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品鉴定评估拍卖项目
用织绣的材料和方法再现书画形象的作品,是织绣工艺品中独特的一类。
织绣书画,通过文人的笔墨绘制的山川、花木、虫鸟等图案为样稿,故有“绣画共职”之誉。
织绣书画既可归入织绣类,也可归入书画类,清代皇室钦定的书画著录书《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初、续、三编中,即收入织绣书画,视其为书画艺术的一个分科。
LOT 2602
十六/十七世纪 堆绫绣唐卡
63*121cm
估价:RMB 1,000,000-1,200,000
此幅唐卡主尊表现了释迦牟尼成道时的标准样式,其结跏趺坐于莲花之上,左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右手于腿前呈触地印,脑后头光层次丰富,于日月同辉之下,显露了佛陀的宗教特质。下承莲花座及方形台座。主尊身侧有繁密花茎,上有盛开莲花,环绕于背光四周,并有花蕊延伸至背光前及主尊两侧。尊像前方供法轮,两侧各一只白狮。
唐卡品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缂丝等。西藏织物唐卡多为内地特制,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藏区为多。
此件唐卡即为堆绫绣形式制作。堆绫绣又称剪彩绣或贴绫绣,贴绢以单层丝织物剪成图案平贴,而堆绫则是以丝绫和其他丝织物剪贴堆叠图案。此技法在藏传佛教用品中应用极广,以垫高所绣人物图案,形成高绣的立体视觉效果。本品以蓝缎为地,采用漳绒,杏黄,深蓝,月白色缎等织物按画稿纹样剪裁成各式绫片,贴堆成释迦牟尼像。堆绫部位加以刺绣,采用了平针、套针、扎针、钉线针等多种技法。画幅四边镶织金折枝花纹锦与天华锦边。用料名贵,做工精湛,设色于浓淡之间又显沉稳肃穆,为不可多得的唐卡佳作。
从此幅作品精湛的技艺,奢华的用料以及复杂的构图来看,应为皇家或贵族施造的极为重要的贡品。所用各种材料从质地工艺上看,均为明代织物,因此其制作年代最晚应为16-17世纪,也就是明代末期到清代初年左右。此唐卡当时应是成套制作,一组六至八幅。香港佳士得2010年秋拍卖的一幅明十六/十七世纪缎地刺绣释迦牟尼佛唐卡(Lot3063,成交价710万港币)应与此唐卡同属一组。将两幅作品一起看时可发现,主尊背后蓝色织锦龙纹在此幅作品中可见头部,而在2010年拍卖的另一件作品中则为尾部。
清 米色缎绣维摩居士像赞轴
44*121cm
估价:RMB: 160,000-200,000
维摩诘是古印度大乘佛教居士,著名的在家菩萨。在艺术图像中,维摩居士的形象,不仅要表达他神性佛性的一面,也要表现其凡人的特点。他被中土造像演化为维摩长者,人间乡绅。
维摩居士像一轴,以米色缎为地,再用各色丝线绣出维摩居士像及赞语。维摩居士作士人打扮,头戴东坡巾,宽袍大袖,坐于石上,一手执卷轴,一手捋长髯,神情安详,注视前方。维摩居士像上方,作“维摩长者”四字。绣像左下,椭圆形钤印“露香园”。绣像采用顾绣工艺,画绣结合,绣工细腻,晕色自然,为清早期的一件顾绣精品。
诗堂上则是龚穊綵所撰、高栋所题的赞语。赞语之前,钤有“耝云”长方形印一枚;题识所署:“康熙岁次戊戌小春谷旦弟子高栋盥手拜书”。“康熙岁次戊戌”,也就是康熙五十七年(1718)。题款处钤有龚穊綵的“龚穊綵印”、“莱成”,高栋的“高栋”、“西厓”、“听其自默”共五枚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