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规定藏品征集
李津 b.1958
人间烟火
镜心 设色纸本
33.5×139.5 cm,约4.2平尺
题识: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李津制。
钤印:李津之印、日日新、慢慢生活、慧光照十方
估价:RMB 10,000–20,000
“
家常主义说到底就是把门关上来做我想做的事情,完全是一种自由的状态。当我把自己的门关上,我在家里的喜怒哀乐以及所有的东西都在这里边,在这个天地里细品。
”
——李津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4235
李津 b.1958
都市人物三帧
镜心 设色纸本
43.5×50 cm,约2.0平尺(每幅)
题识:
(一)坐愁红颜老,李小哥制;
(二)李津制;
(三)尘缘旧梦。李津。
钤印:李津、李津之印(二次)、有心人
估价:RMB 10,000–20,000
“
人说李津“貌鲁心文”。因没有过直接的接触,我不知这评价于他是否贴切,但其画作确乎透着亦野亦文的气质。画面上,李津就自己生活中的那些非常世俗的饮食男女之事,不加掩饰地径直写来,显得有些恣肆放浪。然而,及于画风画骨,透出的却是文静雅逸的清隽。那细劲绵长的勾勒以及散淡和润的渲染,十足地表露了一种陶养颇深的蕴藉笔致和温良性情。这亦野亦文的鲜明反差,让我们既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又感受到审美的真切,实在是一种奇妙的艺术状态。画家没有装腔作势地对待艺术,只是怀着一方平常心,像絮叨家常那样平实地叙述着自己的切身经历或内心想法。对于那一切入画的东西,画家未作刻意的价值判断,也未作雕琢的理想化的提升,他把看似不经意的艺术功夫都下在了笔墨上。品读那些涵养充沛以至颇为文气的笔道墨迹,倒是感受到一份世俗情态的亲和,能够嚼出某种超凡脱俗的审美远意来。
”
——吕品田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4236
秦修平 b.1973
浮游
镜心 设色纸本
甲午 (2014 年) 作
36×142.5 cm,约4.6平尺
题识:修平写。2014.5。
钤印:QINXIUPING、1973
出版:《盛气青年·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作品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4年 。
展览:“盛气青年·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荣宝斋,2014年6月。
无底价
“
内核的东西可能还需要再理顺一下,我还是来谈一下作品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可能,我的这种创作方式还是应该归结为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但是,我的现实主义是向内的,社会主义新美术中的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相对而言是向外的,它有一种共性的审美追求,在那种共性的审美约束下所产生的作品,它们更倾向于一种外在的表现。
我为什么把自己也定义为现实主义呢?我觉得内在同样也是表现现实的一个途径,这种现实更加真实。当然,艺术不等于现实,但艺术反应现实,我们的责任或是态度在于如何去警醒、如何以带有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社会。
这个社会给我不同的感觉,让我有不同的体验,然后,不同的体验会让我产生不一样的表达欲望,最后就产生了不同系列的作品题材。比如说最近的这批“溺”系列作品,这种带有溺水般窒息的感觉,的确是跟周围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有关。这种政治上、人性上的负面黑暗,让我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自己突然被抛掷在一个漫无边际、混沌模糊、如水似油的腻滑液体中,弄不清自己是在上升还是在下沉,但失重感是明确的,窒息感也是明确的,自己唯一所能做到的就是挣扎。
”
——秦修平
Lot 4237
刘鼎 b.1976
十字街头的信使
纸上综合材料
2021年作
112.5×80 cm. 约8.1平尺
题识:
野花 没有被忘记 它也不自卑
迎风歌颂着丰盛的光和热
一个姑娘摘下一朵它:“它陌生,但也美丽!”
