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室贵族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名称:英国皇室贵族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3.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1044903

更新时间:2025-06-08

发布者IP:183.9.231.14

详细说明

  英国皇室贵族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吴湖帆(1894-1968)

  行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44×35 cm.×2 约4.5平尺(每幅)

  出版:《柳凤居藏书法选》P256,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12月。

  清末碑学的兴盛一直笼罩至民国,但仍有不少书家坚守帖学,不仅自成一脉,还能开一时风气,家学深厚的吴湖帆就是其中的代表。《行书七言联》出自唐代诗人贯休的《题某公宅》诗,联句描写了一番幽深陆离的景致。吴湖帆的书法,取法在宋徽宗、米芾之间,于”瘦金体“用功颇勤,深得宋徽宗之雅逸俊朗之姿。此作用笔润朗健举,将毛笔本身的弹性发挥到了极致,爽利峭拔,有一股清俊之气流于纸间。

  234

  陈师曾(1876-1923)

  篆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洒金笺 1918年作

  133.5×21.5 cm.×2 约2.6平尺(每幅)

  出版:《柳凤居藏书法选》P232,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12月。

  陈师曾被梁启超评其为“现代美术界,可称第一人”,在近代艺林建树颇多,其书法亦独树一帜。《篆书七言联》为集石鼓文而成,谈及石鼓文书法,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吴昌硕。其实陈师曾在石鼓文的继承上亦不可忽视。此作线条虬美凝练,通篇朴拙而有生气,相比较吴昌硕的生辣厚重,陈师曾的石鼓文多了一份圆融的书卷气,这与他深厚的学养和艺术追求是分不开的。

  235

  梁启超(1873-1929)

  楷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30.5×31 cm.×2 约3.6平尺(每幅)

  出版:《柳凤居藏书法选》P224,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12月。

  梁启超作为近代变法重要人物,其书法亦是碑学一路的代表。梁公一生始终临池不缀,他认为“写字如其做人”“写字是最优美的娱乐,凡有高尚人格的人,大半都喜欢写字”。《楷书七言联》是梁启超常写的一幅,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自陆游的《望江道中》:“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此作写得整洁明畅,清劲端穆,正如其为人豁达磊落,刚正耿直,加之书写于花笺之上,内容、材质和书法完美合一,值得收藏。

  238

  郑孝胥(1860-1938)

  示女儿郑景楷书四屏

  镜心 水墨纸本

  136×33 cm.×4 约4平尺(每幅)

  著录:

  1.《海藏楼诗》卷第四,1937年。

  2.《海藏楼诗》卷第四 P9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

  3.《海藏楼诗集·增订本(上)》P97,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

  4.《海藏楼诗集·增订本》P97,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5月。

  此为郑孝胥诗作《示女景儿垂二首》其一。查《郑孝胥日记》:光绪廿五年三月初九记有“寄诗与景、垂二儿”。又 《郑孝胥诗草》( 未刊 ) 光绪廿五年三月有《示女景儿垂二首》 其一: “爱女名景德徽字,学我读书音酷似。景汝来前父教尔,莫信鬼神信道理。莫爱豪华爱义礼,容人之过称人善。居心仁厚百福始,非徒言之在践履。景能行此吾愈喜。”其二: “垂也年十三,勤学气颇高。男儿胸中宽,要作万人豪。敬贤闵不肖,爱物随所遭。寡欲自超然,富贵真鸿毛。汝父学孟轲,救时心徒劳。畴能继我志,所愿在尔曹。”

  《海藏楼诗》著录

  从诗的内容,可知郑孝胥的女儿名景,字德徽 ; 儿郑垂十三岁。郑孝胥和长女郑景感情很深,光绪十八年(1892)长女 9 岁,时郑孝胥任清政府驻日使馆书记官、神户和大阪总领事,特费时两天自《意林·鬻子》内钞录《意林课女偶钞》,注明课女所作。《郑孝胥日记》有载:“1892 年闰六月三日记载“阴雨。晨,入署。摘抄《意林》”。再,读郑孝胥寄给景、垂邮资明信片的书信内容亦可知,光绪廿五年(1899)三月分别为女和儿各写诗一首,共八张,自汉口铁路局任上寄到上海家中,特别说明:“可熟读,作大字时,亦可仿照”。本次征集到的拍品即为光绪廿五年(1899)写给女儿郑景的四张,但写给儿子郑垂的四张尚下落不明。郑氏此种碑体楷书较少见,与其为胡铁花(胡适之父)墓碑书迹一致。

  239

  章梫(1861-1949)

  为王乃征作行书卷

  手卷 水墨纸本 1918年作

  24×229 cm. 约4.9平尺;27×19.5 cm. 约0.5平尺

  说明:1.朱益藩旧藏并题签:章一山左丞书札。隘园藏。朱益藩(1861-1937),字艾卿,号定园,益浚弟,江西萍乡莲花人。光绪庚寅翰林,官至湖南正主考,陕西学政,上书房师傅,考试留学生阅卷大臣。曾任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著名书法家。

