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香港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规则收费标准
楚辞释十卷附录一卷(向楚批校)
清光绪十二年(1887)成都尊经书院刊本
2册 竹纸线装
26.8×17.8cm
估价:RMB 32,000-35,000
钤印:成都存古书局经售书籍图记、国立四川大学出版、古青书屋、向楚之印、恕园、马根仁印、白讷长寿
提要:拍品为近代四川著名学者、教育家、革命家向楚《楚辞》批注本,写于王闓运《楚辞释》上,书中天头、地脚以及行间有向楚大量蝇头小字批语,摘録自汉代至近代各家有关《楚辞》的训释、考证。有王逸、朱熹、洪兴祖、吴棫、杨慎、陈第、姚鼐、方苞、房东树、钱澄之、王夫之、王念孙、王引之、朱骏声、孙诒让、陈沣、马瑞辰、张裕钊等逾四十家,并有向楚本人大量案语。书中有向楚题识共五处:1、卷一末题“叔永校长所贻,乙亥芒种读竟,楚志”。2、卷三末题“五月十五日读竟”。3、卷四末题“五月廿一日,楚”。4、卷七末题“六月初五读竟,时寓巴县”。5、卷九末题“七月初二日,楚”。乙亥即1935年,叔永爲任鸿隽字,任鸿隽此时任国立四川大学校长。
案此部应爲向楚1930年代在四川大学文学院讲授《楚辞》之讲稿。王闓运著作书板民国间存于四川大学,川大又将之再度刷印,任鸿隽校长将此部赠予即将受聘川大教席的向楚。据此时川大文学院毕业生,著名文献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利器《王利器自传》(《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2辑)回忆:“这时,四川大学校长是任鸿隽先生,文学院院长是张颐先生,中文系有龚向农先生讲《三礼》,林山腴先生讲《史记》,周癸叔先生讲诗词,向仙桥先生讲《楚辞》,……师道立则善人多,一时蔚爲蜀学中心。……尔时日寇入侵华北,平津名教授多来川大任教,同学们私下认为这是四川的北京大学。”可与拍品互为参证。向楚著述在其身后多已散佚,仅见其门人所编《向楚集》收其散佚诗文。这部凝结着向氏《楚辞》研究见解的批注本因之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可与稿本等量齐观。同样也是研究近代蜀学教育的重要实物。向楚手稿所见甚少,这部经其满批的《楚辞》也是目前所见体量最大的向氏手稿,难得可贵。
向楚(1877-1961),字仙乔,号觙公,四川巴县人。师从蜀中大儒赵熙。1913年重庆成立讨袁军,任民政厅总务处长。1915年入中华革命党,参加策动“肇和号巡洋舰”起义。1916年任南京高等学校教授。1917年赴广州,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中山先生曾亲书“蔚为儒宗”四字横匾为赠。1918年任四川省政务厅长、代省长。1924年起先后任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教授。1933年任《巴县志》总纂。1937年返川大任教。解放后,任四川省人民代表、省文史馆副馆长。
lot 5324
陶渊明集十卷(成多禄批校本)
清光绪据汲古阁覆刻宋本
4册 白纸线装
31.5×20.5cm
估价:RMB 10,000-20,000
钤印:积学斋徐乃昌藏书,上海图书馆,丁福保读书记
提要:此晚清精刻《陶渊明集》书据毛氏汲古阁影抄宋本摹刻而成,依苏东坡的书法手写上版,摹刻极精,笔法流畅,为晚清刻本之逸品。首摹陶渊明、苏东坡小像各一幅,衣纹疏朗、虬髯飘逸。雕版精良、字大如钱,足见宋刻风貌。开本硕大,天头敞阔,通篇几乎题满朱砂、朱磦两色批注,行间有夹批,计200余条,批校极细致,将近万言。尤以朱磦小字校记为多,书为题记落款“戊申(1908)夏五,邗江澹园老人观记”,澹园老人或为晚清书法家成多禄 (1864—1928),吉林人,字竹山,号澹堪、澹庵居士,室名有榆庐、澹园等,精诗文、工书法、诗词、文稿,被喻为“吉林三杰”之一。考,成多禄1907年随原黑龙江巡抚程德全去江苏,居留两年多。南下时,人们发现其家当甚少,而书籍满载。而邗江正是扬州地区。另,据丁福保《畴隐庐藏书志》稿本(上海图书馆藏)载:“收得苏书陶集刻本,存南菁书院旧观”,可知此本或为王氏南菁书院故物。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号梅轩,又号畴隐居士、济阳破衲。江苏无锡人。江阴南菁书院肄业,深得黄以周、缪荃孙版本学真传,为近代藏书家、书目专家。
lot 5325
梁昭明文选六臣全注六十卷(批校本)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怀德堂重刊明汲古阁本
12册 纸本线装
26.3×17cm
估价:RMB 8,000-10,000
提要:有清一代《文选》学臻于鼎盛,据《清代文选学文献综录》统计,参与评点、批校者凡162人,成书专著68种,形成继李善注、五臣注后的第三次研究高峰。乾隆朝承续毛晋汲古阁刻书传统,仅《文选》重刊本即有23种存世,此本乃其中精刻代表。考其版本源流,底本出自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原椠,然重刊时特聘吴门校书名家重加雠对,牌记上盖戳记:“文选考注一书,海内奉为拱璧,第行世已文字迹漶漫,苦无善本。本坊不惜工价,重刊精校,迥与汀版不同,识者甑之。”所言“汀版”即指福建汀州坊刻粗劣本,此本与之相较,确显楮墨精良,行格疏朗,洵足珍藏。全书通篇有佚名朱笔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