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如此轻松2025
丁敬(1695-1765) 行书《恩荣五咏并序》扇面
镜心 水墨纸本
16×52.5cm.. 约0.8 平尺
估价:RMB 200,000-300,000
钤印:敬身(朱)
释文:《恩荣五咏》并小序:傅丈玉笋先生,元精莹雪,怡然列仙之儒;硕德融春,卓尔耆英之老,且巍科早清,级前登高,探阆苑瑶华。奥绎蓬台碧简,固已词漱环瀛,苍鳞于焉。肆润笔,摇五岳,丹羽而示威者旧矣。今兹黄花叠秀,香裂青霜,白发増荣,福膺洪范,是又天人交感,深简悦于帝心,才品双清,素芬驰于众口者也。敬以搜闻浅学,数承吕蒙刮目之加,欣斯获覩清休,前后杨里濡毫之役,谨用□以五题,辄便裁成七律,记熙朝之盛典。(后略)丁敬草稿。
说明:文中所提“傅丈玉笋先生”为清代官员文学家傅王露。
傅王露(清),字晴溪,一字良木,号玉笥,又号阆林。浙江会稽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科殿试获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出任《浙江通志》总纂。历任詹事府左中允左庶子,充武英殿纂修官等。后建造“信天书屋”。诗学白傅格律清新,为“越中七子”之一。著有《玉笥山房集》《晴溪诗钞》等。
作者简介: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孤云、石叟、梅农、清梦生、玩茶翁、玩茶叟、砚林外史、胜怠老人、孤云石叟、独游杖者等,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清代书画家、篆刻家。乾隆初年举鸿博不久,卖酒街市。嗜好金石文字,工诗善画,所画梅笔意苍秀。尤精篆刻,擅长切刀法,为“浙派篆刻”开山鼻祖,“西泠八家”之首。有《武林金石记》《砚林诗集》等。
“扬州八怪”的出现既是艺术商品化、市井化的结果,也是艺术个性化、自由化的结果,金农(1687—1763)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诸人之中,也以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最大。金农行书《夏日玛瑙寺访元僧芳洲后仆夫泉》诗稿,其诗为其好友杭世骏所寄赏,金农恭录回赠。金农书法以隶书成就最高,尤其是以独创的“漆书”最为闻名,而其行书则在吸收隶书趣味方面达到以貌取神的境界;此稿用笔多侧锋,笔致钝厚凝重,字形欹正错落,聚散有致,有一种大巧若拙的奇妙趣味,是其书法成熟时期所作。金农为杭州人,在他隔壁住的便是“西泠八家”之首丁敬(1695—1765),两人年龄相近,又同好金石碑版与篆刻书画,故平时交流探讨极多,是彼此的毕生密友。虽然两人的书法各有取法,特色鲜明,然其中的孤高朴拙之趣,却可谓殊途同归。丁敬传世书法颇为稀少,其行书常于清奇瘦劲、不拘绳墨之态中隐见篆籀的老辣之气,此《恩荣五咏》行书扇面为不可多见的小字,奇崛跌宕中似乎比平日更多一种内敛含蓄的态度,或与所书内容有关。
文人篆刻自明末发展起来,真正产生本质性的改变正是在“西泠八家”手上,这八家是西泠前四家的丁敬、蒋仁、黄易和奚冈,以及西泠后四家的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和钱松。除了蒋仁是仁和人,其他七人都是钱塘人——当然,这并不是他们最重要的共同点,对于金石学的深入研究,对于刀法的创造和完善,对于金文、诏版、镜铭、石刻、摩崖等金石文字的汲取运用,以及对于书画的全方面修养,才是“西泠八家”最珍贵的共同遗产。
LOT 310
黄易(1744-1802) 汉瓦当吉语、邗江秋霁
成扇 水墨纸本
21×59cm 约1.1 平尺
估价:RMB 300,000-500,000
题识:1.宜富当贵瓦中作千金二字。或云乃汉宗室府第之瓦,义取卯金,其说亦近。小松书并识。2.邗江秋霁,山色青苍。写此以志兴云耳。小松并记。
钤印:易(朱)、黄易之印(朱白)
鉴藏印:□斋藻鉴(朱)
作者简介: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钱塘黄氏八世。兼擅篆刻,与丁敬并称“丁黄”,为“西泠八家”之一。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著有《小蓬莱阁诗钞》。
与丁敬合称“丁黄”的黄易(1744 —1802),是乾嘉时期金石活动最为活跃的艺术家,更通过其具有创造性的绘画实践与访碑活动完美结合,从而成为清代中期金石书画重要的推动者。黄易书法以篆隶最精,绘画则属于正统的南宗一脉,而且在当时的声誉并不在书印之下,甚至在济南还很有市场。此黄易书画成扇,一面写邗江秋霁图,笔墨萧廖简远,在看似随意的点染之中,营造出倪云林、黄公望的淡雅之趣,更有盎然的金石之味,这与他的那些著名的访碑图格调如出一辙。另一面则以隶书作“宜富当贵瓦中作千金二字”,为仿汉瓦当文,质朴凝重有《华山庙碑》遗风。奚冈(1746—1803) 、陈鸿寿(1768—1822)则是“西泠八家”中两位以全面才华著称的艺术家,所谓“天分学历悉异常流”,其作品常常带有突出的个人性情,风流倜傥,成就斐然。书印之外,奚冈是清代自“四王”后最重要的山水画家之一,其山水继承“娄东”衣钵,上追元人,《仿徐幼文秋山图》作于嘉庆庚申(1800)55岁之时,便是仿元末明初画家徐贲的浅绛山水,皴法树石俱见元人俊逸气象,笔法严谨中有洒脱之意。陈鸿寿的书法为八家中最具想象力者,其书多在字形结构和体势的塑造上下功夫,并且这种理念贯穿在隶、篆、行诸体中。林朗庵旧藏的“枕山、寻水”行书二言联以及《行书信札》三通十五页,可见其行书无论大字或小字,雄壮或轻灵,都常以奇险取胜,用笔结字均不落畦畛,令人耳目一新。赵之琛(1781—1852)为“浙派”篆刻的集大成者,而其书法以钟鼎铭文为基,绘画则擅花卉松石草虫,傅色清雅,格调清新,《松石图》立轴绘于洒金笺上,笔精墨妙,平中寓奇,为其此类题材中的典型之作;《梅竹双清图》扇面则轻松自然,颇有恽南田小品的活泼秀丽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