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拍卖行业公司企业信息
从艺术上来说,这件大作也全面展现了他在绘画上的审美与风格追求。正如前面所言,吴大澂爱好临摹,其所研习的对象上至宋人,中至元明,下及同时代名家,不但年代的跨度很大,风格的界域也十分宽阔,但基本都以文人画的正脉为主(如元诸家、吴门、黄其昌和“四王”等),尤其是对于清初“四王吴恽”,更是不遗余力心追手摹。在吴大澂收藏的近二百件画作中,“四王吴恽”的作品数量要多于包括吴门在内的其他流派作品;而在他存世的临作中,临习“四王吴恽”的作品也居多。反而是清初非正统派的画家如“四僧”,他则一件未藏,也不曾向他人借览临摹。学者认为,这泾渭分明的取舍,很能反映出吴大澂“驯雅”的审美趣味。吴东迈在题跋中说他的“山水疏逸处如瓜畴梅壑,浑厚处如方壶麓台,此帧兼而有之”,“瓜畴”“梅壑”为晚明画家邵弥(1597—1643)、查士标(1615—1698),“方壶”为元末方从义(约1302—1393),而“麓台”便是“四王”之一的王原祁(1642—1715);这几个画家虽各有风格,但无一不是具有十足正统的文人气质。《岳麓山图》所展现出来的笔墨风格以及抱负,确实既有王原祁《辋川图》《西湖十景图》《杜甫诗意图》或王翬《重江叠嶂图卷》那样的博大苍浑,又有元明人山水的孤高疏淡;在吴大澂的全力经营下,它其实已经远远超越了那些文人情调的纪游图,其立意乃是为江山写照,所谓“纵观形势,江山一览,收拾掌握中”(吴大澂《岳麓图卷》跋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政治家与众不同的视野与格局,是那亘古的山川所蕴含着的穿透历史的静谧与力量。
此作第十六幅下尚钤有“裴氏壮陶阁藏书”“伯谦一字睫闇”二印,说明曾经裴景福收藏。裴景福(1854—1926年),字伯谦,号睫闇,安徽霍丘人。光绪十二年(1894)进士,历任广东陆丰、番禺、潮阳、南海县令,民国初年任安徽省政务长。晚年辞职回乡,以书画诗文自娱。精鉴赏,富收藏,著有《壮陶阁书画录》《河海昆仑录》《睫闇诗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