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室贵族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什么时候开拍

名称:英国皇室贵族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什么时候开拍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9.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0904908

更新时间:2025-05-29

发布者IP:14.151.33.91

详细说明

  英国皇室贵族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什么时候开拍

  清雍正 洒蓝地留白填黄釉出筋栀子花大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D:33.2cm

  估价:RMB 3,000,000-5,000,000

  本品与同类白花器相较,制作工序复杂,先于素坯之上沥粉堆塑出缠枝花卉纹饰并覆上黄釉,入窑素烧成为瓷胎,继而于素胎之处施上洒蓝釉,二次入窑烧成。

  此种制式盘多为蓝地白花制,而蓝地黄彩器物仅见两例,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清雍正 蓝地黄彩折枝花纹盘”,另一为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对比其纹饰与工艺均与本品纹饰一致,此种大盘造型、纹饰均模仿明代嘉靖蓝地黄彩花卉纹盘,而蓝地白花装饰手法始于元代,至雍正时期则更趋精致。拍卖市场,本品似为唯一一例。

  本盘变常见的蓝釉地为洒蓝地,以工艺难度的增加,来达到效果上的愈发清新秀雅。整器纹饰绘制细腻,花叶繁茂,筋脉毕现,深富层次及立体效果。康雍乾时期御窑瓷器生产,不仅展现出康乾盛世帝王的审美意识,也代表了清代瓷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杨献谷记有:“瓷品精进,无过清代康雍乾之御窑。”端庄别致的造型、纤柔流畅的刻画与瑰丽明艳的黄釉浑然一体,展现了雍正御窑高超的制瓷技艺。《通典》注有:“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因“黄”与“皇”谐音,黄色是历朝帝王所崇尚的专属颜色,成为权利、尊贵的象征。黄釉瓷是皇家尊严的一种体现,被宫廷垄断,严禁民间使用。据清代文献记载,不同等级的皇室成员所使用的器物颜色、纹样与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

  进入明代,蓝釉在宫廷之中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南窑笔记》中说:“宣窑……又有霁红、霁青、甜白三种,尤为上品。”由此可见蓝釉之贵重(图一)。又据《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一载,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禁江西饶州府私造……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赀,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蓝釉瓷器的地位从中更可见一斑。除了深沉艳丽的霁蓝釉和宝石蓝釉,明代工匠还创烧出洋洋洒洒富有诗意的雪花蓝釉(图二),雪花蓝釉又名“洒蓝”,工艺上用管蒙纱吹釉于器上,故又称“吹青”,以点状的色斑均铺来追求颜色、层次的变化,祥和饱满,胜于丹青。

  至清代,蓝釉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除了霁蓝釉的继承与雪花蓝釉复烧外,又多有创新。康熙时期,御窑厂先是创烧出了天蓝釉、天青釉,后又在此基础上创烧出月白釉。天蓝釉釉色纯净如碧空千里,莹润含蓄;而月白釉之蓝虽已渺渺淡淡,近乎于无,却依然保留着制作者内心对“雨过天青”的深重寄托。至雍正、乾隆时期,蓝釉的表达仅纯色已难以满足,于是开始向复色上探索,以描金、刻花、印花、堆白花等多样装饰手法的运用,起到了悦目怡人之效果。如本件“清雍正洒蓝地黄彩沥粉出筋花卉纹盘”,先是在洒蓝地上留白,再于其上沥粉出筋,施以黄釉,经过二次烧制方可成型,这种不惜工艺上的繁复以增加纹饰立体效果之突出,其心其艺可敬可叹。此时蓝釉出现在复色釉上的创新之作有宜钧中的天蓝色、广钧中的“雨淋墙”,及在仿钧釉过程中创烧的火焰青、炉钧釉、青金蓝釉等。青金蓝釉釉色如泼,酣畅淋漓,与雪花蓝釉恰似雨雪互见,玄机无穷。

