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国际拍卖公司拍品评估拍卖拍卖公告

名称:福布斯国际拍卖公司拍品评估拍卖拍卖公告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3.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0973642

更新时间:2025-06-03

发布者IP:14.26.161.236

详细说明

  福布斯国际拍卖公司拍品评估拍卖拍卖公告

  元史艺文志四卷(黄丕烈赠邵恩多,王大隆递藏)(初刻本)

  清嘉庆五年(1806)黄丕烈士礼居精写刻本

  2册 竹纸线装

  28.5×18cm

  估价:RMB 38,000-40,000

  钤印:康节二十四世孙郎仙图章,小安乐窝,秀水王大隆印,荫嘉,殷泉

  提要:古书流传,至今十不存一,艺文志所载能存书籍题名作者,唐以后官修正史多有此制,而《元史》编纂匆匆,未费心搜罗,故无《艺文志》一项。清人钱大昕,清乾嘉之季最富实学之学宗,“于儒者应有之艺,无弗习,无弗精”,以《元史》阙艺文,备加引取,旁及辽金,遂成此编,于嘉庆间刊行。每卷末镌刻顾莼“恭录”,黄丕烈“校”。是书精刻,写样者顾莼,钱竹汀门人,官翰林院编修,而以书画闻名,擅欧书,又精校。校勘者黄丕烈,于此本自称“后学”,此二人均当时乃至有清一代大家,若非钱大昕盛名,恐怕难以延邀。拍品嘉庆原刻,顾莼欧体字手书上板,橅印清雅悦目。书前题“嘉庆元默阉茂寐月,读未见书斋主人赠”,为乾嘉时藏书家邵恩多所题,邵氏字朖仙(朗仙),号栗乡山人,江苏常熟人,博学嗜古,喜抄罕见之书,曾在黄丕烈“士礼居”抄《南部新书》,多为绝无仅有之书或宋椠善本,藏于“小安乐窝”。王欣夫(1901-1966),名大隆,号补安,以字行。中国古典文献学专家,建国后任教复旦大学中文系。毕生从事于中国古代目录、版本、校勘之学,整理和编著有《许庼学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藏书纪事诗补正》等。

  lot 5301

  黄山图不分卷(管庭芬、六舟题跋,管赠六舟)(清)释雪庄绘

  清康熙吴荃刻本

  1册 白纸线装

  27.3×16.5cm

  估价:RMB 90,000-100,000

  钤印:庭,芬,芷湘,屯庐过眼,芷湘书画,培兰,管庭芬印,六舟,墨圭楼,曾在六舟处

  提要:此黄山图为清初著名画僧释雪庄(约1646-1719年)亲历黄山诸峰后,择其最灵奇者,绘图写照,初载于汪土鈜《黄山志续集》,后吴荃等人又刊刻成单行本行世,凡86个半叶版画。此书前有管庭芬题跋:“未曾黄海访山灵,开卷先披五岳形。何必一筇兼一笠,已探三十六峰青。石筍摩空欲刺天,怪松无土已千年。画成崖断稀人迹,结筃皮蓬隐翠烟。乱泉吼峡卷狂雷,绝胜夔门剑阁开。如海如云分不出,远山疑挟片帆来。梅花老衲有传灯,咫尺烟霞叠万层。散发空山谁是侣,看松罗汉月明僧(俱黄山峰名)。道光丁亥夏日偶得此册,率题四绝,以志嚮慕。芷湖居士管庭芬书。”后又有六舟题:“雪庄老人画黄山图/咸丰纪元岁在辛亥孟秋,吾友管君芷湘见赠乃百朋之锡也。达受志。”并题书签。管庭芬、达受二人先后收藏,且钤印累累,足见先贤之重视,实为收藏佳品。达受(1791-1858),字六舟,号万峰退叟,清代浙江海宁人,俗姓姚,是著名的僧人、金石学家、书画家,被誉为“金石僧”。管庭芬(1797-1880),原名怀许,字培兰,又字子佩,号芷湘,晚号笠翁、芝翁、甚翁,亦号渟溪老渔、渟溪钓鱼师、渟溪病叟。浙江海宁路仲人。清学者、藏书家、画家。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地理P519

  lot 5319

  史記一百三十卷附方望溪批點史記四卷(朱疆村通篇精校 潘景鄭跋)

