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的怎么样拍卖会邀请函
草书备考四卷
清乾隆十九年(1754))秦彬稿本
4册 白纸线装
27.8×17cm
估价:RMB 18,000-12,000
钤印:康晋,建侯,安拙居,师古,研石生云,撷幽芳以自喜,松风水月,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孤篷自振惊砂坐飞,熟到极处俗到极处,秦彬,筠亭,以存仁心,大草闲临张伯英,闲与仙人扫落花,松研斋,诗卷长留天地间,淮海二十四世孙,秦彬之印
提要:此书甚稀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卷末有“乾隆甲戌(1754)春日书”。《中国古籍总目》载《草书备考》四卷,仅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有藏,为乾隆十三年著者手稿本,已由台湾文海出版社民国63(1974)年《清代稿本百种汇刊》出版,审其稿本尚有批改痕迹,部分文字与本拍品有出入,如卷之一“草诀百韵”有“不相合者,予自依韵以求”本拍品作“不相合者,彬乃依韵以求”,又“总计之虽止四千余字”作“总计之虽止及五千字”,书后附一纸,载元利贞三集目录,有“照目录对”语。柳亚子辑《养余斋松陵书目补编》卷三著录:“草书备考四卷 秦彬撰稿本”且记印章凡二十三枚。孙殿起《贩书偶记》著录:“草书备考四卷【清松陵秦彬撰底稿本】。”据“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知首都图书馆亦存清乾隆十九年(1754)秦彬稿本草书备考四卷,有张廷济题记;吴江区图书馆存清抄本草书备考四卷,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存稿本草书备考四卷。另,《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草书备考四卷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秦氏手书稿本四册 书名依目录所题封面别题‘秦筠草书墨迹’,大小字不等,白口,无栏格。有秦彬、筠亭、淮海二十四世孙、松研斋图书等朱印。”可见此书修改过程较长,有多种稿本存世。《中国古籍总目》另载上海图书馆有此书“清抄本”未审为何版本。秦彬,字衷皇,韭溪人,岁贡生。生平活动主要集中在乾嘉至道光年间,以博学善书著称。工草书,得长史素师遗意,纵横夭矫,近日无有继之者。尝仿朱迦陵《草书汇辨》,辑《草书备考》四卷,,著有《诗经纂注》《事物别名类纂》《巴人诗集》《八行录》。生平参《平望志》。
lot 5337
洪度女史诗不分卷(吴重憙旧藏)【據唐寫本補寫六首】
清钞本
1夹1册 纸本线装
22.8×15cm
估价:RMB 20,000-30,000
钤印:重憙鉴赏
提要:洪度女史诗集一卷【据唐写本补写六首】旧钞本竹纸、线装一册一夹板提要:薛涛(768-832),字洪度。长安人。其父薛郧为人正直,因得罪权贵,被贬谪四川。她自幼随父仕宦,遂寓蜀中。性敏慧,八岁能诗,洞晓音律。据章渊《槁简赘笔》记载“涛八九岁,知声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而示之曰:‘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令涛续之,涛应声:‘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愀然久之。”其父之所以为此忧心忡忡,是因为诗中“枝迎叶送”,暗指“迎来送往的风尘女子”。贞元元年(785),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薛涛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元和四年(809)元稹以监察御史奉命入蜀,约薛涛相见。薛涛对其一见钟情,献《春望词》四首,元稹即赋《菊花》回赠。两人议诗论政,情谊渐深。后脱籍,信守元稹,而元稹早已将她抛诸脑后,另娶新欢。元稹所撰《莺莺传》,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第四章《艷诗及悼亡诗》中都认定,这部自传体小说的作者元稹写的是自己的真实经历。后世戏曲家以此为蓝本,演绎成《西厢记》。武元衡拟奏其为校书郎,格于旧例未果。然薛涛一时以“女校书”而名动远近。晚年移居碧鸡坊,建吟诗楼,悠闲吟咏,好作女道士装束。大和六年(832)卒,年七十五。在她同元稹热恋期间,将植物花汁液浸染麻纸,用花瓣砑花,自制桃红色笺纸以写诗,即举世闻名的“薛涛笺”。