  2.上款人王乃征(1861-1933),字聘三,平珊,四川中江人。历官江西抚州府知府,直隶按察使,顺天府尹等。 辛亥革命后,隐居上海。

  240

  章士钊(1881-1973)

  奉答冒广生赐题庙堂碑绝句七首

  镜心 水墨纸本 1957年作

  27×115 cm. 约2.8平尺

  说明:

  1.附章士钊题信封:内诗呈冒鹤丈,士钊敬缄。

  2.冒广生长孙冒怀辛先生旧藏。

  3.上款人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号疚斋、疚翁、小三吾长,晚号水绘庵老人,江苏如皋人。光绪二十年举人。历官刑部、农工商部郎中,赏加四品京衔。抗战前任中山大学教授,以诗词名闻于世。

  此诗为章士钊晚年(1957年,丁酉夏)回应冒广生对《夫子庙堂碑》的题跋所作,以七言排律形式展开学术对话。全诗围绕一方唐代虞世南书《庙堂碑》的递藏史展开,通过考据、用典与隐喻,既还原了碑帖流转的细节,又暗含对近代学术纷争与文人交谊的反思。诗中涉及谭献(谭仲仪)、戴望(戴子高)、李慈铭(李越缦)等清末民初学者的学术公案,堪称一部浓缩的近代金石学史。

  冒广生(1873-1959)与章士钊(1881-1973)的交往,是近代中国学术史与文化史中的一段佳话。两人虽年龄相仿(冒长章8岁),但学术路径迥异:冒氏承袭乾嘉学派余绪,章氏则融合法学、史学与诗词,却在金石考据、文献守护与文人交谊中形成深刻共鸣。他们的交往以《夫子庙堂碑》为纽带,交织着学术争鸣、历史追索与时代沉思。唐代虞世南书《夫子庙堂碑》原碑毁于宋初,现存宋代重刻本曾由冒广生外祖父周季贶收藏,后经谭献(谭仲仪)、戴望(戴子高)等学者递藏,最终归章士钊友人吴晋壬(外舅)。1951年,章士钊购得此碑,邀请冒广生题跋,引发两人对碑帖真伪、递藏细节的考辨。

  241

  顾随

  行书自作词十三首

  镜心 水墨纸本 1939年作

  32×177 cm. 约5.1平尺

  说明:郑骞上款并旧藏。郑骞(1906-1991),字因百,斋号清昼堂,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四川灌县,后迁北京。先后执教于燕京大学、台湾大学,并曾在香港及美国讲学。除词集《永阴集》外,另有《稼轩长短句校注》《词选》《续词选》等。他治学严谨,对古典诗词曲钩沉发微,名扬海内。

  此卷为顾随写赠郑骞之作。录自作词《踏莎行》、《江城子》、《菩萨蛮》、《醉花阴》、《采桑子》、《江南好》、《忆王孙》、《一落索》、《浣溪沙》、《浪淘沙》、《减字木兰花》、《清平乐》十三首。

  顾随长郑骞九岁,二人于 1928 年因诗词相交,后共同执教于燕京大学,相交甚笃。郑骞也多次向顾随索书珍藏,直至 1948 年后郑氏赴台任教后通讯断绝。二十七年后,郑骞得知顾随去世,《怀顾羡季八首》感怀,并叹其词,其书:“屋梁落月念词英,曾见云烟腕底生。三百年来无此手,却将加倍许秋明。”

  242

  徐世昌(1854-1939)

  为龚心钊作行书卷

  手卷 水墨纸本

  本幅:185×36 cm. 约6平尺;题跋:78×36 cm. 约2.5平尺

  说明:

  1.此卷为龚心钊上款并旧藏。龚心钊(1870-1949),字仲勉,又字怀西,一作怀希,号瞻麓、勉斋,室名瞻麓斋,安徽合肥人。光绪二十一年士,授编修。光绪三十年任甲辰科会试同考官。

  2.赵尔巽、严修题跋。赵尔巽(1844~1927),字公让,号次珊、次山,晚号无补,汉军正蓝旗人,奉天(今辽宁)铁岭人。同治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历官安徽、陜西各省按察使,甘肃、山西布政使,湖南巡抚,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及四川总督等。辛亥后为清史馆总裁,主纂《清史稿》。严修(1860-1929),字范孙,号梦扶,别号提漏生,浙江慈溪人。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1882年中举,次年中进士,是南开大学奠基人,有“校父”之誉。

  433

  朱家宝(1864-1928)

  楷书八言巨联

  立轴 水墨纸本

  256×57 cm.×2 约 13.1 平尺(每幅)

  551

  来果禅师(1881-1953)

  行书

  立轴 水墨纸本

  132×64 cm. 约 7.6 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