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成交金额合作方式总征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成交金额合作方式总征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9.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0958647

更新时间:2025-06-02

发布者IP:14.151.33.91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金额合作方式总征

  谢时臣(1487-1567后) 麦舟兼赠

  设色绢本 立轴

  184×100.5cm 约16.6平尺

  估价:RMB 3,000,000-4,000,000

  题识:麦舟兼赠。谢时臣笔。

  钤印:谢氏思忠(白)(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谢时臣》20印,1531页)

  出版:

  1.《神州大观续编·第七集》,1928年。

  2.《历代名花大观·山水轴》130页,1997年。

  3.《南画大成》第6卷,1384页,广陵书社,2004年。

  4.《历代名画大观·山水轴》,1997年。

  5.《南画大成·山水轴》第9卷,2010年。

  6.《中国妈妈的唐诗课》,2017年。

  7.《殷商文化之源历代书画选》,2022年。8.《山水画集》。

  谢时臣(1487-1567后),明代画家,字思忠,号樗仙,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能诗,善画,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工书法,长于隶书。山水法沈周,得其意而稍变。笔势豪放,设色浅淡,人物点缀,冲和潇洒。擅山水,师法吴镇、沈周,稍作变化,兼有“浙派”和“吴门派”笔法,风格独特。

  “麦舟兼赠”是一个典故,北宋诗人石曼卿穷困潦倒,范纯仁奉父亲范仲淹之命到苏州一带收麦子,顺路探望石曼卿,得知其难处,特将麦、舟相赠,传为一时佳话。谢时臣采用了一种全景式构图,远景是两岸夹一江,山峰连绵不尽,墨色秀润,山石外部轮廓线与皴擦完美结合。山石用披麻皴兼小斧劈皴,以湿墨渲染,树木分为夹叶树、蟹爪树,树干用笔苍劲挺拔,树叶勾勒线条上柔刚相济,山石的苔点上则浓墨点簇而成。江上有盘旋的鸿雁,有的依枝而栖,有的盘旋飞翔。近景数株枯树之下有童仆侯门,右边戴幞头者为范纯仁,左边穿孝衣者为石曼卿,后有侍童挑担者与手捧小麦者立于石桥之上,运粮之船泊于丹阳珥渎河,茂密的水草掩映其间。整体构图井然有序,逐渐过渡,有引人入胜之感,可谓谢时臣拟古的代表作。

  文伯仁自号五峰山人,为文徵明从子,幼承家学,时发巧思,善画山水,以其高超的画艺而声名卓著,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誉。文伯仁善于学习,画法精湛,笔力劲健,时人评曰:“作山水笔力清劲,岩峦郁茂,擅名不在衡山之下”,可谓中肯。他的山水画面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细笔山水,画法自文徵明而来,略加变化,笔墨细秀清劲,风格疏朗,多有个人情趣的流露;一种仿元代王蒙画法,层岩沟壑,皴点繁密,且能做到繁而不乱,画面郁郁苍苍,得黄鹤山樵之真髓。

  LOT 620

  文伯仁(1502-1575) 溪山访友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69×63cm 约9.6平尺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题识:五峰文伯仁写。

  钤印:德丞(朱)、五峰山仙(白)

  鉴藏印:寔夫鉴定印(白)、松陵朱柳塘珍藏(白)、豫章郡图书印(朱)、罗世良印(朱)、叶心农(朱)、芝陔审定(朱)

  出版:《名人书画集 第廿七集》,图版3,商务印书馆,民国十六年(1927年)版。

  说明:本拍品为清代罗明伯、朱逢泰、李在铣旧藏,后为近代实业家叶心农旧藏。

  1.罗明伯(清),亦名罗世良。豫章望族。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尤喜吴门作品。此人鉴藏印曾多次出现于明代吴门作品中,如两方钤印著录于清人睿颐《梦园书画录·卷九》明沈周绘《湖山卷》上。

  2. 朱逢泰(活跃于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字钧阊,号柳塘,别号笠泽外史,室名画石轩。松陵(今江苏吴江)人。工于诗文,兼擅绘事,家有藏画,精鉴赏。善画山水,醉心于明吴门四大家,笔法疏秀,兼擅花卉竹石,著有《画石轩诗集》《画石轩卧游随录》。

  3.李在铣(1818-1909),名侯,字芝陔,号六亩道人,河北涿鹿(今属河北张家口)人。曾任涿州知府。富收藏,与翁同龢、宝熙等名士交善。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燕文贵《江山楼观图卷》、鲁宗贵《吉祥多子图》等宋元巨制,都是李在铣旧藏。

  4.叶心农(近代),民国著名实业家,锡尔康公司股东,中医学会选定执监委员。喜书画,收藏甚富。与来楚生等名士交好。

  出版物

  文伯仁(1502-1575),明代画家,字德承,号五峰、摄山长、葆生、摄山老农、五峰山人、五峰樵客,汉族,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侄子。工画山水,效王蒙,学“三赵”(令穰、伯驹、孟頫),笔力清劲,岩峦郁茂,布景奇兀,时以巧思发之,名在文徵明之下。横披大幅颇负出蓝之誉,唯构图时有塞实之感。善画人物,亦能诗。

  《溪山访友图》的山峦与湖溪在布局上安排的较为繁复,形成一种纵深感,别有新意,观之奇崛,画风幽致。山石多用披麻皴,显得比较柔和,画面清新淡雅,用墨较润。独木桥上,一位高士正在回眸观望,似乎在寻找未到的友人。画面最近端,一人正在引导一位文士前行,后有一仆人随行,仆人肩头前后各有漆盒、书卷。画的气息较为雅致,山峰耸立,波光潋滟,一片平和。这件《溪山访友图》的水的画法十分精湛,笔墨工细,设色淡雅,承袭元人真传,形神俱似,且能自出机杼,为其得意之作。1927年出版于《名人书画集》第二十七集。

  邢侗为晚明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张瑞图、米万钟并称为“邢张米董”。万历二年(1574),邢侗二十四岁,就以一手好字考中进士,“殿试策,书法擅场,主者惊异,卒置榜尾。”这个时候的书风,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学王宠。他在《题王雅宜墨迹》中说:“王履吉书元自献之出,疏拓秀媚,亭亭天拔。即祝之奇崛、文之和雅尚难议雁行。矧余子乎。余三十许时,实谙此法。久之易辙,改途茫然。”可见他是先学王宠,其后才上追晋唐的。存世邢侗书法多为其隐退之后的临书,大多不落年款,如《来禽馆真迹续刻》所称“盖先生壮岁临二王,肖其形神,海内传之。”这件行书《五律》为邢侗自运之作,尤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