  唐英在其《陶人心语》中曾说自己杜门、谢郊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食息者三年,方才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可见其用心之诚,瓷器烧造之艰难不易。蓝釉瓷器正因古人彭湃以注的审美灵性和无限热情,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烧造技艺,才能使后人有幸在中国古陶瓷这棵文化参天大树之下,感悟这抹祥和呈瑞的炉火纯青、幽蓝靛彩。

  清雍正 仿宣窑霁青釉留白暗刻三鱼纹内暗刻龙纹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D:20cm

  估价:RMB 1,000,000-1,800,000

  盘为敞口微侈,浅腹下敛,底承圈足,造型规整,端庄秀美。盘心施白釉,并于盘心在素胎之上暗刻海水龙纹,龙细颈,五爪,作昂首翻腾状。外壁满施霁青釉,发色明丽,匀净含蓄,整体温润之感悠然而生,盘底心施白釉,正中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工整疏朗。

  盘外壁以留白手法绘三鱼纹,加以暗刻描绘,描画写实,灵活生动,鱼儿似游弋曼妙水波之中,悠然而自得,别有一番意趣,衬以霁青釉有如古宣作画,色地素雅匀净,深具国画美感,颇具宣德三鱼纹之意蕴。三鱼纹自明初装饰于瓷器起,一直延续至清末,是明清时期官窑瓷器的经典装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独特的鱼纹文化,在道教中,“鱼”的自由灵动,体现了道教老庄经典中所倡导的“道法自然”、“无为”、“在川之乐”等自由的理念与态度。

  清雍正 青花宝相花三多八宝折沿大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D:45cm

  估价:RMB 4,000,000-6,000,000

  盘口折沿,浅弧腹,圈足。内口沿饰一周海水纹,内壁绘缠枝莲托八吉祥纹,青花纹饰清晰,毫无晕散。盘心为一朵八瓣宝相花,瓣尖各对应一朵缠枝莲花,每朵莲花枝叶又各自卷曲成葫芦状。盘外壁绘六朵折枝花果,分别为莲花、桃、葵花、石榴、梅花和枇杷,寓意祥瑞。盘底圈足处可见胎质坚硬细腻,修足规矩圆滑,足内双圈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本品造型端庄规整,恢宏大气。盘胎骨坚致,釉质莹润,青花发色鲜艳,点染勾勒,法度皆宜,具鲜明的景德镇御窑厂仿明早期青花瓷特点。口沿绘海水浪涛纹,盘心饰莲心环饰缠枝莲纹,此为来源于永宣时期绶带葫芦式扁瓶之纹饰,具浓郁伊斯兰风格。外壁所绘六组折枝花果纹则是对永宣同类大盘的如实摹仿,而内壁一周缠枝莲托八宝纹却融汇佛教经典元素,这即是雍正皇帝摹古思想之体现,于慕古中更创新意。

  与素以小巧雅致着称的主流风格相较,本类大盘是为雍正官窑当中之特殊品种,口径在45厘米以上的近似者尚有四类,其盘心分别青花绘瓜瓞连绵图、云龙捧寿图、穿花翼龙图、青花矾红海水云龙图。后三者均被乾隆官窑所沿袭,见于传世,而本品与瓜瓞连绵图者则为雍正一朝所独有,堪称旷世绝响。

  关于此类大器之功用,有一说是用于皇宫筵席、特定隆重之祝祭及菜肴繁多的场合,此种满族宴请习俗沿袭了蒙古与西藏之共同进餐的传统形式,因其本为追慕永宣之作,故而也与永宣时期以苏青制作的大盘功用相近。

