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介绍英国皇室贵族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藏品
清雍正 粉彩云龙捧寿纹大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D:54cm,H:10.2cm
估价:RMB 5,000,000-8,000,000
雍正一朝,精致婉约之粉彩小物屡见不鲜,而本品是为粉彩祝寿大盘,器型典雅,体量恢宏,设色华美,釉彩明丽,每一处细节皆暗含颂圣寓意,属雍正“粉彩群芳”中稀世珍宝,极其珍贵。本品为雍正朝著名“安窑”遗珍,更显其匠心独具,价值斐然。
盘敞口,口沿折边,弧腹,圈足。器壁线条圆润流畅,外撇宽沿,盘心以粉绿珐琅彩绘就双龙捧寿图,双龙色彩淡雅,姿态矫健,相向腾跃拱卫团寿纹,又以五彩祥云为衬,是谓“庆云现,福泽至”。沿面八鹤象征八仙祝寿,俯仰顾盼,飞舞奔放,穿插有序。外壁饰十只矾红蝙蝠,盘旋于江崖之上,蕴含“福寿双全”“洪福齐天”“福山寿海”之意。明清官窑瓷器纹饰中,“单龙捧寿”或“双龙赶珠”屡见不鲜,而“双龙捧寿”图案则极为特殊,只见于雍正一朝,传世珍品罕见,故而更能彰显雍正皇帝的崇高地位和审美意趣。
器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笔划瘦长严谨,是为安窑之典型。这种写款方式颇具雍正早期风格,近年据学者考据,直至雍正五年,贡御瓷器的烧造皆由权臣明珠的心腹安尚义、安岐父子二人把控。与年窑时期承旨传烧不同,安窑烧造虽纯粹供御而制,但鲜少是来自皇帝的旨意,也没有官方的钱粮支撑。据雍正五年,雍正帝批示年希尧的奏折中有“一切图样,从前所办的数目皆留与赵元,以免重复。”或可推测,此时烧造图样也应为安氏所出。
安尚义,即安尚仁,字易之。权相明珠家臣,为明府总管,及明珠殁,仍为揆叙、永寿管明府,世代倚重。康熙五十九年(1720)起,安尚义筹重金于景德镇设私窑,以年耗银九千两之巨专供御用,是谓“安窑”。安窑虽非传统意义上的御窑——由雍正皇帝于朱批奏折中称之“安尚义效力处”,可知安窑更趋近于安氏父子为博龙颜大悦,耗尽心力,精心烧造呈进之“贡瓷”。
安窑佳品胎质洁润、画工精湛可比肩官窑,常被委以重要祥瑞题材供清宫御用,此盘为其佳例。雍正五年,唯有胤禛五十大寿是他在位期间唯一一次整寿。虽然《清实录》中记载着雍正皇帝“不行庆贺礼”禁止地方官员进献“玩好之物”等举措,但于《清档》之中亦可见以怡亲王为代表的造办处,于雍正五年正月即开始为万寿呈进寿意活计做准备,本品应同为庆“万寿节”贡瓷。
现藏家先祖于十九世纪中叶担任驻华外交官期间获此珍品,归国时特制木匣盛装携回欧洲,历经家族递藏至今。安窑瓷器传世品稀若星凤,故宫博物院亦仅藏数例,本器兼备皇家仪制与安窑精粹,堪称康雍盛世瓷艺巅峰之见证。
清雍正 御制青花海水江崖争珠云龙纹观音尊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8.5cm,H:38.5cm
估价:RMB 5,000,000-8,000,000
瓷瓶撇口,短颈,溜肩,弧腹下收,圈足,呈典型观音瓶形制。通体青花纹饰,腹部海水江涯、游龙在天,辅助以祥云点缀。圈足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此瓶造型新颖,于雍正御窑中极为罕见,纹饰及青花仿明朝青花瓷器而作。青花发色浓艳,布局疏朗明快,蛟龙苍劲灵动,栩栩如生,具明代龙纹的神韵。目前传世所见未找到同类例比对,应为世面孤品,甚为珍罕。
雍正一朝虽仅十三年,但御窑质量上佳,特别是自雍正六年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陶务以来,制瓷工艺不断推陈出新,所出御瓷质量精绝,引来后世赞誉无数,史称“唐窑”。本品“清雍正 御制青花海水江涯苍龙教子观音尊”即为“唐窑”所出无上隽品。
胤禛作为皇子,自幼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熟读儒、道、释各家经典,继位之后,遵循圣祖康熙皇帝以程朱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以儒治国方略,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作为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的思想原则,勤于政事,在位虽仅十三年,朱批奏折达两万多件。勤政之余,从事艺术鉴赏当是他的最大爱好,内府的丰富收藏也为他优秀艺术修养的养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品味不凡。雍正皇帝曾多次命景德镇御窑厂精心复古仿烧高古及前朝器物,本品即为一例极为罕见的雍正御窑致敬慕古明代晚期,使用昂贵回青料所烧造的青花御窑器物。
