,杨虎城特地征召了一个人,来做他的秘书,这个人叫亢维恪。也许杨虎城敏感到这次旅行意义特殊,亢维恪的任务之一,就是替他记录日记。不过,这件事后来杨虎城没讲,亢维恪也没讲。写日记的方式和以往的方式一样,由杨口述、亢秘书记录。因为是秘书记录的,所以里面保存了很多电文,这种繁琐的记录杨虎城自己当然更不可能去做。最有趣的是,在杨虎城决定回国以后,他就不再继续口述日记了,但他的可敬的秘书坚持自行做记录,一直到回到香港前一天为止,虽然变得非常短,记的事情也非常小。
亢维恪(1906-1978),陕西蒲城人,后改名亢心栽。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底,亢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春,考入北京中俄大学。不久参加著名的“三一八”游行请愿,险遭枪杀。后由中共北京地方执委会保送,与京、津的陕籍学生一行16人到广州,在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亢任中共农讲所支部干事会干事。是年11月被委派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驻陕办事处主任,偕陕籍学员一起返陕。之后曾任中共陕甘区执委会执行书记、农委书记,陕西省农协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中共陕西省委员等职。1928年他获悉省委机关遭到破坏,接着又得知爱人徐九龄被国民党新军阀逮捕 (后被杀害),遂脱离了中共组织。脱党后,亢隐姓埋名开始了教书生涯。1930年11月杨虎城主陕时选派一批青年出国深造,亢被选赴英国,入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学习。1934年初回国,先在杨虎城部担任秘书,后在陕西省教育厅任督学兼编辑、西安高中任教员兼教务主任。1937年5月,杨虎城受蒋介石威逼辞职出国考察,亢接受杨的邀请以秘书身份随同出国。5个月的时间,途经美、英、法等11个国家,历尽艰辛。一路上,他既做翻译,又处理往来文电、信函,还在特殊情况下代杨接待记者。当获悉国内抗日战火燃起,他又为杨急切回国参加抗日战争而想方设法、四处奔走。11月底回国后,他仍回西安高中任教务主任、校长等职。这期间,他先后加入国民党和三青团,并担任三青团西京市分团部干事兼组织训练委员会主任。1946年2月,亢经杜斌丞、刘剑涛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任民盟西安市支部组织部部长。是年夏赴北平。
在北平,亢维恪任华北文法学院教授兼秘书主任,民盟北平支部委员,积极参加民主活动,公开支持进步学生。1948年“八一九”北平大逮捕时,他被拘押两天。北平解放后,他奔赴延安,一面在延安大学任教,一面与杨明轩等发起恢复民盟西北总支部,并被推选为秘书长。1950年后历任西安市第二、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政协西安市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63年6月,亢在西安写下《记杨虎城将军欧美之行》一文,成为以后一些回忆杨虎城欧美之行文字的祖本。而他的依据之一,看得出就是这份由杨虎城口述、自己记录的旅欧美日记。1978年8月18日,亢病逝于西安。
在十七路军集团里,亢不属于核心成员,他之所以被征召,可能与他年轻时由杨虎城资助留学英国的经历有关。杨虎城出行前与人拍过几次合影纪念,其中都没有亢维恪,或者都没有人认出亢维恪。根据这份日记,1937年10月9日,杨虎城离开伦敦前往法国,亢维恪秘书第一次没有跟随,从而开始自行记录一行在英国以及到法国以后的事情。这以后,杨虎城回到法国与亢重新会合,并从马赛上船回国,其间一直没有重新开始口述日记。看来,10月9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日,从此杨虎城无心或认为不必写日记了。但亢秘书没有中止这份日记,而是自行写下去,后来随身携去,和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另外从回程船上舱位的安排看,亢的舱位比几位重要的秘书要低一个等级。在九龙,杨和重要的人员住在一处,亢同一些回国的留学生住在另一旅馆。这时,王菊人和王根僧由西安到达九龙,跟着宋子文、王炳南也由上海前来。从此,亢很少同杨晤面,已经实际退出活动。30日,杨虎城偕王根僧乘飞机去长沙,亢也搭飞机去汉,回转老家。日记因为一直在亢的身边,由此也随亢回陕并幸存下来。如果说日记是杨虎城亲笔所作的话,这一切当然也就不可能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