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征集处流程如何
在底部的中央部位,用篆书刻着『伴我一生』。这四个字,让我的心灵感到震颤。我看到在纪晓岚机巧、幽默、近乎玩世的滑稽表面下有一颗真率、感性的心灵。在大自然的造化面前,天下第一的大才子不再饶舌、逞智,当朝一品的大学士,不再掉书袋、诌文词,而是质朴、真挚地说:『伴我一生。』一件笔简吗,乾隆朝第一宠臣、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竟视为一生之伴侣,震撼之余,感佩纪晓岚不失文人本色,不失对大自然造化的敬畏之心。
晓岚与董曲江曾有过一段精彩的对话。晓岚说:『大地山河,佛氏尚以泡影,区区者复何足云。我百年后,倘图书器玩,散落人间,使鉴定家指点摩挲曰「此纪晓岚故物」,亦是佳话,何所恨哉。』
曲江说:『君作是言,名心尚在。余则谓消闲遣日,不能不借此自娱。至我已弗存,其他何有?任其饱虫鼠,委泥沙耳。故我书无印记,砚无铭识,正如好花朗月,胜水名山,偶与我逢,便为我有。迨云烟过眼,不复问为谁家物矣,何必镌号题名,为后人作计哉!』
曲江超凡脱俗的一席话,让晓岚惭然叹服,遂于乾隆辛亥六年在笔筒的底部刻下『曲江非我有名心』。人皆有功名之心,很少有人超脱。纪晓岚并没有想做一个圣人,也不回避、不辩解对功名的渴求和珍视。不过,毕竟饱读圣贤书,刻下『曲江非我有名心』,以自嘲对功名的恋求。『瑞杏轩』是纪晓岚父亲的斋号。这件笔筒晓岚从父亲手里接过,相伴一生。在他死后,笔简相传了九代,最后落在了我面前的那位老人手里。
老人恋恋不舍地抚摸着笔筒,似自语地喃说:『现在住的房子没有暖气。我九十多岁了,已经烧不动那个煤球炉子。这个笔筒在纪家传了九代,我守了九十年,守不下去了。惭愧。我只想住一间有暖气的房子。』
我买下了这个笔筒,不知是帮了那位老人,还是给老人、给纪家造成了永远的痛。
——本文节自曾小俊《清纪晓岚题字紫檀笔筒》(原文录于《珍物:中国文艺百人物语》)
董元度(1712-1787),字寄庐,号曲江,平原县董路口村人。秉承家学,自年少便以春柳诗擅长。乾隆十二年(1747年)科举人,与其父(董思凝)皆因作诗而声满京国。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年)科进士,入词馆,不久,外任江西定远县知县。其与纪晓岚交善,《阅微草堂笔记》中多次记述其事。
聂际茂(1700—?),号松岩,山东长山人。诸生,性淳笃,通六书,尤工篆刻,有《司空表圣诗品印谱》。乾隆十七年,应宋弼招至京师,纪晓岚一见,独心赏焉。
原藏者许心如(1906-2003),江苏常州人,号则知、知则、知希。其母亲为纪晓岚后人,父徐兴元是著名书法家。擅长诗词歌赋金石篆刻,尤精于中西绘画。
Lot 1821
清 盛时彦为纪昀铭阅微草堂用砚
长14.2cm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来源:小孤山馆藏器,得自纪氏后人许心如
备注:许心如为撰《清代纪氏文物考》(手稿)
此砚为纪晓岚伴书日用之砚,且随纪晓岚完成了《阅微草堂笔记》,当是纪晓岚珍爱之物。端石所制,砚材并不厚大,但持之颇为趁手,便于携带。砚质亦精,色乌紫,表面兼有蕉白、鱼脑、火捺等石品,质细润,宜于发墨。砚形为因材而就,呈卵圆形,正面浅开砚堂,至首部深挖作墨池。砚首留两处棕黄色石皮,巧刻作飞龙及火珠,并依其形状浮雕祥云地子,刀法古朴而形貌生动。火珠处嵌宝以饰,于乌紫石色上尤显辉灿不凡。砚背磨平并刻铭款,右侧刻『纪氏』、『家珍』二椭圆篆印,中篆书作『阅微草堂』四字,以证其为纪晓岚伴身之物。左侧题刻刻小字隶书,极工整秀丽,文为:『此砚随河间先生有年矣,供先生考典籍、录异闻,遂教世之心,达劝惩之旨,实利赖焉。时彦承先生意,嵌珠以光其额,镌志以彰其功。当藉夫子之手,泽文章同传不朽。嘉庆庚申(1800年)中秋佳日,门人盛时彦。』从中可见,此砚铭为纪晓岚门人盛时彦为之题刻,且砚额上的宝珠,也是盛时彦为之镶嵌而成。
盛时彦,字松云,清代北京人,为乾隆年间文学家纪昀弟子。从纪昀游,素为纪所倚重并引为知己。嘉庆五年(1800年),盛时彦合刊纪昀所作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种笔记,定名为《阅微草堂笔记》并印行,且为是书作序。
此砚铭纪年嘉庆庚申,恰与《阅微草堂笔记》付梓刊行在同一年。盛时彦铭中亦记:『此砚随河间先生有年矣,供先生考典籍、录异闻,遂教世之心,达劝惩之旨,实利赖焉。』可见纪晓岚撰写《阅微草堂笔记》时正是用此砚研墨伴书。可想当是《阅微草堂笔记》刻板付印前后,恰值中秋,纪晓岚遂请其得意门生,也是刊校《阅微草堂笔记》的功臣盛时彦,为自己的这方随身砚刻铭、嵌珠,以『彰其功』。
世传纪晓岚藏砚成癖,其藏砚之丰,以『九十九砚斋』称。而从此砚上门人盛时彦的转述来看,纪晓岚爱砚并非仅赏其石质、观其纹理,他也会将伴身砚视作墨友。对于这方赖以书作的老砚,纪晓岚亦在著作完工后,请门人『嵌珠以光其额』『镌志以彰其功』,文中不提半字砚材、石品,更似为门人作志,这种藏物心境,恐怕可与米芾拜『石丈』相媲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