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 “唐代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有《锦江集》五卷,收诗约五百余首。今散亡。明人辑有《薛涛诗》一卷,为万历三十八年(1610)洗墨池精刊本,为此书现存最旧之本。传世极罕,仅国图与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各藏一部。国图本即傅增湘旧藏本。傅氏《藏园群书题记》著录,称其“旧题元刊本。字仿坡公体,颇具逸宕之致。末有‘万历己酉春仲镌于洗墨池’一行……此刻传布极稀,各家书目均不著录。”此旧钞本《洪度女史诗集》一卷,素纸无界栏,书法规橅钟繇,娟秀古雅,与闺秀诗正相契合。库瓷藏青色书衣,内为原装黄色书衣,钤有“海丰吴氏藏书”朱文大方印。内封右上方书“万历洗墨池刊”。卷首《薛涛传》,为段文昌任川东节度使时为薛涛所撰《墓志》。次胡曾《送洪度女史诗》,为万历本所无。次《洪度女史诗目录》。首题“洪度女史诗”。半叶六行十二字。下钤三印。尾摹“万历己酉春镌于洗墨池”一行,知据明本影写。此本最惊艷处,在目录至《田洙过洪度联句》二篇止,与万历本同。但正文《联句》之后却另有薛诗六首,依次为《江边》、《和郭员外题万里桥》、《送郑眉州》、《江亭宴饯》、《海棠溪》、《柳絮》。第一首《江边》下注“下面补钞六首,依唐写本。”是据唐钞本补写。唐人诗文距今至少一千一百多年,手迹早已荡然无存,而薛涛诗也未闻有宋本。今竟得薛涛佚诗达六首之多,实属重要文献。
lot 5340
玉台新咏十卷(翁同书、翁同龢、翁同爵 朱墨过录纪晓岚批语)
清抄本
2册 纸本线装
25×17cm
估价:RMB 380,000-400,000
钤印:上海图书馆藏,翁同书印,宝匏斋藏书
提要:此书前有翁同书两跋,叙此本抄自“寿春人家”藏本,该书原为叶东卿赠章琯香者,据称为宋刻,原书前亦有两跋,一为嘉庆丙子桐城汪正鋆跋,一为丙子六月陈沆跋。据翁同书考,该本盖为明人赵均(即寒山赵氏)据所得宋本影刻而成的明本,“不足珍也”。跋中又叙,同治二年其与两弟读礼于京师城南观音禅院时,有人持纪昀手批玉台新咏,即吴兆宜注《玉台新咏》本(“《四库全书总目》载吴兆宜《玉台新咏笺注》十卷据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著录,即此文达手批之本也。”)此本为吴兆宜曾孙惠叔传写。该本上有纪昀之宝贵批校,故翁同书与两弟翁同龢、翁同爵,三人耗时一昼夜将其批注抄录于此本上。本书下册前护叶粘贴“上海图书馆”书标,戳记“上海图书馆䒙”。据《中国古籍总目》知台湾图书馆藏清抄本《玉台新咏》十卷,清纪昀批校并跋,当即此本之批校所据抄。翁同书跋1:昔赵氏宦光淂宋本《玉臺新咏》,尝影写重鋟以行世。此叶东卿赠章琯香者,盖亦赵刻,不足珎也。予扵夀春人家借得之,属幕僚田汉川大年摸上册,其下册则军中吏马某所录。汉川并临汪正鋆、陈沆二跋扵卷端。东卿為崑臣相国之封翁,琯香道光己丑进士,官给事中。咸丰十年五月,翁同书志。秋舫赠章此跋误。予尝䙷吾邑冯钝吟先生手写本,即假灵均藏本所録,戎马间,幸脱兵火,寄归京邸久矣。它日两本复会磨泰始十年甎破砚,手為校讐,了此一段墨縁。迴思今日围城中,射樽不动,负户而汲,犹当豪气勃勃也。是月同书又志。翁同书(1810-1865)字祖庚,号药房,别号酥斋。江苏常熟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至安徽巡抚,清大学时翁心存的长子。翁同书跋2:同治二年二月,与两弟读礼于京师城南之观音禅院,有人持示纪文达手批《玉台新咏》,盖震泽吴兆宜显令注本,显令増孙惠叔所传写也。案此书宋本出自寒山赵氏,先文端公尝见宋刻原本,手自影写。予又得钝吟写本寄呈先公审定,并在箧衍。予尝欲携此新钞与旧臧二本对勘,而邃有风木之恸。今读阅微草堂批本,不觉涕下沾膺矣。流俗本妄増诗二百首,为宋本所无。显令注成于康熙己卯,顾犹沿用俗本,与宋椠不同,而文达论诗,于原流正变,格体精微,洵为善本。因与两弟穷一昼夜之力,临写于是本之上,嗜古好事,庶几追踪二冯云尒。同书上册余与玉甫所临,下册出叔平手。又记。吴兆宜,康熙中诸生,尝注《徐庾集》、《玉台新咏》、《才调集》、《韩偓诗集》,今惟《徐庾集》行世,余止有钞本。《四库总目》载吴兆宜《玉台新咏笺注》十卷,据兵部侍郎纪昀家蔵本著录,即此文达手批之本也。提要称其每卷以明人滥增之作退之卷末,注曰:“以下宋本所无”,较诸本为善。今就宋本所有,录吴注本之纪批,益足称善本矣。又案:宋本雅善,亦时有小误。国朝康熙中,献县纪竹厓先生容舒,著《玉台新咏考异》,裒后诸本各取所长,非若冯(己仓)舒之墨守宋椠。文达承其家学,持论七通,固当奉为秘笈矣。翁同稣(1830-1904)号称“两朝帝师”,为晚清政坛闻人。他寓居京师时,购得宋元珍本数百种,著名的怡亲王府乐善堂遗书,就大多归他所有。他在京城的藏书室有一经堂、宝匏斋等,著有《东堂书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