  清光緒二至四年(1876-1879)武昌張裕釗精寫刻本

  2函20册 白纸 线装

  24.5×15.5cm

  估价:RMB 100,000-120,000

  鈐印:景鄭藏書

  提要:內封右上方題“歸震川評點本”,左下方題“方望溪評點附後”;陰面刻“光緒二年正月/武昌張氏校刊”。卷首武昌張裕釗序,說歸震川評點《史記》,後世學者爭相傳錄,致使舛誤甚多,眾說紛紜,迄無定本。馬平王錫振(1815-1876)取歸氏與方氏評點本,摘錄起訖,合而刊之,被視為善本。然尚多不足,是以張氏欲重加校勘,以《史記》三家註本世間多有,故只取白文刊之,附以歸氏評點。歸評原係丹黃二色,今刊本只用墨色,以三角形標誌其黃筆,圓圈代表朱筆。其評點文字世無定本,故刪而不錄。困於資金,遲遲未果,友人吳汝綸力贊其事,由“清末四公子”廬江吳長慶出資一千二百金,門人劉炳燮與其子同任校勘。始於光緒二年正月,至四年七月刊成,並附以《方望溪評點》四卷。書口下方刻字數,卷內避清代諸帝及孔聖名諱。宋體字,筆畫纖細,雕鐫精整,為晚清刻書之佳品。書衣有近代著名版本目錄學家潘景鄭墨筆題記四行:“朱疆邨先生手批本。每篇後均有/先生手跡,具見前修讀史之勤,為可重也。己卯(1939)春日存古主人寄來滬寓,以五十元收之。”民國廿八年的五十元,至少可買一至兩部明版白棉紙本,可謂昂歸,由此也可見前輩學者對名家手跡的重視程度。全書經晚清“四大詞人”之一朱祖謀通篇朱筆圈點,從頭至尾,一絲不苟,並通篇批註,毫無懈怠,全書批註約三萬餘言。除每卷尾有其批語幾十、百字外,欄上亦多批註。凡引陳仁錫、楊慎、楊復吉、唐順之、正義、索隱,茅坤、戴震、漢書天文志、考要、集解、汲古閣本、余有丁、測議、董份、鐘惺、徐孚遠、柯維騏、田汝成、太平御覽諸人及諸書,或校正訛脫衍奪,或闡釋句意,或考證史實。如《五帝本紀》第十葉陰面“五流有度”,朱氏墨筆批註:“陳仁錫曰,‘五流有度’,古本度作㡯。《尚書》(前有‘蓋’字後被刪除)作宅,蓋㡯之訛也。夏紀三危既度同。”此為校勘文字例。《夏本紀》第四葉“咸則三壤,成賦中國,賜土姓。”朱疆邨批註:“陳仁錫曰,咸則三壤,成賦中國,錫土姓句,詔中國諸侯,錫之土而命之姓耳。”此為解釋句意例。又《夏本紀》第七葉陰面“帝不降崩,弟帝扃立。”朱批“陳仁錫曰,《竹書紀年》帝不降遜位帝扃,三代無內禪,惟不降寔有盛德。”此乃辨析史實之例。其最用功處在史記年表部分,幾乎無一葉不校。或改字,或補字,或添入闕史,或據他書刪除誤記之事,或改人名、地名,或記事時間有誤而前後移動,甚至連筆畫之誤亦一一改正——由此可見朱疆村閱讀細緻,而讀者若不心細,往往毫無察覺。由此書批校可知,朱祖謀以詞學名家,但也長於史實考訂,先賢博聞強識,貫通古今,令人油然崇生敬仰之情!

  朱祖謀(1857-1931),原名孝臧,字古微,號漚尹、彊村。浙江歸安人。光緒九年(1883)進士,選庶起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歷官會典館總纂總校、侍講學士。《辛丑合約》後升內閣學士,擢禮部侍郎,兼署吏部侍郎。光緒三十年(1904)出為廣東學政,滿二年,因與兩廣總督齟齬,引疾去。歸寓蘇州,任教江蘇法政學堂。辛亥革命後以遺老寓居上海,結交名流,潛心研究詞學。其詞初學吳文英,晚又肆力蘇軾、辛棄疾。初以唱和為主,庚子事變後,多以詞記史。辛丑以後,詞境日趨於渾,氣息亦益精。為清末民初詞壇巨擎,有詞宗之譽。輯刻《僵村叢書》,校勘精良,為書林所賞。又輯《湖州詞徵》24卷、《國朝湖州詞徵》6卷。

  題跋者潘景鄭(1907-2003),藏書家,版本鑒定家。原名承弼,吳縣人。師事章太炎、吳梅、俞粟廬。與其兄潘博山繼承了祖父潘祖同“竹山堂”全部藏書四萬卷,還購得先祖“三松堂”失散之書及曹元忠箋經室、莫棠銅井文房、孫毓修小綠天等藏書。1919年秋,蘇州書肆出現一部宋蜀刻大字本《後山居士文集》二十卷,由於紙色晦暗,業內人士誤以為是明代翻刻本。潘氏兄弟慧眼獨具,毅然以二百元收下。此集字大如錢,字體古樸渾厚,鈐有“晉府書畫之印”、“敬德堂圖書印”印記。由此改書齋為“寶山樓”。輯刻《陟岡樓叢書》,編纂《明代版刻圖錄初編》與《著硯樓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