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参加方式要求与委托
《恒远》
材料:天然漆、金属粉
尺寸:250cmx200cm
年代:2019年
吴嘉诠探索漆艺,舍弃漆之器用性质,舍弃漆之装饰风尚,甚至舍弃以华彩而悦目的手段,以漆为主体,依其粘稠及弹性而造型,有远古气息,而具备当下情操。其中,表现是目的,形象须化于漆所凝聚的造型之中,使轻重缓急对应于细宽厚薄,并依随材料特性而加以描绘,让其中的线在疾速与迟滞之间游走,从而让作品生成意义。在这里,关键是让色调严格遵守材料的本性而弥漫,而收敛,而吟唱。吴嘉诠生于海边,自有野逸之气,行迹抽象,色块堆叠,而以漆性见出,并化为变化的笔触。
吴嘉诠 《流聚》
材料:大漆、金属粉
尺寸: 画心90×120cm,外框110×141cm
创作年代:2011年
不过,我感怀的却是吴嘉诠近期的作品。他似乎通过漫长的漆艺实践,参悟了其中的玄妙之所在。在我看来,他应该经历了一百多年前著名抽象画始祖康定斯基的某些心路历程。大约在1910年,有一次康定斯基兴冲沖地回到工作室,打开画室,猛然发现墙角有一幅无比精彩的画作,没有任何主题,只有色彩在跳跃。当然,他很快就发现,这是一幅曾经的油画,倒过来放了,且有一缕阳光照射在画面上,因而造成了一种奇异的画面效果。在那一瞬间,康定斯基强烈地意识到,是画中的形象损害了绘画语言的纯洁性,是客观物本身阻碍了纯粹审美的前进方向。于是,在这一冲动之下,他随手画出了人类艺术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画。抽象画就是这样诞生了。
吴嘉诠 《涅槃》
材料:大漆、金属粉
尺寸: 画心90×120cm,外框110×141cm
创作年代:2014年
在我看来,吴嘉诠一定在某一时刻,也下意识地发现,早某种形象妨碍了他对于漆艺语言的探索,造型本身严重地遮蔽了漆所固有的材料属性。我猜测吴嘉诠可能也对西班牙的塔皮埃斯的材料美学有过一番深究。塔皮埃斯明确地表示,他的作品不是抽象艺术,他甚至反对二战以前单纯的抽象主义,认为第一代抽象画家已经完成了对于画面构成的独立探讨,而他的任务是面对材料,是寻找并确立材料本身的美学,让材料通过创作上升为一种真正独立的造型语言,从而获得本身的主体性。
《蕴含》
材料:大漆、金属粉
尺寸:80cmx80cm
年代:2015年
吴嘉诠就是这样规定了自己全新的探索方向,他要寻找的是一种“元语言”,一种基于材料的独特性能而焕发出来的“自动意识”。结果,“皱褶”就成为了他的第一个目标,让漆的厚度转变为一种有机的形式。其中的方法他是熟悉的,因为长期与漆打交道,深知这一材料的本性,在缓慢固化的过程中,因位置与调配的不同,因厚度的不同,它自身一定会发生天然的契合,并自我生长出一种无法描绘的纹路,从而形成全新的画面效果。我想这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不同的彩漆互相并置,通过反复的堆叠与彼此的挤迫,改变漆的干涸的速度与方向,从而达到让材料自我生长的目的。在这里,“元语言”的意思是,它完全是由材料的特性所自动生成的,材料就是一种表达,一种审美的体系,而不是人工的精心描绘。
“素髹”则是他的第二个目标。如果说在“元语言”的探索上吴嘉诠寻找的是一种不同色块的漆在缓慢的变化当中所达成了偶然性的话,那么,在“素髹”这一单元,吴嘉诠的目的刚好相反,让漆本身平躺下来,缓慢而坚定地逐渐干涸,并在干涸的过程中逐渐变硬,从而形成一层坚固而沉稳的色层,让变化沉浸到平面之后,渗透到色块不易为人知的底层,并在深处凝固成一张无以言表的审美之膜。这是一种极简的方法,用降低处理的方式让材料本身发出内在的鸣响,并在鸣响中收拢曾经四处泛滥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