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征集中心联系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黄宾虹绘画风格仍留存早期受“新安派”影响的痕迹,呈现清逸疏朗之态。彼时他虽遍临古人佳作,对传统技法钻研颇深,但在风格上尚未形成显著突破。其画作线条圆润,笔势纵横间有洒脱之意,枯湿兼施的用墨使画面清朗疏阔,山水形象明晰,保持着传统山水画的典雅范式,尽显文人画的文秀韵味。
步入三十年代,黄宾虹艺术风格迎来关键转变,他的画面出现抽象自由线条,开始注重墨与线的变化。这一时期,他多次在画作题跋中谈及宋、元绘画“浑厚华滋”的美学风格,将其视为中国画学正宗,并逐渐以此为追求目标。此前风格中的“清逸疏朗”,那种清新明快之感,逐渐被 “浑厚华滋”带来的粗犷、自由表现所取代,他在绘画实践中深入探索笔墨变化,力求展现山川雄浑厚重,为风格转型奠定基础。
到了四十年代,黄宾虹的艺术风格基本成型并趋于成熟稳定。他继续深化对“浑厚华滋”的诠释,在用笔上融入篆籀之意,凝重高古又不失刚健婀娜;墨法上,破墨、积墨、宿墨运用愈发精妙,画面呈现出“黑、密、厚、重”的特质,以繁复笔墨构建出山川浑然之气趣,成功塑造出极具个人标识性、浑厚华滋的独特艺术风貌,完成从早期清逸向雄浑厚重风格的彻底转变,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
值此黄宾虹160周年诞辰之际,中贸圣佳2025春季三十周年庆典拍卖精心呈现数件宾翁佳构,尤推唐天如旧藏珍品,既是宾翁艺术风格转变的例证,又是宾翁与其好友唐天如数十年友谊的见证,诚邀各位藏家品鉴。
黄宾虹
唐天如
琳琅——重要中国书画及古籍夜场
LOT 681
黄宾虹(1865-1955)临水读书图轴
1921 年作 水墨纸本 立轴
130×44.5cm
估价:RMB 550,000-650,000
出版:
1.《藏真·创刊》,第19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2.《上海艺术家》,第165页,上海艺术研究所,2007年版。
3.《二十世纪中国学院派绘画》,第4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
4.《海上绘画一世纪》,第10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
5.《海派绘画》,第176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
6.《退潮有痕·黄宾虹的笔性探微与鉴赏》,第64页,安徽美术出版社,2021年版。
说明:
1.Lot.670-682为怀菊草堂藏历代书画
2.本作为唐天如旧藏并题签条。
唐恩溥(1877-1961),字天如,广东新会人。少年举孝廉,后为国史馆总裁。历任广东高等学府教职。晚年移居香港,曾任香港红十字会会长。工诗擅书,香港艺术馆藏有其书法。与文化艺术界来往频仍,与黄宾虹过从尤见密切。唐天如自述,自结交这20余年以来,累计“所蓄宾虹画至数十帧”。唐天如收藏黄宾虹作品,辄喜钤盖一方“藤香室”白文印。唐天如曾得晚清收藏名家潘仕成室号「听颿楼」之旧匾,复倩宾虹为之补图,曾于三年内三写〈听颿楼图〉送赠。一九五八年五月,香港举行黄宾虹作品欣赏会,汇集本港藏家之精品,被喻为四九年后在海外最重要的黄氏作品个展,其中十余件即借自唐氏。
出版物
黄宾虹与唐天如之交游,以三十年代间最为频密,而唐氏对黄宾虹画作之喜爱,涵盖不同时期,今见其藏最早黄宾虹画迹,可考者为1918年,《临水读书图》作于1921年,当为画家捡旧作见贻,入“藤香室”收藏。
本幅为画家壮岁纪游之作,题识中“赤松”位于浙江金华,黄宾虹生于斯、长于斯,后因家变迁回原籍安徽歙县,此后经年,多次回金华游名胜、访亲友。《临水读书图》可谓黄宾虹回乡之游的见证,写家乡山水,信手拈来,别有情结。画面体悟古人兼师造化,山体用细长的披麻皴擦出,杂树草木层层点染,笔笔分明,繁而不乱,笔墨风格已从明人的“枯硬”向元人的松秀转变,得北苑、大痴遗韵。这一时期画家更加重视游历写生,是画为金华之游后所写,又有来自自然的鲜活气息。
此作落款“宾谼”,在黄宾虹作品中少见。据《黄宾虹年谱》载,1917年夏,黄宾虹易字“宾虹”,一度署“宾谼”,今见其作品如此署款者,多在191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