  清雍正 斗彩灵仙祝寿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D:20.7cm

  估价:RMB 2,100,000-4,100,000

  此灵仙祝寿图盘是雍正御瓷之中的无上隽品。其形俊雅端庄,胎质细薄轻盈,釉汁莹润如玉,极具尊贵品格。内心绘以斗彩芝仙祝寿图,画中高低洞石玲珑对立,上有天竺二枝横欹而出,硕果累累,下见水仙吐萼含苞,掩映其中,更现灵芝倚石而生。外壁则是由洞石分别和灵芝、水仙、翠竹构成三组图案装饰,寓意喜庆吉祥。其画笔清秀细腻,设色淡雅逸丽,构图颇得虚实之妙,图中春色盎然,宛若和风拂面,实醉人心扉。当中洞石之绘画水平堪称雍正御瓷之最,运笔苍劲,皴法多变,点染细致,质感如真。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如此精美雅致的构图与设色必当出自内府画师之手,目前虽未见清宫档案记载,但作为如此重要而珍贵的瓷器,其画稿之构成绝对不会随便而来,凭空设计,必是代表雍正皇帝的某一类喜好或审美要求。故宫博物院典藏的《胤禛行乐图》册页之“书斋写经”,画中胤禛着汉装闲坐书斋里,正展纸执笔写经,门外的场景正是天竺、水仙与迭石,其布局、色彩与本品主题纹饰非常相似,可以推知本品所依粉本即源于此处景致。该册页所绘十六处场景多为现实写照,参考相关史料对比,可认定此处所绘应为圆明园内一所书斋,是胤禛登基之前依照明末文人公认的标准去设置的,不独对室内布置考究,亦十分注重营造室外的观赏景物。可以想象当年雍正皇帝对门前此番赏心悦目的景致是何等喜欢,以致让宫廷画师照此设计图样,交由御窑厂的画工临摹于瓷盘之中。

  本品另一独特之处则是灵芝的频繁出现,而且还是长在石头上的灵芝。检阅史料文献可知,灵芝是雍正皇帝最为喜爱的瑞物,具有非凡的涵义。据《清世宗宪皇帝实录》记载,雍正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诸王大臣等奏报,景陵(康熙帝陵)宝城生瑞芝五本,光彩辉烂,五色鲜润。雍正皇帝甚喜,朱批“此我圣祖仁皇帝昭示嘉祥景象,朕心不胜感庆”之语。后雍正七年和十二年均在景陵二度发现灵芝,以致胤禛在雍正十年十月底就清军大胜准葛尔部下发的特谕中专门提及“我师奋击,大获全胜……而瑞芝恰产于景陵,天人协应,信而有征。”雍正皇帝认为瑞芝是上天预示军事胜利的神物,说明此次战争是符合天道,故受上天庇佑。雍正十年,时为皇子的弘历还专门绘画景陵瑞芝,名为《御笔瑞芝图》,可见皇家上下对景陵瑞芝极为珍视。

  清雍正 斗彩芝仙贺寿图盘一对

  成交价:HKD 7,240,000

  亦可比较相同纹饰的青花例子,如赵从衍旧藏一对,见1978年香港艺术馆展览《Chingtechen Porcelain for the Ming and Ch’ing

  清雍正 仿成窑斗彩灵芝纹小杯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款

  D:7.3cm

  估价:RMB 2,600,000-4,600,000

  成窑斗彩冠绝古今,其造型隽秀,画意典雅,极富盛名,后世多有追摹。雍正皇帝对成化斗彩器胎薄工精之风格颇为推崇,故屡下旨御窑厂对成窑器物进行仿烧,如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陶成纪事碑记》中“仿成窑五彩器皿”显然罗列其中。

  此对小杯造型隽秀玲珑,胎质坚薄细腻,白釉清透。外壁绘四组两两相对团状灵芝纹,形似朵云,间以花草纹,敷饰红、绿、黄、紫诸彩,辅以釉下青花衬托,鲜艳莹澈,上下对称,极富美感。全器纹饰疏密有致,绘制精妙流畅,用笔一丝不苟,填彩设色清丽,青花发色隽雅,当为清代雍正御窑斗彩之佳作,成对传世,不可多得。

