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款识密码与宫廷造物谱系
本品其圈足内落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蓝料款,是乾隆御窑瓷器中最具时代特征的珍稀款识之一。这种以珐琅蓝料书写的篆书款,仅见于乾隆早期的顶级画珐琅及洋彩器物上,在清宫瓷器款识体系中具有独特的断代价值。就本款识及有考证时代的器物进行综合比对可知(表2),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采用进口珐琅料中的极品钴蓝绘制,色泽如深海般沉静瑰丽;第二,篆书笔法刚劲规整,既保留雍正珐琅彩款的遗韵,又开创乾隆朝特有的端庄风格;第三,仅施用于经乾隆亲自审定纹样的御用洋彩及画珐琅器。
表2
并且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就目前所资料来看,笔者蠡测四字料彩篆书款均出现在乾隆7年-8年这两年所生产的洋彩、画珐琅瓷器之中,因此本件黄地画珐琅西洋花卉碗,或应该就烧成于这两年之间,或更偏向于乾隆七年,也就是1742年。
再就本器纹样来看(表3),与两岸故宫以及南京博物院馆藏类似器物进行对比,不难看出本作的彩料运用以及西洋绘画技法的运用上会更胜一筹。
表3
综上,此件黄地磁胎画珐琅西洋花卉纹碗作为乾隆早期的御窑典范,以其明艳的珐琅彩料、细腻的西洋笔触与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完美诠释了乾隆帝对奢华审美的追求。此器不仅因独特的“画珐琅”工艺成为中西艺术交融的杰作,更因乾隆曾亲自审定纹样,并命御窑仿制同类器型,足见其帝王偏爱。碗身绚丽的黄地缠枝花卉纹,既延续了雍正朝珐琅彩的精致传统,又通过西洋光影技法赋予花卉立体生机,堪称乾隆盛世“华丽炫技”的瓷艺代表,是见证十八世纪清宫造办处巅峰工艺的重要实物遗存。
参阅:
1.廖实秀主编. 华丽彩瓷 乾隆洋彩[M]. 国立故宫博物院, 2008.09.
2.傅振伦,甄励.唐英瓷务年谱长编[J].景德镇陶瓷,1982(02):02.
3.杨玉洁,唐奇,珐琅彩、洋彩、粉彩的工艺联系与区别研究[J].,2018,08.
4.《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43。
5.《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205,图181。
6.《清瓷萃珍》,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5年,图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