游龙穿浪,跃于瓷上,源于十五世纪永乐、宣德青花瓷,雍正一朝始见复作。本品所绘龙纹,巧思或可溯源至明宣德年间。参考一宣德年制署款青花闹潮龙纹盘,器心绘一侧面五爪龙,升腾于波涛之上,盘壁饰三龙游弋云中,于珠山明御器厂遗址出土,录于《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鸿禧美术馆,台北,1998年,编号87。这种以柔笔波涛烘托龙纹主题之法,承效明代宣德海水龙纹高足碗,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号故瓷015622N000000000。龙纹乃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最重要之纹饰,象征帝王及皇权,此青花胆瓶钴蓝发色淡雅,纹饰强而有力,以仿永宣法画制,仿效早明青花瓷之浓淡有别效果,反映出当时雍正御窑瓷匠的高超技术。
清雍正 斗彩竹雀、松鼠葡萄扇形壁瓶
H:31cm
估价:RMB 2,000,000-4,000,000
本件壁瓶为扇形,极为雅致秀气,其烧造成型颇为复杂,整器施白釉,其上以斗彩装饰,背部作两孔穿系,为早期壁瓶制作样式,到乾隆时期壁瓶的背后穿系则为三处。扇面绘花卉竹雀小景,翠竹从一隅斜出画面、赤羽雀鸟倾身停歇,竹畔簇生团花。瓷塑扇骨,侧面大骨上出五个形状各异的开光,内饰小景,使画面清雅中透出一股灵动。
壁瓶两侧则饰松鼠葡萄图,颇具明代成化斗彩之韵。松鼠葡萄纹为明、清两代瓷器装饰题材中,较为名贵的一种。明代文献中,曾记录葡萄纹样斗彩杯、盘的名贵程度高于鸡缸杯,目前存世器物也少于鸡缸杯。葡萄纹被称为“一串金”,但直至明代末期,其审美略有改观。从嘉靖到明末文献上,虽还延续以“五彩葡萄杯”“一串金”称之,但并没有描述器型,此类画葡萄的成化彩瓷即为当时极为推崇的“五彩葡萄把杯”。
本器所取的松鼠葡萄纹样,取意于宫中秘藏之明宣德帝朱瞻基所绘“鼠石图”卷画稿,其绘画松鼠生动活泼,整体用彩果断老辣;葡萄果实堆栈繁密,象征着五谷大获丰收和富贵,成串的葡萄还有“多”的含义。而松鼠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物,鼠在十二时辰为子,喻“子”之意,因此葡萄松鼠纹寓有“多子多福”“子孙万代”的吉祥祈愿。由此可见「松鼠葡萄」确为帝王极为热衷之题材。
其所绘松鼠葡萄图与本品可谓一脉相承,可见康雍之际对此种装饰题材的喜爱。本品设色搭配得宜,于亮丽中显柔和,于华丽中取雅致,尽显雍正时期斗彩器的隽雅气息。
清雍正 粉彩过枝绶带鸟“齐眉祝寿”图折腰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7.3cm,H:2.6 cm
估价:RMB 3,800,000-5,800,000
盘敞口,浅弧腹,折腰,圈足,盘内在洁白的地釉上以粉彩绘花鸟纹,画中梅花花枝招展,盛放的花朵并有含苞待放的点点红蕾,花色鲜艳,色彩过渡浓淡自然,在舒展的枝干上,一只雍正粉彩过枝桃花绶带鸟树枝上站立,毛发根根分明,填色精准。本品绘画一流,犹如一幅优美的重彩工笔花鸟国画,布局构图之妙见于“过枝”技法之运用。过枝又称“过墙”,即花绘布局将碗盘内和外壁相连通,图案自盘外壁攀延过盘边伸展铺陈于盘心,使内外图案既独立成章又浑然一体。晚清陈浏所著《陶雅》记载:“庚子后出五彩过枝盘碗甚伙。过枝云者,自此面以达于彼面,枝干相连,花叶相属之谓,皆雍正官窑也。”。足内亦施白釉,正中落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青花楷书款。
此品种雍正御窑存世极珍,两岸故宫皆未见同类相似者,疑为孤品。雍正皇帝最具艺术修养,其在位虽仅十三年,却为后世创造了成为后世典范的宫廷艺术品。其常命内务府造办处依其旨意制作各种玩物,御窑厂顺听其命,所烧造的瓷器深受其影响,以清新脱俗、柔丽淡雅而著称。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论有:“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几误蝇欲拂……”。《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评价有:“雍正时瓷质极佳,设色亦极精致。有称为雍正彩者,其绿、蓝、红等色均灿烂有光,为雍正一朝之独擅”。 陈浏撰《陶雅》又记有“雍正官窑大小盘,碗白胜霜雪,既轻且坚,上画彩花数朵,每一朵横斜萦拂,袅娜多姿,笔法绝不板滞”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