  本类斗彩灵芝纹杯为明代成化御窑名品,《清档》中记载有“成窑五彩八如意酒圆”或即为清宫对此类隽品之旧称,后世嘉靖、万历、雍正、乾隆等时期均有仿烧之作,其中尤以雍正御窑制器最为精美,烧造品质上乘。见有雍正本朝款与成化寄托款两种,拍品即属前者,均为御窑精心抟造。

  雍正斗彩器虽仿自成化,却不拘泥于形似,化古为今,以神肖取胜,以求摹作重现成窑神韵,更兼具精细风采,故而较成化斗彩呈色愈加秀美清逸,造型纹饰也更显舒朗端庄,风韵最为雅丽高绝,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化时期同类器两岸故宫均有收藏,雍正时期摹烧同类器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斗彩灵芝纹杯,与拍品形制、纹饰、款识均相类,可资参阅。

  清雍正 斗彩龙马“河图洛书”图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D:20.3cm,H:2.7 cm

  估价:RMB 2,000,000-4,000,000

  本品撇口折沿,浅弧壁,圈足。通体斗彩纹饰。描金口。盘心双圈内波涛汹涌,奇石峙立,一龙马背伏一函图书踏浪而来,气势磅礴;折沿饰祥云。盘外壁环饰江崖海水纹,与盘心纹饰互相呼应。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篆书款。

  “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是中国术数的根源,也是中国最早的吉祥图案。相传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上有图点,为河图;夏禹治水时,洛水出现神龟,背上也有图典,是为洛书,两者皆为“天授神物”。始祖伏羲根据这种“河图””和“洛书”画成八卦,创始了炎黄文化,因此古人常把龙马、神龟与图、书结合一起的图画来象征我们文化的古老源头,《易经.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后世将“河图洛书”视为圣王治世的祥瑞征兆。

  清雍正 墨地洋彩缠枝花卉碗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5.3cm

  估价:RMB 1,500,000-2,500,000

  本品造型隽秀,线条优雅柔美,胎体纤薄致密,外壁以墨彩为地,对称装饰二组牡丹和西番莲纹。两者均以绿彩绘枝蔓,翠似碧玉,矾红画卷叶,灿若绛霞,花蕊点缀黄彩,妍如琥珀,花瓣则各有不同,前者施以蓝彩,后者则用矾红。设色繁缛而自见章法,绘画挥洒自如,一器之中诸彩辉映,奇趣逸出。

  此类色釉为雍正官窑异常罕见之品种,其装饰新奇别致,色彩搭配独具匠心,别有一番视觉之美。所饰二花西洋气息浓厚,尤其花叶翻卷舒展之态与欧洲巴洛克装饰风格一致,故其纹饰、色彩均有别于清宫传统彩瓷风格,应为雍正朝西洋风盛行的反映。圈足旋修细腻,抚之光润似玉,款字清秀端庄,笔道外柔内刚,处处彰显出雍正御瓷与众不同的非凡质量。

  清雍正 青花巴洛克洋莲纹盏托成对

  “大清雍正年制”款

  W:17cm

  估价:RMB 2,200,000-3,200,000

  本品形制仿自宋代汝、官窯瓷盏托,上呈敛口盂形,深腹,外延托盘唇口平敞,高足外撇,足脊露胎细滑,上下通空,器形端庄雅致,施釉莹润,製作精湛,绘工精细。盏内壁施白釉,上口沿部青花绘卷草纹,肩部垂如意云头,盘上以青花绘花叶纹,翻卷枝叶却带洛可可风格,甚具巴洛克时代特色。足墙上绘变形莲瓣纹,内墙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在同类器中实属上佳之作,不可多得。

  雍正雅好古玩,品味高雅,景德镇御窑厂在皇帝的影响下,仿古瓷器制作精美,艺术高超,以仿烧宋五大名窑的单色釉及永乐、宣德及成化三朝的青花最具水平,达到“仿古暗合,与真无二”之境。此器造型源自唐宋盏托,自康熙朝起,耶稣会传教士供职朝廷,西方文化随之漂洋过海来到东方,对中国视觉文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