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福德国际拍卖公司艺术品拍卖藏品征集

名称:国丰福德国际拍卖公司艺术品拍卖藏品征集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5.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1126022

更新时间:2025-06-14

发布者IP:183.9.231.14

详细说明

  国丰福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品拍卖藏品征集

  部分章节内容有增减:

  如《钞本明季诸贤列传跋》一文,已出版本截至于“词致柔令,午梦风流,久而未沫,可想也。”而周本此后还有“书中诸边将传,取之明史稿者为多。余若渔洋竹垞尧峰集中之文,亦多采录,其隐逸一传,颇疑即以戴笠之高蹈传为本。”又,《跋王弼注老子》一文,已出版篇幅前两段“此书明代曾有刻本,藏书家罕有著录者,盖人间几人间几绝响矣人间几绝响矣。”至“辛巳正月六日记。”不见于周本。

  三、周本与出版本部分词、字不同,多为周本中加字、补字或眉批改字之后与出版本一致。这种情况繁多,举例如下:

  《论语孔氏本郑注跋》一文出版本第一二行“罗君叔言得其景本后”稿本中为“罗君叔言得其影本复”;第四行“其不合者”周本中原为“不合者”,后用加字符号补一“其”字;第十一行“唯郑玄、何晏立于国学”稿本中“郑”为补字。

  《宋本史记跋》一周本标题为“宋本史记”无“跋”一字;出版本第五行“南监所存”四字在周本中为加字。

  《穆天子传书后》出版本第五行“葱岭东西”于周本中为补字;“诸回部西夏氏邦”中“回”字稿本中为“四”,于眉批中改为“回”;第十八行“南还”周本中用“旋”字。

  《读元秘史后记》标题于周本中为“读元秘史后”;第十二行“白貔河或谓白狼河,旧指为老哈”周本中“白貔河”三字为补字,整句话为“白貔河即白狼河,白狼河旧指为老哈”。

  出版本中小字注释部分对于有些不同做了解释,如“南还”稿本中用“旋”字,出版本中注释为“原钞本作旋,传文作还。旋、还虽通用仍传文为是。”可见此处周本于出版本所使用的钞校本一致。

  四、周本中多处与出版本中批注“别稿”“公手注”等一致,如:

  《秦边纪略书后》出版本第三行“当”字下小字批注“别稿当上有然字”,周本中确有“然”字。

  《钞本明季诸贤列传跋》出版本中小字批注“公手注云:芍翁新得书,属为考证。”周本中确有此句。

  《新出土墓志十种跋》出版本中小字批注“墓志十种,公手稿祗成其五。”周本中确为五种。

  周本与出版本中批注“别稿”亦有差异之处,如:

  《秦边纪略书后》出版本第四行周本中与出版本一致,均有“康熙三十年以前”,而批注中称别稿无此句。

  五、周本分卷及排序与出版本有较大差异。周本为六卷本,出版本为四卷本,此三册周本存卷三至六,对应出版本中卷二至四。对比如下:

