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成交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结果
欧美旅行启程出发
1937年6月29日中午,杨虎城万般无奈之下启程出国,这部日记即因此形成。
张学良说杨是大老粗,杨的亲属也回忆杨识字不多,由秘书笔录杨的口述,是一贯的情形。杨虎城出国的正式名衔是军事委员会欧美军事考察专员,一行的人数,多数人以为是六个,分别是杨第三个妻子谢葆真、小儿子杨拯中、秘书亢心栽、参谋樊雨农、外交部特派员王麟阁。但其实是七人,除杨家三口以外,分别是:
亢心栽秘书。亢心栽(1906-1978)又名维恪,化名王维洽。陕西蒲城人。1925年底,加入中共。1928年脱离中共组织。杨虎城主陕时选派一批青年出国深造,亢被选赴英国,1930年11月入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学习。1934年初回国,先在杨虎城部担任秘书,杨虎城出国考察,亢接受杨的邀请以秘书身份随同出国。
樊雨农参谋,由杨送德国留学,系杨亲信。
王麟阁外交部特派员。在杨的随员中王有“底细不明”的恶名,是一个仕途坎坷的老资格外交官。
仲跻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并非虚担了派杨出国的名义,而是确实派员参加杨虎城一行,即仲跻翰,字墨园,傅作义保定五期的同学。
到了美国以后,杨虎城、亢心栽(时名亢维恰)二人先行赴欧。杨到欧洲以后又另有几人加入,但到10月9日为止,只亢秘书一人始终同行,负责处理所有事务。这部日记即由亢负责,除了记录杨口述内容以外,还收录了相当多的来往电文、发言内容等等,史料价值极高。
自欧洲回国以后,亢即离去。解放前,亢险遭特务暗杀,解放以后从事政协工作。1965年,亢着有回忆文章“杨虎城将军在欧美”,发表在文史资料上,这部杨虎城口述日记,应该就是亢回忆文章的依据。但日记原稿内容始终未见公布。日记内,10月9日是杨虎城口述日记的最后一天。10月10日以后,亢秘书与杨虎城分开,单独留在伦敦,10月14日又独自从伦敦到巴黎。10月21日,杨虎城由西班牙回到巴黎,但不再口述日记。在这样的情况下,亢一直坚持到11月2日深夜在船上,始不再记录。亢所自记从侧面反映杨的活动,亦不失为重要参考资。
杨虎城回国的转折点
杨虎城出国以后,一切与蒋联系都托宋子文进行。10月2日,杨虎城在英国接到日内瓦转来的宋子文来电说:“值兹全国抗战,各方同志均纷纷集合,共赴国难。吾兄虽未奉电召,弟意宜自动返国。如何?盼复。”日记对此均有记载。
大约因为有杭州故事在前,接到宋电,杨虎城认为宋在电报中转达的是蒋介石同意他回国的信息,已经得到蒋介石的默许,于是决定回国。1937年11月26日凌晨,杨虎城一行乘坐的轮船抵达香港。12月2日,杨虎城由戴笠陪同乘飞机去南昌,在机场戴笠以飞机小为由,只让杨虎城一人上飞机。经杨部下王根僧副师长再三要求,戴才将他的人换下,同意王上机。据沈醉后来说;“当杨启程返国消息传来,蒋立刻电召军统首脑戴笠去南昌,当面指示办法。戴笠回到武汉,马上命令军统特务队长李家杰,在特务队中挑选了便衣警卫二十余名,经戴笠一一亲自点名传见后,由李家杰率领先往南昌布置。同时蒋介石还加派宪兵一连,共同负责担任押解和看守杨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
一到南昌,杨虎城就被这些便衣警卫和宪兵完全管制起来,失去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和行动自由。杨的回程因此蒙上一层政治阴谋的阴影。
到上世纪80年代,台湾发表有关文章,提及戴签得知杨在欧洲“与共党勾结,疑返陕”,决定抓捕。所谓“自动返国”使蒋不必对杨安全负责,世间遂有杨被诱捕的议论。其事未必孤立。1937年5月中旬,陈立夫试图布置杀局。此事后来在陈果夫的干预下,以“目前尚非其时,以后相机处理”结束。杨不知不觉逃过一劫。中统、军统都插手此中,看来份属应当。
谢葆真确是共产党,戴笠早就知道,与共党勾结未必要用到苏联人来坐实。至于杨虎城如何联系共产国际,戴笠究竟有没有在这七个人中安置密探,宋子文到底出于何意拍发那个要命的电报,个中秘密若何,蒋介石、戴笠等一干当事人没有对外透露。故要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还取决于新材料的进一步发现。这部日记当是目前反映杨虎城此段时期活动最原始最直接的资料,于推动相关史料研究的发展,至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