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卖买双方建议2025

名称: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卖买双方建议2025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5.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0958383

更新时间:2025-06-02

发布者IP:14.151.33.91

详细说明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卖买双方建议2025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清内府以雄厚的财力、物力为后盾,广罗写绘、镌印高手供奉内廷,无论写本、绘本、刻本、拓本、活字本,从编纂、写手、刻工、印工及印刷物料、图书装潢,都精益求精,具有鲜明的宫廷特色和独具一格的皇家风范。不仅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刻书的最高峰,也代表了有清一代书籍装潢的最高水平。

  此次中贸圣佳征集到一批清代内府典籍,不仅有刻本、写本、写绘本,还有铜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套印本、石印本、拓本等,内容上更是包罗万象,除四书、五经、史书、文集、诗集、时宪书、佛经、类书、丛书外,还包括圣训、实录、诰命、呈文、内务府档册等,形式多样、纸墨精良、装潢考究,可谓琳琅满目。现略选几种做简要说明。

  就刻本而言,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大放异彩,全面普及的时代。内府刻书在此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清承明余绪,内府刻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无论在刻书机构的设置,刻书制度的建立,还是刻书质量、品种、数量上,都远非前朝所能望其项背。

  纵观有清一代二百多年内府刻书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清入关前,是为肇始期 ;二是顺治至康熙十九年武英殿修书处成立,是其发展期 ;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其鼎盛期 ;四是嘉庆至清亡,是其渐消渐亡的衰败期。武英殿修书处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设立,专门负责内府图书的雕版、印刷等事宜,办公地点就设在武英殿。从此,清廷一应纂修大臣、儒臣学者和工匠仆役等员,全部集中于武英殿,武英殿也成为了清代宫廷的文化活动中心。刻书的方式以木刻、铜或木活字摆印、多色套印、拓印、石印、铅印等,出版的文字有汉文、满文、蒙文、藏文等。武英殿修书处所刻印书籍,也称武英殿本、殿本、殿板。往外延伸,还包括中央六部以及诗局等隶属内务府管辖的刻书机构,这同属于宫廷刊刻书籍的系统,称为清代内府刻书。

  康熙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有着极高的汉文化素养,博学多识,多才多艺,雅好艺文,诗词、书法、绘画无不精擅。他主张文治,倡导稽古右文,尤其重视诗歌在教化方面的作用。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内府刊朱墨套印本

  《御选唐诗》

  此次上拍的《御选唐诗》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内府刊朱墨套印本,开化纸精印,乃康熙帝亲自从《全唐诗》中选取部分符合“温柔敦厚”旨趣之诗,再敕命陈廷敬等儒臣依次编注而成,最终由康熙皇帝亲自裁定,最符合康熙帝的诗学观和诗教观,并暗含“文治”的政治意味,康熙五十二年由内府刊刻,是正统的官修唐诗选集。《御选唐诗》也是唯一一部由康熙帝亲自选目定篇的唐诗选本,此书至乾隆时期仍颇受重视,被选入《四库全书》及其菁华《四库全书荟要》中。至光绪时期,科举诗题甚至也出自《御选唐诗》。

  资料记载康熙帝对《御选唐诗》的编修极为重视,他在御制序中说:“朕亲加考订,一字一句,必溯其源流,条分缕析。其有征引讹误及脱漏者,随谕改定。”此非虚言。据《清内府刻书档案史料汇编》记载,该书由康熙帝亲自把关,每抄写完几篇或试印几册样本即呈御览,时有硃批示下,如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十七日、二十日均对抄写样本字提出意见,认为“字稍有不同,刻时需划一”,“公同缮写,字皆大些”,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至五十二年六月,初步装完《御选唐诗》一部二函十四卷,得到康熙帝“刊刻、装订甚好”的肯定,并指示“目录甚厚,订二本好”,最终装成《御选唐诗》一部二套十五本,并陆续刷印装订。一年多时间内,涉及《御选唐诗》的奏折和硃批近百条,是为清内府刻书档案中之最。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内府刻四色套印本

  《古文渊鉴》

  《古文渊鉴》,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内府刻四色套印本。它是集历代散文为一书的文学总集。所选文章自春秋至宋代,康熙帝亲自选定,将所谓有益风俗,有裨世用的文章勒为一编,卷端题“御选古文渊鉴”字样, 题下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臣徐乾学等奉旨编注”。卷前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御选古文渊鉴》,序末钤有康熙帝“稽古右文之章”及 “体元主人”宝玺各一。康熙帝对此书极为喜爱,“常备案头,以备温习”,除此汉文本外,康熙间内府尚刻有此书的满文本,并不多见,此次拍卖亦有呈现,实为难得。两部均为开化纸印本,纸质洁白如玉,绵软透明,字迹颜色发亮。该书共分绿、黄、红、黑四种颜色套印而成,其存世据今也有近四百年历史,但全书颜色依旧鲜艳夺目,反映了清代内府刻书用墨之精良。前人评语在书的天头用黄绿色字标之,清朝评语则用朱色。套印书籍一直以其绚丽的效果备受世人追捧,但因工艺繁琐,造价高昂,就连在清代内府刻书历史上,也仅刊刻过四种四色套印的书籍,其中刊刻年代之早,编撰卷帙之巨,均以此书为魁首,在内府刻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