出版:《现实三重奏—中国当代城市文化分析》封面,复旦大学出版社,2025年。
估价:RMB 10,000–20,000
“
这一系列绘画作品承接了刘鼎一贯以来对于政治现实的密切关注与思考。2015年,刘鼎曾创作了一系列诗歌,记录他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与判断。2016年以来,他开始了这一系列的绘画作品,将诗句、文字、新闻与日常图像和绘画语言拼贴揉杂在一起。其中既有新闻图片、日常摄影和文字、也有电脑软件绘制的涂鸦,还用蜡笔、油画棒、丙烯等绘画材料在打印的图像上直接作画、涂改、覆盖,制造浮雕般的图像感受。在这些作品中,他让不同图像、文字、笔触和形状等建立起互否或互证的关系。他在一系列看似图像破坏的手法中企图建立一种描述社会现实的新语言,我们暂且可以称之为社会现实主义。
2015年以来,全球政治局势的不稳定与极端民族主义力量都在同步加剧。国家政治劫持了互联网与公共舆论。不管身处何地,每个个体所面对的不确定性都与日俱增,并因此时刻感到彷徨与焦灼。每一个个体在这样的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如何自决也成为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曾经出现过令人彷徨的时期,但对于出生于1970年代后期的刘鼎而言,这是他在人生的历程中首次真切地面临和经历这样的历史动态。这一系列文字图像拼贴绘画作品将摘取自不同彷徨时期的诗人的作品或新闻时事中的话语与今天政治现实中的图像与信息组合叠加在一起。它们肖像了今天与过去某个时刻面对转折点和十字街头的人们彼此重叠的遭遇与心境。也将他所体会到的急剧变动中的社会现实的片段与他的解读、判断镶嵌在其中。
”
Lot 4238
梁铨 b.1948
无题
纸上综合材料
己丑 (2009 年) 作
88.5×119 cm,约9.5平尺
题识:梁铨。2009。
估价:RMB 10,000–20,000
Lot 4239
张羽 b.1959
指印
镜心 设色纸本
甲申 (2004 年) 作
68×68 cm,约4.2平尺
题识:Zhangyu.2004.11.
无底价
“
以前的水墨概念是拿起笔来在宣纸上创作,从我的作品中却很难辨识这是不是水墨,这也就是我的当代艺术思考观点。我想做的是『在中国艺术史当中没有的事情』,想要建立起一个新的个人系统、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纯粹语言。
”
—张羽
Lot 4240
高茜 b.1973
鱼际关系
镜心 设色纸本
54.5×127.5 cm,约6.3平尺
题识:高。
出版:
1.《画境·高茜工笔花鸟画探微》第38-39页,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年;
2.《三矾九染—2012中国当代工笔画提名展》第120-121页,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
3.《2011成都双年展·再现写实:架上绘画展》第29页;
4.《象外·象—中国当代水墨画提名展(第一回)》第124-125页;
5.《概念超越—2012新工笔文献集》第53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展览:
1.“视觉中国美洲行—中国艺术特展”,美国圣地亚哥,2012年 ;
2.“概念超越—2012新工笔文献展” ,中国美术馆,2012年 ;
3.“三矾九染—2012中国当代工笔画提名展”,上海美术馆,2012年 ;
4.“丹青辉映琴瑟和鸣—中国艺术研究院伉俪艺术家绘画展”,北京,2011 年;
5.“象外·象—中国当代水墨画提名展” ,北京;
6.“再现写实:架上绘画展—2011第五届成都双年展”,成都;
7.“格物致知—中国工笔画的当代表述” ,北京。
来源:中国嘉德2012年秋拍第1396号拍品。
估价:RMB 10,000–20,000
“
高茜作品的私人感觉特别突出,仿佛拉开内心深处的窗帘,里面没有阴暗,只有小女生的细微心思。一切冲和平易,不经意间,让人感受到一段段闲散的心事,一片片无意的优雅,一阵阵淡淡的感怀。就画面的技巧而言,刻意的不经意似乎是主轴。刻意的细腻,不经意的融合,构成了高茜画面的谐和明快。小女生闺房的镜子、花瓶、鱼缸、台灯以及高跟鞋,除了表述心事,更多的是一种氛围的渲染,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归融简单,没有高深,不故弄玄虚,静静的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是天生的平和还是后天的刻意锻炼,造就了画面的宁静。从观者的角度,更能接受画家与生俱来的根性。窗外的俗世,没能污染里面的整洁,外面的诱惑,不能取代内心的平和。传统的柔美,当代的直接,都不自觉的在画面的平淡中,化为不经意的情感。除了自己,画家没有邀请他人,对于观者,仿佛不留神打开了一扇少女闺房的橱窗。没有偷窥的内疚,没有宏大的场景,只有默默的一刻一分一秒。
”
——周彤