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2025香港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火热征集中
出版:
1.《海上绘画一世纪》第1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2.《海派绘画》第70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说明:
1.Lot.670-682为怀菊草堂藏历代书画
2.《愙斋自订年谱》记载:光绪十八年(1892),吴大澂授湖南巡抚,“八月初六日到湘”;赴衡永二郡校阅营伍,登衡岳之巅,有图有咏(家书)。九月初九重阳登岳麓山。光绪十九年(1893)“二月,查阅湖南全省营伍,行抵衡州,登衡山,道出浯溪、淡岩,皆有诗刻石。”“九月初九重阳再登岳麓山”。顾廷龙《吴愙斋先生年谱》(哈佛燕京学社)中亦记录1892年重阳节,吴大澂率僚友同登岳麓山之事。
(1).刘体智(1879-1962)字晦之,安徽庐江人,晚清重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小校经阁主人。刘体智很小就被李鸿章收为义子,曾任中国实业银行董事、上海分行总经理,是上海金融业的一时人物。出身名门世家,经籍书画金石之富,海内属望久矣。
(2).吴东迈(1886-1963)浙江安吉人,寓上海。吴昌硕第三子。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吴昌硕与吴大澂多年交往,1894年,吴昌硕曾背着刻刀随吴大澂奔赴山海关。
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晚号客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历官广东、湖南巡抚。少从陈硕甫学篆书,中年后又参以古籀文,益精工。题跋行楷方正流丽,独树一帜。兼长刻印。作山水、花卉,用笔秀逸,尝仿恽寿平山水花卉册,及临黄易访碑图尤妙。精鉴别,喜收藏,尤能审释古文奇字。著有《愙斋诗文集》《说文古籀补》《古玉图考》等。
吴大澂是在那年的八月抵达湖南接印,一个月后的九月初九重阳之日,他带着何枢、王廉、吕世田、陈海鹏、李元善等一众同僚前往岳麓游览,同行的还有他的几位幕友,以绘画擅长的陆恢也在其中。回来后,吴大澂画了十张纪游图,并详细纪事题名,将当天所游景点以及所有参与者的姓名都记录其中。而同行的陆恢为了画画,在第二天又与胡永昌带着纸笔重往游览,回来后也完成了六张纪游图;后来吴大澂将这十六张图裱为一卷,名之为《岳麓图卷》,他说这是“丹青家小经济”,“雅客骚人,临风凭吊,不得谓湘水无情也”。那几年的他画兴甚浓,佳作迭出,心情真是好得不得了。第二年三月,他又前往拜谒衡岳庙,由莲花峰至方广寺,寄宿二贤祠,回来后又画了十张画,每图画一景并有题识,名之曰《衡岳纪游图卷》;九月,他再次偕王廉、陆恢、沈祖宪、曾炳章等人登岳麓,并在《衡岳纪游图卷》后增补题诗,且记录了此次的人员行程。此卷后来一直在吴家秘藏,至今年才由吴大澂后人吴元京捐赠给刚开馆的珲春市吴大澂收复国土纪念馆。然后到了第三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年(1894)的二月,他又带着前来湖南探望他的两个侄子以及陆恢等人去了衡岳,在家书中他说那天“风日清和,可以游目骋怀。交春以后,精神大健,补完去夏所绘《衡山图》十幅”。信中提到的十幅《衡山图》也许就是那卷《衡岳纪游图卷》,反正在湖南的三年中,他至少游览过四次衡山,与之相关的纪游图,除了那两个十六幅、十幅的卷子外,可能零零星星还有些单幅作品;而这套此前未曾露面的十六条《岳麓山图》通屏巨制,或许才是吴大澂衡山纪游的终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