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成交现场征拍要求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成交现场征拍要求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9.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1030619

更新时间:2025-06-07

发布者IP:183.9.231.14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成交现场征拍要求

  1979年1月14日,胡风和妻子梅志终于被允许走出高墙。这一年,胡风77岁,梅志65岁。

  他们离开大竹第三监狱,被送回成都,安置在省革委会招待所暂居。

  虽然是出狱,但还未被平反,他们一边对久违的自由感到狂喜——买书、看戏、吃饭,一边谨慎地对待自由的边界——“我们还没有与人交往的自由……像两颗带着苦涩味的水珠,是不能与茫茫人海搀和在一起的。”(梅志语)

  1979年,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胡风夫妇度过了极为特殊的一年。

  1979年1月,刚刚恢复自由的胡风,在成都南郊公园大铁树下。

  这一年入夏之际,胡风的户口和工作得到了解决,他开始尝试跟几位老朋友恢复通信。信从成都的革委会招待所一封封寄出,人世间的生活与友情都在渐渐解冻。

  他先是与萧军取得了联络,并在日记中记录了这一过程:

  注:1,此处周颖为聂绀弩的妻子,也是左翼文化阵营的成员,是胡风梅志共同的朋友;2,“张兄近安否?”胡风,原名张光人;3,晓谷、晓山,分别是胡风与梅志的长子、次子。

  可以得知,历经一个多月的蹉跎,两位老友终于接上了头。他们上一次通信,还是1966年。而他们上一次见面,甚至已经是1955年的事情了。

  在得到萧军的回信及照片后,胡风将自己在狱中写给萧军的诗抄录下来,并在1979年7月26日开始着手这封给萧军的长信,从26日写到了27日,连续两天,分三次提笔,写下了近7千字的长文,又请梅志代抄了一篇自己2千余字的《有感》,才将这沉甸甸的万字书一通寄给了身在北京的萧军。

  纸短情长,二十余年的苍茫,无法诉尽。

  这也成为目前已知的胡风最长的一封信札。

  胡风寄给萧军的这封长信,其中写给周颖的诗当年已经转交,留给萧军的内容共31页。

  1,“这是我二十年来反复考虑过的”

  胡风是中国左翼文化阵营的代表人物,他和萧军都是鲁迅的学生。鲁迅说“胡风是一个耿直的人,容易引起怨恨……但他是有为的青年……”。

  在上海左联,胡风与鲁迅、冯雪峰等人一起商议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支持文学艺术有其自身的真实性和纯粹性,不应该为政治完全牺牲艺术。这与周扬等人高举的“国防文学”口号针锋相对。

  “两个口号”之争绵延数月,一众知名作家纷纷下场表态,上海几乎所有进步报刊都卷入其中。直到鲁迅逝世,这大规模的论战才逐渐平息,但是“国防文学”和“大众文学”的相悖意见却一直存在。

  1954年3月,胡风上呈了一份《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阐明他与当时主流文艺主张的分歧,即“三十万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