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国丰福德国际拍卖公司艺术品拍卖会官网
50多年前,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冒险用特殊手段抢救保存下来的一件作品,1977年拿出来让另一位著名画家也是著名鉴定家,张大千的好朋友谢稚柳先生题跋,由此可见对这幅作品的爱重。这件作品从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开始,目前查到的出版和再版有十一次之多,并且大多数都是是在这张画的亲历者叶浅予和谢稚柳两位先生在世时的出版,应该说是流传可考,十分难得。
郑重在《谢稚柳系年录》里记录:“丁巳(1977年)谢稚柳时年68岁,九月,应北京之邀,稚柳与陈佩秋、朱屺瞻、唐云、陈秋草同车前往,为首都机场及北京饭店作画……稚柳在北京朋友颇多,作画之余,会见新朋旧友。”题跋时间当在此际。
谢稚柳题跋
谢稚柳的后人谢定琨先生对这件事情也有过记述:“关于张大千的《秋山林屋图》没有落款这件事,我父亲谢稚柳以前跟我讲过。1977年他在北京给这幅画题跋的时候,叶浅予告诉他,原来画的上半部分是有题款的,包括叶浅予的上款和张大千的落款。但是在那段特殊时期,为了保护这幅珍贵的画作不被毁掉,叶浅予不得已把题款一起裁掉了。直到很多年后,他才敢把这幅画拿出来请我父亲题跋。”
张大千(前排中)谢稚柳(前排左)陈巨来(前排右)等友人合照,摄于(1948年)
谢稚柳经其兄谢玉岑(1899-1935)引见与张大千订交于1929年,此后二人相互砥砺倾慕,诗画酬唱,长达半世纪的伯牙子期之交,成为近代艺术史中一段隽永的佳话。1940年,张大千赴敦煌后,几次函促谢稚柳前往作伴,而谢则辞去政府工作及教学事项欣然前往,他在《敦煌艺术叙录就序》写道:1942年秋,予自重庆北游敦煌,观于石室,居此凡一载。
谢稚柳(前排左三)、张大千(右三)在敦煌
1943年4月,张、谢二人结束了敦煌壁画的考证和研究,结伴回到四川。而后张大千远赴中国台湾的1964年辗转在谢稚早年所作《槲树啼猿图》上题道:「别来岁岁滋烟尘,画里哀猿怨未深。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诗中对画作的嘉许及眷眷故人情怀亦是溢于言表。
谢稚柳作、张大千题《槲树啼猿》1947年作
这幅画的原藏家叶浅予先生与张大千也是相交莫逆。包立民在《漫话叶浅予》中记载:“1945年夏,叶浅予偕戴爱莲访问印度归来,双双来到成都,在张大千家中住下,一来向张大千学习中国画笔墨技法,二来在成都等待摄影家庄学本,并约张大千同往康定采风,张大千欣然应允。叶浅予6月初来到成都,一直到9月初去康定,整整住了三个月。” 据孟醒《谢稚柳与张大千的诗书画情》记载:“1945年10月,叶浅予画成《游戏神通》丈二通景,描绘了张大千敦煌临摹的情景。谢稚柳题曰:大千伏地写莲花丈二通景屏,其左持水盂者为其女子子拾得,右鞠躬捧研者其男子子罗罗,袖手旁观昭觉寺方丈定慧,张目决眦两手插裤袋,则制图者叶浅予也。”描绘了张大千在成都家中伏地创作水墨荷花的场景,成为三人交游生动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