出版本周本(卷几第几篇)
卷二跋类 上
論語孔氏本鄭注跋卷三1
跋王弼注老子卷三16
書司馬溫公切韻指南後卷三2
宋本史記跋卷三3
穆天子傅書後卷三4
樊綽蠻書校本跋卷三6
讀元秘史後記卷三5
徐靈府天臺山志書後卷三7
經世大典西北地圖書後卷三8
書西域水道記卷四後卷三9
秦邊紀略書後卷三10
譯刻中亞洲俄屬游記跋卷三11
影宋本重詳定刑統跋卷三12
書道光乙酉科福建明經通譜後卷三14
鈔本明季諸賢列傳跋卷三15
吴氏安危注跋卷三17
書道藏目録太平部後卷三18
跋佛祖統紀卷三20
傳法正宗記跋卷三21
記大智度論後卷三22
記說無垢稱經後卷三23
書止觀科節後卷三24
書悉曇字記後卷三25
漢孟廣碑跋卷四1
書白石神君碑後卷四2
魏李璧墓誌跋卷四4
東魏廉富造天宮像碑跋卷四5
北齊標異鄉義慈惠石柱頌跋卷四6
隋張通妻陶貴墓誌跋卷四7
隋趙芬碑跋卷四8
卷三跋类下
闕特勤碑跋卷四9
闕特勤碑釋文跋卷四10
突厥苾伽可汗碑跋卷四11
唐囗姓迴鶻愛登里囉汨没密施合毗伽可汗聖文神武碑跋卷四12
新出土墓誌十種跋卷四3
唐代國長公主碑跋卷四14
唐興聖寺尼法澄塔銘跋卷四16
義琬禪師墓誌跋卷四17
支提龕銘跋卷四18
無畏不空禪師塔記跋卷四19
大證禪師碑跋卷四20
化度寺邕禪師塔銘跋卷四21
凈菐寺故大德法藏禪師塔銘跋卷四22
大理國淵公塔碑銘跋卷四23
大理國淵公塔銘第二跋卷四24
跋黄庭經卷五1
宋拓澄清堂帖跋卷五2
記鬱岡帖第七卷晉索靖月儀帖後卷六36
唐無名書月儀跋卷六37
跋星鳳樓帖卷五3
跋魚玄機詩集卷三26
跋投筆集卷三28
書龔定庵文集後卷三29
豐人季魯詩世學手稿跋卷五4
洪琴西先生手札跋卷五5
劉雲樵先生草書冊書後卷五6
李迪口口口口長卷跋卷五7
東川公手録評本精華録跋卷五8
記先府君手寫課藝後卷五9
記先太夫人手書日用帳冊卷五10
卷四赠序类寿序类杂记类 碑铭类传记类铭赞类祭诔类 策问对策类杂著类
送梁節庵同年歸里序卷五13
朱雪崖先生壽序卷五12
瑞安先生六句壽諶敘卷五14
金磷叟先生七旬壽序卷五15
陳太夫人八旬壽諶詩後序卷五16
梁母余太孺人壽序卷五17
余堯衢參議德配左夫人古希偕老圖序卷五18
記畫地圖法卷五19
重建天柱閣記卷五20
雙花王閣記卷五21
曼陀羅室記卷五22
持明安記卷五23
濤園記卷五24
古磁碗記卷五25
廣西巡撫吴公昌壽墓志銘卷六1
皇清誥授榮祿大夫李君墓志銘卷六3
沈達夫先生墓誌銘卷六2
王君菊人墓誌銘卷六4
康太夫人墓誌銘卷六6
蔣君墓表卷六7
清翰林院侍讀學士文君雲閣墓表卷六5
羅君楚墓碣卷六8
楊居士塔銘卷六9
龔自珍傳卷六10
葛府君家傳卷六11
業師兩先生傳卷六12
記蘇完公事卷六13
書張氏二烈女事卷六14
研銘十三首卷六16
杖銘卷六17
新甫杖銘卷六18
秀水陶元暉中丞像讃卷六19
韌盦先生像贊卷六20
方君像贊卷六21
某翁像讚卷六22
八徽圖讚卷六26
張母桂太夫人像贊卷六23
乙盦自讚卷六24
造像自讚卷六25
祭張隱君文卷六27
祭姚菊坡同年文卷六28
沈敬裕公誄辭並序卷六29
祭梁文忠公文卷六30
策問二卷六31
江漢律輯存凡例卷六32
高進喜獄議卷六33
絜玉庵辭卷六34
支那内學院緣起卷六35
東藩瑣述卷六15

  六、周本中保存有沈曾植清遗民的书写习惯,如敬讳、避讳。凡遇“圣祖御”“诏旨”等前空两格,通篇“玄”字缺笔避讳。

  七、眉批中有落“迪”,即为该本的整理者周迪前。

  周迪前(1900-1976),名大烈,字迪前,自号述庐,上海金山区人,书香世家。青少年时即知名于文社,得高吹万赏识,做媒,娶姚石子的胞妹姚竹修(字湘湄)。后与高、姚两家交往甚密,编写《后来雨楼书目》等,喜研习古学,参加了“国学商兑会”和“南社”,对于古籍的类别、源流颇有见解,并有从事校讎目录学的志向。1937年秋冬之际,日军入侵,幸藏书未毁。迁址原哈同花园对面四明邨安顿后,重操旧业,从事聚书、校注和编目等工作,先后草编了《书目考》《知见辑佚书目补》《南史艺文志》《清代校勘学书目》等稿。周迪前一生主要精力都在于抄校古籍。姚石子编撰《金山艺文志》一书,自1919年开始,历时二十余年,未及出版即因病早逝。后经周迪前校勘并加按语,于1947年10月对《寓贤著述》和《金石》两部残稿加以拾遗补录成书。此书原稿经专家鉴定列为善本书,现存于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1991年出版的《金山县志》文献部分引用了《金山艺文志》卷首的“识语”,即为周氏所加“按语”,“按语”说:“乡邦文献以封氏篑进斋及姚氏怀旧楼所藏为最富,此外则松江图书馆及南洋中学图书馆亦多有之……”周迪前中年后仍少交游,文友先后有陈乃乾、陆维钊、王巨川、尹石公、郑逸梅、严载如、施蛰存等先生,因借书或编著相互来往。他在60年代初写了《述庐自叙》一篇,自称已积习成性,不废书卷,学术宗仰明代王船山先生,写文章则主张平实,不尚浮华。此后仍好学不倦,继续著述,且着重于乡邦文献的收集,选编有《松江诗钞》《云间词徵》诸稿,均未及刊行。(参考文章《父亲周迪前的藏书与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